仁者安仁:茅忠群的儒商之道

2014-04-29 00:44闫敏
管理学家 2014年6期
关键词:方太企业

闫敏

在方太集团慈溪总部的总裁办公室里,“无为而无不为”是茅忠群的“座‘后铭”,透露出房间主人的取舍智慧。2014年4月24日,茅忠群在这里接受了《管理學家》杂志的专访。他并不看提纲,听完每个问题或是讲完一段话都会安静地思考一下,似乎在这会儿功夫,热闹的世界也一起静止了;这时,“知者动,仁者静”、“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开始慢慢浮现笔者的脑海中。他并不缺乏智者的品质,但现在似乎呈现了更多仁者的气质:对自己有着精英主义的、严格而又自然而然的要求,对员工强调德行的教化,将儒家仁爱思想贯穿到产品设计中去,确定战略的时候主要着眼于市场变化而不是所谓竞争对手的步伐,不考虑上市,拒绝并购其他企业的提议……他清楚自己的志趣所在,拒绝就显得水到渠成。

遵循着“修身–齐家–治企”的路径,茅忠群深刻地影响着方太的企业文化,但又呈现出似乎矛盾的对照:他确定的企业战略锐意进取,但他本人的气质安静内敛;他创建的品牌高端时尚,但他坚守的价值观古朴自然。小说家菲茨杰拉德推崇“在自相矛盾的情况下运转自如”的智慧,《基业长青》把高瞻远瞩的企业描述为兼顾“保存核心,刺激进步”的,著名管理学家陈明哲则用“文化双融”框架整合矛盾,管理的科学方面与艺术方面在方太似乎有更多协调作用的空间。在方太的情境里,茅忠群认为,儒家文化是方太的核心理念,儒家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并且得到了包括西方世界在内的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但在保持企业文化的连贯性的同时,企业又要不断进步、不断进取。

创造方太

尽管中国“入世”之后不久,关于“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讨论就有人提及,但大众真正关注到这个话题则是2005年之后,代工企业、产业升级、自主品牌、国际化战略一时成为热词。在这一点上,方太早出发了近十年。创业之初,茅忠群经过细致的调研,没有继承父亲的点火枪生意而是选择新项目,在品牌命名上也颇为谨慎。爆、炒、熘、炸、炝、焖、炖、烤……中国人的烹饪文化彰显着对明火的偏爱,抽油烟机成为现代厨房的标配。茅忠群通过调研发现,尽管这个市场竞争激烈,但显然缺乏高端产品。于是,茅忠群花重金招聘工程师设计新型油烟机,在不到三年的时间一跃成为抽油烟机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二名。在品牌命名上,他巧妙地利用名人效应打响知名度。方任丽莎女士是当时香港亚洲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拥有出色的烹调技艺,主持两档王牌烹饪节目,也是美食杂志《方太世界》的创办人,影响着众多热衷于厨艺的家庭主妇;茅忠群将抽油烟机的品牌确定为“方太”,并聘请方任丽莎女士作为企业代言人,不仅在目标客户群体中获得了知名度,也为产品增添了高端优雅的香港印象。库马尔、斯廷坎普在《品牌突围》一书中讨论新兴市场品牌如何走向全球时曾提到“原产地效应”,认为中国有些品牌利用品牌联想义成功突破了这一效应,譬如上海家化进军法国化妆品市场时强调自己来自“东方巴黎”上海,而不是“中国制造”,再如凯撒堡(Kayserburg)钢琴来自中国珠江,但让人联想到以品质著称的德国制造。从这一点上来说,立志打造国产家电中第一个高端品牌的方太,走出了相当精彩的第一步。

