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少数民族英语教学的困难与对策

2014-04-29 03:30:18张洁
考试周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学对策

张洁

摘 要: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地域、当地经济、民族文化的影响,在英语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学习不系统,对英语不够重视,基础差等。本文从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出发,分析造成西北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学困难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教学提出改进方法。

关键词: 少数民族学生 英语教学 原因 对策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由于历史、地域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等原因,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基础阶段文化教育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大学阶段学生的总体水平较中心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在英语水平方面的差距尤其明显。同时,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水平也与内地存在很大差距。为了加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与世界的联系及该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培养出足够数量和质量的英语人才,同时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与质量。综上所述,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少数民族英语教育问题。

一、西北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困难及原因

西北少数民族都有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其特殊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状况与文化氛围,决定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不同于汉族同学的特点。一般来说,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有特殊的困难,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1.文化基础及英语基础相对较低。

由于历史原因,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阶段文化教育都比较落后。西北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地区,特别是来自农村牧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文水平较低。特别是拥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学生,其汉语知识相对薄弱。在英语基础方面,虽通过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知道一些简单的英语句型和基本语法,但英语知识相对零乱,听、说、读、写能力差,学习缺乏信心,学习效果不佳。

2.多语言教学增加了英语学习的困难。

对于拥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维吾尔族、藏族学生、蒙古族学生,在其小学与中学多采用以本民族语言与汉语两种文字的教学模式。有些地区在进行双语教学的同时增加了英语教学。这样一来,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实际上是学习三种语言:母语、汉语和英语,母语和汉语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英语学习;同时三种语言思维通路中会产生信息损失、信息歧义、反应时间延长等问题,导致思维转换困难。因此,三种语言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认知规律、语言转换、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复杂性,许多学生由于不同语言的混淆而产生学习上的困难。

3.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带来的困难。

汉族学生学习英语时只有两种文化冲突,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则存在三种文化冲突;加之少数民族的文化又包含多种宗教因素和不同的伦理观点,这无疑会加剧这种冲突,对他们的英语学习产生额外的困难。

4.师资力量及课程资源缺乏。

西北民族地区师资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首先,专门为民族地区培养外语师资的院校极少,英语教师中绝大多数为汉族,少数民族英语教师极少。而汉族教师对所教民族学生的母语结构及其文化并不了解,他们用教汉族学生的方法教民族学生,自然难以对民族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具有针对性,其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再次是对民族地区的教学研究、对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特殊性问题很少有人提及,仅停留在应付教学的层次上。多年以来,民族地区的外语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及其他辅助教材、教学手段等,基本上都是针对汉族学生制定的。而英语教学属于文化活动、文化具有继承性;而中华文化中少数民族文化绝不可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学习外语,就得考虑这些学生的文化特点和需要。

二、解决少数民族英语教学问题的对策

1.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

针对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偏远农牧区,在生活中很少或几乎不使用英语,中学阶段接受的英语学习又比较零散,英语基础薄弱的状况,在大学阶段要给他们创造一个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英语教学模式。由于受本民族语的影响,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在语音、语法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如:发音不准确,遇到生词不会读,不能理解英语语法,按照本民族语的习惯表达英语句子,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最基础的音标、基本句型开始,在讲解的同时让学生多练习,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多接触英语材料,在课堂上尽可能地用英语交流,克服其母语习惯对英语表达的影响。

2.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

由于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山区或牧区这些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平时对英语接触很少,英语基础差。在课堂上,他们不愿主动发言,害怕答不上来或说错,显得很不自信。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鼓励他们发言,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老师应首先对学生积极主动提问或回答问题予以肯定及表扬,帮助其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3.激发学习动机。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学习效果的优劣。动机不是自发的,只有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才能产生。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肯定及表扬固然重要,但学生只有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增强学习效果。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帮助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要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与人交流的工具,在今后的求学甚至是工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而引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英语课本以外的媒介,如英语歌曲、电影、纪录片、演讲等,让他们感受到英语语言的魅力,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老师应营造轻松、友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可在一个班级甚至班级与班级间进行英语竞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自觉性。

4.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为了使少数民族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帮助他们克服本民族语言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教师的课堂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活动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应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有趣的课堂活动,如猜词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通过发言、游戏等形式锻炼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做到课前认真备课,注重语篇教学,课文的讲解要结合相关背景知识、篇章结构、词汇、句子结构、作者的语言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对文化、语言知识有所了解。鼓励学生提问,这样有助于应用所学知识。

5.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强化学习效果至关重要。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很有必要。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堂做笔记,课后复习。做到多读,多听,多写。记录学习过程中遇到到的难点,主动向同学、老师请教。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己探索、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6.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而且有利于增进不同民族间的理解,为英语教学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谈,情感交流,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可以与学生更好地沟通,学生也愿意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交流,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学生的学习困难。

7.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在民族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居多,英语教学不仅要依据英语学习的普遍规律,更要考虑到本民族语言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到不同民族文化,三种语言即本民族语、汉语、英语之间的差异。因此,多了解学习少数民族文化、语言对促进英语教学大有裨益。教师可以通过翻阅有关资料,与少数民族学生交谈,请教少数民族教师,找出这些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结语

英语教学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让少数民族学生乐于学习英语,能够学好英语,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是每一个民族高校英语老师的使命。我们应关心少数民族学生,重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加强情感交流,分析、解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求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H.D.Brown.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朱晓燕.英语课堂教学策略[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3]郭显哲.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障碍和对策[J].青海民族研究,2004,15(3).

[4]李丹河.浅谈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习得[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2).

[5]杨小鹃.少数民族英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贵州民族研究,2006(3).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学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48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互联网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影响的调查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19:18:38
浅谈提高高职院校法律事务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绩的路径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4:16:56
伊犁师范学院“民考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焦虑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21:10:13
浅谈如何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