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清芬:刘氏三先生手迹辑存

2014-04-29 00:44:03庄月江
文化交流 2014年8期
关键词:老残游记刘鹗德威

庄月江

《翰墨清芬》是刘鹗、刘大绅、刘蕙孙祖孙三先生的“手迹辑存”,包括文章、诗词、书信、日记和条屏、对联、画作、扇面、印谱等。由于刘鹗在中国近代文化界的影响,《翰墨清芬》成为当今难得一见的资料:了解他们治学、行事、为文和交游的一般情况,得到书法、篆刻的艺术享受。

刘氏族谱丹徒(今江苏镇江),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刘光世后裔,但围绕《翰墨清芬》,刘氏与浙江也有一些联系。

刘铁云、鹗(1857—1909),以《老残游记》闻名于世,通多门学术,是渊博的杂家,但他的事业与抱负,并不在“小说救国”,而是致力于“养天下”和实业救国。据铁云先生《抱残守缺斋日记》记载,他曾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六月下旬,到杭州谒见浙江巡抚聂仲方,相谈开采衢严温处四府煤铁矿的计划,并有其他深度考察。

刘季英、大绅(1887—1954)是铁云先生四子、罗振玉女婿,虽多数时间服务于金融机构,却以研究《周易》闻名。他曾有《关于〈老残游记〉》一文,澄清了许多人对《老残游记》的误读。1950年,他养病杭州,闲暇做学问,直至去世。刘佩韦、蕙孙(1909—1996)是季英先生长子,曾执教于之江大学,1951年调往福建师范大学。他著书多种,包括《〈老残游记〉补篇》。

《翰墨清芬》是佩韦先生的九个子女为纪念父亲而编就的纪念册,祖父、曾祖父手迹汇录其中。

一章“刘鹗”占了《翰墨清芬》的相当部分,收入《老殘游记外编》残稿和《芬陀利室存稿》《〈愚园雅集图〉抚本题签并后序》及书信手稿、篆刻等影印件近百幅,都附有简短的说明文字。

看到《芬陀利室存稿》影印件,我尤为亲切。那是1976年的某个秋夜,我到刘德威兄家闲坐—他是佩韦先生的长子,为照顾爷爷季英先生,伴留杭州,1958年到衢州工作,我俩同在一报社而熟识为友。聊天中,德威兄说起前些天两个女儿到福州爷爷家度假,带回一本铁云老残的遗诗,父亲嘱他刻印。他拿出这一手抄本,红格纸稿,棉线装订,古风依稀在。遗诗包括《芬陀利室存稿》《东游草》《抱残守缺斋遗诗辑存》三辑,全都由佩韦先生年轻时收集、用蝇头小楷抄写,端丽俊逸,让人顿生爱惜。我当即向德威兄借了回家抄录。花五夜时间,我将刘鹗106首遗诗复写三份,然后请德威兄题签“铁云诗存”,作为封面,又请他另纸加盖他保存的“铁云审定真迹”“抱残守缺斋”篆印,作为“插图”。半月后,德威兄将《铁云诗存》刻好,油印了50余册寄给父亲,佩韦先生即“分赠家人和亲友”。学者严薇青先生得到油印本大喜,即“商请佩韦先生,早日出版,饷彼学人”,并于1980年端午节为之作序。同年12月,齐鲁书社出版《铁云诗存》。

一章“刘鹗”中收有一轴“二画一书”。铁云先生生前极为珍爱一幅《山雪春融图》:满目环山,无留空白。佩韦先生亦极欢喜,他将此画与另幅《布袋和尚》图裱糊在一起,中间用铁云先生两则《〈山雪春融图〉跋》隔开。跋文介绍了铁云先生之于《山雪春融图》三得两失的经过,读过,感觉是极妙的笔记小品。而佩韦先生黏贴《布袋和尚》图于上方,其意也深:本来“收拾乾坤布袋里”,何况尺幅画作?得失空空,当超然物外。

二章“刘大绅”篇幅最少,所刊为《关于〈老残游记〉》的几页原稿、写于杭州的七绝《湖上杂感》四首手稿和《桃源诗》条幅,以及《贞观学易》《春晖轩心痕残稿》手迹,还有《钟馗画像》一帧。《关于〈老残游记〉》写讫于1931年,发表于1939年《辅仁文苑》第一辑;翌年《宇宙风》转载,上世纪50年代收入《〈老残游记〉资料》。