回顾历史,茅忠群自认比较幸运,但创业之初遇到的价格战令他印象深刻。可以说,价格战这种简单粗暴的竞争方式书写着“中国制造”的一个特色,因为要卖掉无差异的产品,降价是唯一有效的手段。当时的方太刚刚起步,且坚持高端战略,论价格优势比不上山寨小厂,论产能储备比不上起步早的大型生产商。参与价格战,意味着毁掉刚刚起步的“方太”品牌;不参与价格战,面对的是销量停滞和经销商的不理解。茅忠群心意坚定,把精力更多地用在新品研发上,并在2000年推出了吸力更强、噪音更低、外观更时尚的新品T型机,价格比1999年高出了10%。面对价格战他选择避而不争,其实是避开了钱 "金所描述的“红海”,进入了“蓝海”。在此之后,茅忠群认为方太的战略决策两个关键点:第一是产品定位从抽油烟机转变为成套式厨电,因为用户的购买习惯是成套购买,方太要顺应这种趋势从抽油烟机专家转变为成套厨电专家;第二是只做嵌入式厨电,不做台式或移动式厨电,因为希望避开红海开辟新市场,目前已经把嵌入式厨电市场从空白培育到几百亿。

在一个人人讲颠覆、讲转型的时代,方太对未来怎么看?茅忠群表示,除了方太已经在实践的成套化和嵌入化,健康化、环保化、智慧化应该是未来的趋势。健康化就是要充分考虑用户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包括用户心性的健康,方太希望能够用文化影响用户;环保化是要考虑到油烟、灶具废气的排放如何尽量少地污染环境;智慧化与互联网、物联网相关;要实践这三方面都有很大的挑战,但方太会在这些方面持续地努力。

茅忠群认为,这种持续性的努力才是让方太品牌持续领先、保持魅力的原因。他没有讲太多品牌理论,也没有提及过往的品牌故事,而是强调:要保持品牌魅力,第一是注重研发的投入,第二是要持续不断地提高产品标准。方太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并设立了最高达100万元的研发激励奖和全方位的创新激励制度,不断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境外组织的合作交流。目前,方太拥有包含厨房电器领域顶尖专家在内的技术研发人员200余名,以及获得CNAS认证的两个国家级实验室——电气实验室和燃气实验室;同时方太技术中心成为行业内唯一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具体到产品标准,茅忠群自己也参与产品的评审,从四个方面考虑产品是否达标:一是产品的工业设计,二是技术层面有没有领先性或发明专利,三是工艺是否精湛,四是可靠性,保证在生命周期内不容易出故障。严格评审产品,目标还是要做出好产品,为顾客带来无与伦比的消费体验。对技术与标准的坚持造就了方太的技术实力:目前,方太已拥有专利近500项,其中发明专利70余项,在行业中遥遥领先,超过行业第2名至低10名的总和 。

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在产品布局上,方太专注于成套化、嵌入式高端厨电;在品牌定位上,方太也不仅仅停留在高端优雅的香港印象上,而是希望能够把中国传统文化浸润到产品之中,带给用户更多精神内涵。有人质疑说:“儒家文化如何影响用户呢?儒家文化能够体现在产品设计上吗?”这可能是一个尖锐的问题,但是茅忠群似乎对此早已深思熟虑。他举了两个例子说明儒家的仁爱思想如何影响了方太的产品设计。2010年11月2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援引了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32%的女性喜欢用高温油煎炸或烧烤食物,做饭时眼和咽喉与高温油烟接触引发刺激,导致肺癌发病的机率增加2~3倍。暨南大学复大医院牛立志博士说:“女性肺癌发病以腺癌为主,有人认为跟油烟有关。”茅忠群看后很受触动,于是成立攻关小组决定提升抽油烟机的吸油效果。2013年 ,方太推出风魔方油烟机,将处于升腾阶段的油烟及时吸净,防止扩散;2014年,方太推出云魔方油烟机,让以优雅外观著称的欧式机同样拥有“前所未见的吸油烟效果”。茅忠群认为,因为有儒家的仁爱思想,所以他们会去考虑如何真正为用户带来价值。第二个例子是,用油过多是中国传统烹饪文化的一个问题,过多食用爆炒、油炸食物是对健康不利的。所以,在方太的嵌入式厨电蓝图里,倡导健康饮食的蒸箱成为一个新的重要角色,方太希望藉此改变人们烹饪时用油过多的习惯。茅忠群说:“儒家讲‘私欲也好,佛教讲‘贪嗔痴也好,你能够满足人的生存的欲望,产品往往就是畅销的,但到底是不是符合大道的,是不是符合儒家的仁爱、关怀精神的,可能就不一定了。”

