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形势如何,要参考公众舆论。公众舆论并不一定真实反映食品安全现状,但它确实说明了一点,“不信任”是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主题。
“不信任”是由很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我们的食品标准有时候过于迁就企业的生产活动;我们的职能部门,在人员和资源的配置上还相对薄弱,与食品消费的庞大规模相比,力量远远不够;我们的专家、科学家,与公众直接沟通的能力还需提高,也有个别专家和不法生产者沆瀣一气;我们的企业,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常常习惯息事宁人,把问题掩盖过去,向谣言妥协;我们的媒体,有时为了制造一条可供发布的稿件而做出违背采编原则的事情;当然,容易被纷繁芜杂的外部信息快速煽动起来的消费者,是这个困局中的核心。这些方面的因素混杂在一起,导致食品安全领域成为一个谣言丛生的领域。
比如“人造鸡蛋”,很多媒体都报道过,流传了多年,一个真的“假鸡蛋”都没见着。再比如“面包里有鞋底成分”、“喝奶粉导致性早熟”、“维生素C和海鲜一起吃会死人”等等。仅仅在过去几年间,果壳网的“谣言粉碎机”这个栏目就陆续分析了超过200个与食品有关的谣言。要知道,在谣言不断涌动的时候,食品安全领域是很难重建和强化“信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