三章“刘蕙孙”,收佩韦先生的手稿墨迹、条幅、对联和印谱较多,这与时间较近、搜集较易有关,我读起来更有亲近之感。

1980年8月,佩韦先生和夫人到长子德威家小住。29日晚,我专门去拜访。我和佩韦先生聊天的内容,自然是铁云先生。此前,即同年5月,德威兄和我分别撰写的《刘鹗与〈铁云诗存〉》《得鱼都是粉红鳞——浅评〈铁云诗存〉》,在浙江的某一期刊发表,引起海内外一些研究者的关注。由于知识浅薄和望文生义,我引用、解释铁云先生保存的一枚印章中的文字“壮游八次渡重洋”有误。佩韦先生对我说:“我祖父会刻图章,但也喜欢买他人的图章来收藏。那枚‘壮游八次渡重洋闲章,就是从别处买来的。”佩韦先生还谈到《刘鹗与〈铁云诗存〉》中有一说法大有问题。他说:“德威的文章依照前人说法,讲刘鹗流放新疆是端方所害,这真是冤枉。端方与我祖父有意见也确实,但在那件事上,端方还是想救援,并采取了行动的。不能因为出自刘家子孙的一句话,而使人家蒙冤。”我建议佩韦先生将此事写成文章纠错,先生说“好”。同年8月,佩韦先生的文稿发表。“不能因为出自刘家子孙的一句话,而使人家蒙冤”,多么宽厚而严谨的君子情怀!

佩韦先生除自身学术著述外,又续毕了父亲季英先生解释《易经》的未完稿《姑妄言之》,更名为《周易曲成》,收入《刘蕙孙〈周易〉讲义》。他还创作了《〈老残游记〉补篇》,为祖父铁云先生的《〈老残游记〉外篇》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我知道佩韦先生续貂“补篇”,是在1987年秋。一天,我收到佩韦先生给我的信和一份油印稿。油印稿是两回《〈老残游记〉补篇》。我一口气读完,隐隐意识到这也许将是继高鹗续《红楼梦》之后的文坛又一胜事。我便在10月23日《解放日报》上披露了“刘蕙孙续写《老残游记》”这一消息(《报刊文摘》随即摘登),同时告知《连载小说》主编阿章兄。阿章兄即嘱我征求佩韦先生意见,可否先行刊载。

佩韦先生1988年4月6日给我复信,写道:“月江同志:3月20日手教拜悉,承隆情为拙稿推荐,蒙《连载小说》同志错爱,欲先为连载,曷胜感谢。惟此稿已与文化部文化艺术出版社有约,由他们出版。先行连载,须征得他们的同意,已与此函同时去函商量。如何?等他们复函,再行告闻……”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老一辈知识分子治学与处世的严谨。

就这样,1988年第三期《连载小说》上,“补篇”的第十回《海水天风,潮音见佛;惊涛骇浪,香客谈玄》和第十一回《一片荐贤,匆匆辞故里;百年天济,落落少知音》一字不改地登了出来。有趣的是,距此八十五年前的1903年,蕙孙先生的祖父铁云先生的《老残游记》,也是首先在上海的《绣像小说》上与读者见面的。

《翰墨清芬·后记》说:“先祖等三人在世时都不以书法家、篆刻家扬名于世……(但)祖辈大都在书法上有一定的造诣。”《翰墨清芬》于2014年仲春印成,虽然吉光片羽,却是金玉珠贝,装帧也在朴素中见大气雅致。为之题签的是书法家陈祥耀先生,1993年济南“刘鹗与《老残游记》国际研讨会”期间,他曾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的某些书法家,其功底不如旧时的账房先生。”□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猜你喜欢
老残游记刘鹗德威
《老残游记》中的淮安名园与名花
华人时刊(2023年17期)2023-10-24 08:01:46
读《老残游记》,寻迹另一番江湖
金桥(2022年5期)2022-08-24 01:41:20
小说家刘鹗也是慈善家
慈善(2021年5期)2021-10-02 19:01:08
刘鹗古琴藏品留传考
《老残游记》西班牙语版出版
文学教育(2018年4期)2018-05-24 09:01:42
江妤歆??《节录·老残游记》
海德威,最佳压载水处理解决方案供应商
中国船检(2017年3期)2017-05-18 11:45:44
刘鹗和他的《铁云藏货》——《中华珍泉追踪录续篇》(十七)
中国钱币(2016年4期)2016-05-17 06:11:57
人间正道是沧桑
做人与处世(2016年7期)2016-05-12 11:05:16
“嘉德威”钢琴故事
琴童(2009年7期)2009-07-20 1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