修身齐家

或许缘于对儒学的体悟,茅忠群认为,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创新创业精神,他认为企业家应当有人文情怀,应当有信仰。茅忠群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何况是治企业”,听上去颇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意味,但读《论语》对茅忠群来说是一个修身的过程,而修身就很难用两三句话讲清楚了。2002年茅忠群在中欧商学院读完EMBA后选择读国学班,在北大、清华听了很多课,儒、释、道、兵等等都听了一遍。就这样学了四、五年,从2008年开始在企业中实践。他坦言,当年读理工科对文科书籍颇为不屑,但是做管理就必须与员工、与客户、与合作伙伴分享自己的管理理念,于是给自己定下目标:为《方太人报》写专栏。一位君子,大概很难会高谈阔论自己如何修身养性,但一位管理者必须跟员工沟通。

从一位不读文科书的理工精英,到一位身体力行儒学治企的管理者,茅忠群先是找到了卓越绩效模式,又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为什么要倡导儒家思想?他相信,中国文化中的“仁义”和“中庸”,将让今天的中国人收获精神上的幸福。阿诺德 "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在1972年出版的《展望21世纪》中说:“今天的人类社会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代,人类必将因为过度的自私和贪欲而迷失方向,世界必将出现空前的危机……能够拯救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孔孟之道和大乘佛法。”这类观点当然会给茅忠群更多信心,但他更主要的出发点是:成功的企业管理一定是世界先进管理模式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这样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就更是如此。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翟学伟教授撰文指出,当中国古代的熟人社会结构被打破之后,人们的行为就少了一层制约,这也许是近些年来中国社会出现的许多危机的一个原因。食品卫生问题、医患关系紧张、校车问题……人们缺乏信仰,彼此之间缺乏信任,这种恶果不能不说与一百多年来社会经历了较多动荡有关。茅忠群认为,近代中国失去了文化自信,抛弃了中国人自己的一套包含“礼义廉耻”的价值观;要建立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中国人必须恢复文化自信,必须重新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他为自己确立了三条原则:弘扬传统文化不是复古,而是用它改良现代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儒学文化的包容性,吸收优秀的西方文化。

《论语》作为孔子言论的结集,显得并不那么有系统性和逻辑性,但是充满了警句。尽管《论语》的核心是清晰的,但一千位读者心中应该有一千位孔子,对夫子的教化也有自己的思考。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问更是被发扬光大,后代的学问家不停地为儒学注入新的内涵。在复杂的儒学体系里,茅忠群看到了什么?他酷爱读《论语》,并尽量剔除后代所谓儒学家为了讨好君王而对《论语》做出的改造。譬如,他认为,“三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是后人捏造的,真正的孔孟之道是“五仁”(君敬臣忠、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爱弟悌、朋谊友信);“三纲”强调服从,而“五仁”则强调双向的责任。而这与亨利 "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管理14原则的“权责一致”殊途同归。茅忠群一边注重从课堂上、从书本上获得对儒学的更深理解,一边从方太施行儒学管理的实践中悟道,于是,形成了对儒学的独特理解。

尽管当年还是不读文科书的理工男,但茅忠群对创业却有着自己的独到观点。茅理翔、茅忠群的父子传承是家族企业成功转型的典型,其前提大概是父子“齐家”能力的传承。茅理翔1985年创业做飞翔集团,是“点火枪大王”,而茅忠群则是1995年再创业创建了方太,是国产厨电高端品牌,这一成功转型被一部分人解读为“老茅有个好儿子”,但这背后则是两代人之间的默契:在茅忠群的印象中,父亲母亲每天早出晚归,似乎活着就是要上班,要工作,而他现在下班回家就读书,他认为这种身教对儿子的影响要胜过言传。这种敬业精神的传承也许就是“有个好儿子”背后的秘密。

