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程
引言: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优秀人格的塑造和养成,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复杂工程,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和个体的多方面配合、共同努力。
21世纪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文化知识、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健全的优良人格,即个体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正视挑战、勇于创新的求知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稳重坚定的行为习惯、敢于抗挫、善于自我调控的意志品格和善待他人、团结协作的交往水平等优良的人格特征。优秀人格的塑造和养成,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复杂工程,是方面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下面我从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这一侧面,谈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中职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中职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对此有明确的认识,并在教学中贯彻落实。在教学中应注重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和公民素质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当今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人,这样的人才培养任务自然应该由各级各类学校承担,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和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语文工作者需要特别注意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融时代的需要和国家的发展、行业的需求和社会的进步于其中,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和高素质人才。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渗透的方法与艺术
语文教学不能因为强调人格教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地位。因此,在进行人格教育渗透时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与艺术。
1、正确把握人格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感受更加具体、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语文教学内容是言语作品,思想内容决定语文形式,语文形式表现思想内容,德育因素常寄寓于描述的故事情节、刻画的人物形象、揭示的客观事实等具体的艺术性、形象性的文学内容之中,很少直接显露出来。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挖掘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欣赏、总结中心思想和提升精神高度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文学作品时概括提炼中心论点、文章主旨等,既是对文学作品形式的解构,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直接落实。例如讲解《项链》一课时,笔者先介绍写作背景,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欣赏描写玛蒂尔德心理和语言的句子,深入体会人物形象,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政府腐败、道德沦丧的本质,上流社会糜烂的生活和唯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导致图慕虚荣、追求享乐成为当时的社会风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比如学习《我的母亲》,可以让学生了解母亲的辛勤劳动,学会感恩;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可以使学生明白爱国的重要意义;《窦娥冤》一文,能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可以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培养学生的真挚情感,提高人格教育渗透的效果。
(1)要善于采用适宜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使学生易于也乐于接受人格教育。要注意改变教学模式,寓人格知识于学科知识中,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汲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比如对古典名篇的学习,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时代背景进行教学,抓住时机进行中华民族优秀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教育。如讲授《采薇》一文时,详细介绍了古代将士守卫边疆的苦况,这样就更好地表现了将士在思乡中不忘守卫家园的感情。
(2)要善于激发情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共鸣,提高人格教育渗透的效果。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语文学科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和巧妙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真挚的情感,使他们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文章蕴含的真、善、美,激发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高尚情操,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自己道德品质的目的。例如,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学生在诗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洋溢的爱国热情;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要让学生体会李白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峥嵘挺立的人格尊严,被世人传唱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品质值得中职生学习。只有激发学生真挚情感,才能逐渐脱离低级趣味,产生美好情感,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3、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加强人格教育渗透。
(1)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格教育渗透。课堂教学是进行人格教育的主要场所。现在的中职生在正确对待人生和刻苦自律、热爱劳动、服务集体、勇于奉献等方面,都比较欠缺,他们看问题往往偏重于表面而忽略了本质。例如讲读课文,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在掌握文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把人格教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在讲解《师说》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反复理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让学生理解教师职业的内涵,继而延伸到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素质上,了解一名中职生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是语文教育与人格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统一,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这种具有针对性的人格教育渗透,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远远超出了课文语言文字本身。
(2)在教学中加入情景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受到教育。目前的中职语文教材精选了历代文学作品中的优秀篇目,展现了一个丰富的人物长廊。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作品中的主要角色,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外貌特征,理解性格形成的时代背景,进而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教育。例如在讲解曹禺的《雷雨》一课时,让学生课下分组准备,节选课文内容,组织排练,上课时进行表演。因为经过事先的准备与积累,学生在表演时基本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能通过分析时代背景来理解人物特殊性格产生的原因,学生也能在分析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这一阶级矛盾的本质,认清资本主义的冷酷无情,加强对社会主义的热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渗透人格教育,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足于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挖掘教材的人格教育因素。
参考文献
[1]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王传旭,《培养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教育研究2003(4).
[3]李镇西,《走进心灵》,四川少儿出版社,2008年版.
(作者单位:湖南省隆回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