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反思

2014-04-29 19:28:22吴伟钢
考试周刊 2014年79期
关键词:课件历史信息技术

吴伟钢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是一次革命,其作用已深入人心。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整合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缺陷,尤其在激发学生兴趣、个性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目前,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以运用CAI历史课件(包括网络课件)为主,但是这一运用的状况并不乐观。因此,笔者认为应该进行反思,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使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一、对CAI历史课件的反思

1.新鞋老路,画蛇添足。

有的历史老师课件制作简单,仅几张PowerPoint幻灯片,把原来课本上的内容输入电脑(包括图片、文字)。在网络课件中只采用“网页+流媒体”的形式,网页上的内容都是书上有的。比如有一网络课件《第三次科技革命》(在某网站可以下载)的首页界面如下图所示:

这样的课件试问能起到什么作用,完全只是课本和教参的翻版,只是纸质文字电子化、挂图黑板网页化而已。这种课件的制作没有实质的改革,只是穿新鞋走老路。对学生而言,它只是一种摆设。

有的历史老师课件制作过于要求“高科技”,精细程度高,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原本可以使用历史影片剪辑的,却舍近求远用flash、3DMAX制作成动画;可以使用PowerPoint幻灯片,却用flash或编程制作课件。这样制作难度与时间都将增加,而实际效果两者差不多。甚至有的老师画蛇添足,贴上各种各样的gif格式的小图片,以示活泼生动,殊不知这样反而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2.肥胖臃肿,情景晃动频繁。

有的教师为了突出课件的作用,认为历史课件就是要电影视频多、历史图片多、flash动画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某老师的课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中二战电影视频剪辑总长10分钟,还有各种战斗场景、地图、动画、历史史料无数。如果用这样的课件上课,效果之差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历史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在哪里?整个课堂可以说热闹有余,思维性不足,教学情景晃动频繁,教学过程支离破碎。学生或是“神入”硝烟弥漫的残酷战场中,或是为精美绝伦的动画所吸引,或是忆起小说中的野史笑料,两耳不闻“读书声”,有效思维时间长度、思维空间广度难以保证,试问能力、智慧、情感的培养如何体现呢?

3.自主学习,导航却“迷航”。

网络教学为学习者提供宽松的自主学习环境,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连接和访问信息有更大的自由度,有利于个性发展。目前网上教育资源丰富多彩,足以令学习者无从选择。比如:在百度搜索中,查找“洋务运动”,结果找到相关网页约224,000篇;查找“俄国1861年改革”,结果找到相关网页约1,270篇。相同的内容,在google搜索引擎中,约有51,500项符合“洋务运动”的查询结果,约有863项符合“俄国1861年改革”的查询结果。目前多数历史网络课件,使用的网络导航系统纷繁复杂,主干导线多,次要枝节点多,网页层次多。在索引工具方面,主要使用上述搜索引擎。课件整体导航系统不强劲,以至于学生“迷航”,其结果只能是在网上走马观花地浏览,找不到合适的学习内容,浪费时间和精力。

4.缺少评价、反馈,效果不大。

评价和反馈是历史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目前多数历史CAI课件缺少评价和反馈,学习效果得不到及时检验和提高。有些课件,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序“播放”下去,根本没有考虑设计双向交流、反馈的内容。一遇学生提问,就会出现尴尬、冷场的场面。就目前历史网络教学课件而言,评价方式仅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评价和协作者之间的评价很少,而这两种评价和反馈对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提高学习效率非常有效。

好钢用在刀刃上,在历史教学中要选择好的历史课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课件的制作是关键。历史课件制作要从科学性、实用性出发,留足思维时间,不抢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课件制作宜小、精、短、简。在课件中使用的教学素材够用就行,适用就好,以保持教学情境的相对稳定。网络课件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把历史知识中需要拓展的内容作为网络与历史的结合点。如《洋务运动》一课,可以从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方面加以拓展。《新航路的开辟》一课则可从航海家、航海路线及对哥伦布及其远航的评价等方面加以拓展……当然有些不可能在45分钟的课堂内实现,就要打破固有观念,把时间延伸到课堂之外。

二、对历史教师的反思

1.为用而用,盲目“拿来”。

有些教师往往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行将信息技术拖进课堂。现在网络上的课件颇多,有些历史教师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如有老师在复习《鸦片战争》时,仍然使用《鸦片战争》的新授课课件。其禁烟场面壮观感人,战斗场面大炮轰响惊人,签约场面屈辱求和愤人,课堂教学似乎有了效果,可这是复习课,还能用这样的课件吗?学生思维、归纳、整合能力的培养如何进行呢?当然目前阶段能主动拿来,应该是值得肯定的。问题的关键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不管是传统式的还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都必须是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执教者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整合而成,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如果忽视这一点,盲目引进只会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不适应学生的要求。当前某些青年历史教师(也不仅仅是历史教师)不能备好教材、教法、学生,而一味追求形式新奇,舍本逐末,浪费精力,贻误学生。

2.观念陈旧,技术不硬。

部分教师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变化,不适应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整合由单机课件演示到积件随机调用到网络环境教与学的变化,使得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无法体现出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的特性和专长。在网络环境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改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学习任务的设计者。但部分教师没有摆脱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观念,变传统课堂灌输为网上灌输。有些教师个别时候带学生“上一次网”,认为这就是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或者,有些历史教师对计算机理论与实践,只懂一点皮毛。历史课件的制作由信息技术老师代劳,一味地追求“高科技”,机关重重。课堂上一旦敲过头或一不小心按错键,或者网上BBS交流时学生胡乱发言聊天,便方寸大乱,束手无策,洋相百出。此时部分老师便干脆弃电脑于一旁……学生云里雾里地跟着教师走,效果可想而知。

信息化时代,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素质,对教材、教法、学生的把握有新的理念。在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教师要把着眼点放在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授课能力上,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监控。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针对性地学生交流(可以是论坛发帖的形式),做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发挥情感因素在历史教育中的功能,培养和完善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让学生带着成功与渴望走出课堂。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整合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就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说明整合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对待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整合,要持积极的态度,大胆地尝试和创新;但不能过于夸大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作用,更不能在教学上一味地依赖它,把传统的、有效的教学媒体、教育教学方法抛在一边。展望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整合的明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李莉.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学习月刊,2008(04).

[2]张兵义.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反思与探讨[J].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4(04).

[3]陆欣,王雪玲.计算机辅助教学之利弊简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2).

[8]谢晓丹.对多媒体辅助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10.

[4]杨英华.浅议网络辅助计算机教学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教育,2014(01).

[5]朱蓉容.论多媒体教学的缺点及应对方法[J].继续教育研究,2010(11).

[6]陈雅芳.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06).

[7]苏昭虎.计算机辅助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J].网络财富,2010(14).

猜你喜欢
课件历史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