但是两代人之间也有不同,茅忠群说:“我们父辈的优势主要是他们的创业精神,我们浙江人讲‘四千精神,就是‘说尽千言万语,走尽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第一代企业家创业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到了我们二代,可能品牌意识更强一些。第一代往往都是做制造、做贴牌,品牌意识比较弱,我们知道要做品牌。相对于一代的家长式领导风格,我们有现代管理的意识。”回顾他26岁与父亲约法三章(一把企业搬到工业区,二不用亲戚,三涉及方太重要决策,“我说了算”)的创业故事,他顺应了父亲要求回家创业,但不做点火枪而是开拓新产品、新市场;他在父親的企业挂名副总,但只是作为旁观者观察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因为观察到长河镇上的家族企业里用人是乡里乡亲,裙带关系严重,执行纪律往往令人为难,他在创建方太时就想着如何避免新公司沿着老路走。方太的业务是全新的,父亲并不比他拥有更多经验,并且只是部分时间在思考这个问题,而他是全身心24小时在研究新业务,因此决策应当由茅忠群来做。这一系列的决策显得自然而然,茅忠群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承担起了更多责任。

按照茅老的说法(详见《管理学家》杂志2011年第1期茅理翔《我们父子这十年》),2000年左右,茅老和妻子已经渐渐从管理岗位上淡出,同时茅忠群积极引进非家族职业经理人,而且层次颇高,多来自世界500强公司。现在方太的管理层就是以此为基础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并不存在家族式管理的常见问题。西方很多家族企业传承了五、六代甚至以上,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之间甚至并不熟悉,加之复杂的利益关系,常常需要一套规范的家族与企业的管理制度。茅忠群说:“制度也好,机制也好,往往是去解决问题的,有了问题才去解决。方太现在的情况还比较简单,如果需要的话以后会慢慢完善。”

儒学治企

茅忠群曾多次在媒体专访中提到取消迟到罚款的例子。方太将员工的错误分为ABC三类,严重程度依次减弱,C类为最弱,譬如迟到早退就属于C类。2009年,方太取消了迟到罚款20元的规定,同时要求主管找员工谈话,目的是要建立员工内心的羞耻感。取消罚款规定以后,C类错误的违反率却比2008年下降50%以上。茅忠群说,取消罚款增加谈话,是希望营造一个教育的环境,是出于儒家教化的考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礼记 "学记》),“不教而杀谓之虐”(出自《论语 "尧曰》),就是说教育为先,最后才是惩罚。事实上,“迟到”这一问题非常普遍,许多企业也会相应地采取罚款措施。美国管理学会2012-2013年度主席徐淑英教授曾谈及这一问题。她说,领导者的注意力是稀缺的资源,领导谈话会有效地改变员工行为;在工厂管理中,一位员工的迟到可能导致整条生产线不能及时就位,员工知道迟到意味着什么自然会尽量避免迟到。方太说“教”,徐教授用领导者注意力来解释问题,好的管理异曲同工,但方太的儒学氛围更能唤醒中国人的认同感。

这个事件的发生时间,处于茅忠群关注内部文化建设,开始倡导儒学治企的阶段。茅忠群把方太近20年的企业发展历史分为四个阶段。在第一个五年(1996~2000年),他主要关注产品的开发与营销;在第二个五年(2001~2005年),他发现产品销售增长很快,但管理有些滞后,于是开始重点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在第三个五年(2006~2010年),他关注企业文化的建设,从2008年开始倡导儒学治企;在第四个五年(2011年至今),他期待能够将儒家文化与现代西方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理想境界是“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中西合璧,以道御术”。但是,儒学是很复杂的,但企业文化却是越清晰越有执行力,方太是否遇到了这种矛盾?茅忠群的解释是,“我在儒家文化里找了10个字:仁、义、礼、智、信、廉、耻、勤、勇、严,以此作为修身的目标。我们有不同的业务部门,会根据不同的工作特点在这10个字里找出当前比较关键的几个字来落实。所以,这个问题尽管多多少少存在,但我们也在想办法让它更简单地落地。”结合他近期关于“方太儒道”的演讲,我们大概可以看出他以儒学治理企业的思路。

茅忠群认为,孔孟之道的价值观是“五常”——仁、义、礼、智、信,其中前三者是孔子提出来的,也是核心。“仁”在《论语》中出现了109次,最核心的涵义是“爱人”,为别人着想,是孝悌,是忠恕。孝是对长辈的爱,悌是对同辈的爱,忠是对上级尽心尽责,恕是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仁爱是讲究差序格局的,不是基督教的“博爱”或者墨家的“兼爱”,是比较现实的一种爱。这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是,要以身作则,倡导经理人、员工和股东在接人待物各方面为别人着想,为顾客着想。但是,不讲道理、没有原则地做老好人,被孔子称为“乡愿”,是败坏道德的。所以,必须讲究“义”,要合理合宜,公平公正。企业一方面要替员工着想,另一方面又要做到公平公正,这样才能得到员工的尊敬。“仁”与“义”相互依存,但是怎样做事才是合乎仁义的?于是要有“礼”,礼就是一套对仁义的共识,进一步说就是一套合乎仁义的制度。“礼之用,和为贵”,不合理的制度必须马上改变,但制度定下来之后,企业必须严格遵守,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秩序。

儒家的德治观,或者说仁政观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 "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就是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前一种做法是典型的法家做派,后一种做法则是儒家的道德教化与礼治。在法家的格局下,民众只求免于刑罚,没有羞耻心,制度必须要靠监督才能执行;在监督不到的地方,民众就有可能违反,而且不觉得羞愧。周朝也不是没有刑罚,而是教化为先,不得已才用刑罚,且按罪量刑,轻重适度。法家只求民众听话,但儒家的理想是建设大同世界,方太更赞同后者的理想,但也注重取二者精华,融合在自己的企业管理体系中。上面列举了迟到不再罚款的例子,但A、B类错误还是有罚款、行政处分、辞退等处罚,意在用羞耻心避免小错误,用畏惧心避免大错误。在儒法并行的体系中,监督也必不可少,自我监督、群众监督、专门监督的存在,是为了避免出现重大失误。

儒家的教育觀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方太看重儒家教育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在方太,企业培训与教育是不同的,培训注重技能的学习,希望下课了就应用到工作中去,而教育则是全公司7000员工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是希望员工能够从内心接纳经典,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茅忠群认为,儒家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对做官的人可能是君子的要求,对百姓可能就宽松多了。他让员工读经并不是希望大家能够专研古代经史,而是希望他们做到《弟子规》里的一些基本行为规范。

儒家的义利观是“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儒家并不反对追求财富,但是一定要用正当的途径来获取财富。在企业管理上,茅忠群认为,企业和员工都应当用合理的途径、用正当竞争的方式来获取利益和财富。儒家并不否定物质,方太员工的收入也是比较可观的,分为薪酬、福利和身股三方面。方太首先会确保薪酬水平处于外部平均水平之上,对员工的关怀和福利超过40项,员工工作满两年就凭身股分红,不需要出钱购买。

在儒家的教育中,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很重要的,因此孔子门生中有很多武术高手。孔子强调教育,但教化无效就会使用武力手段。茅忠群认为,这对现代企业的启示是,要做好核心业务,并且争取共赢。在导入儒家文化后,方太已经逐渐从竞争导向转向用户导向。竞争导向的时候,如果遇到法家、兵家或者说通常说“有狼性”的企业,确实会比较被动;但转向用户导向后,用仁爱之心关爱用户的时候,企业的竞争力就有可能大大超越其他企业。方太很注重用户的反馈,从呼叫平台400315315获取的信息可以确保及时反馈给技术或服务部门。

猜你喜欢
方太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方太携手200家装企共话后疫情时代企业管理升级
说方太
方太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中外管理》游学探秘方太的“大道与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