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014-04-29 09:43曹留成
大观 2014年9期
关键词:基本规律教学过程教学

曹留成

摘要: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过程,亦即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过程。教学过程有着典型的规律性,教学成效有赖于对教学基本规律的把握。

关键词:教学;教学过程;基本规律

一、教学双边交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

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教学双边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构成教学过程的复杂关系。杜威指出,“教之于学,如同卖之于买”。教学双边关系中的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因素,二者的交互影响和辩证统一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一)教与学的逻辑关系

教与学作为教学活动中两项主要活动,其间的逻辑关系并不必然存在“正比例”的关系,但却必然存在着某种逻辑关系,应该表现为“正效应”,不应该表现为“负效应”。现实中往往存在教大于学或者有教无学的现象,致使学生对教师所教的东西无法全部吸收,只能学到部分内容,或者学生对教师的教授内容全然不知,没有学到教师计划要教的东西。

(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在教与学的矛盾关系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起主导作用教师起主导作用有其必然性,这是因为教师的职责就在于要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同时,教师“闻道在先、术业专攻”,受过专业教育的培养和训练,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丰富广博的知识和经验,并掌握了教育、教学规律。因此,教师有责任、也有能力主导教学过程,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负起责任。当然,教人者只有学高身正,才能为人师表。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只有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基础,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愈大,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愈大,学习效果愈好。因此,教师要确立“学生学习要靠自己主动学习,他人不能包办代替”的观念。

(四)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偏废

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才会产生积极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为主体”不同于“儿童中心”,因为它是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条件的;“教师为主导”也与“教师中心”有别,因为它是以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也就越强。反之亦然,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必然落空。

二、学生的发展依存于知识传授的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是向学生有组织、高效率地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生的智能、品德、体质、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均依存于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

(一)学生的智能发展对知识传授的依存

科学规律性的知识是发展学生智能的基础要素,所以缺乏科学规律性的知识,学生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二)学生的品德发展对知识传授的依存

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基础。传授知识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来就是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教学正是通过传授具有思想性的科学文化知识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的。

(三)学生的体质发展对知识传授的依存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知识的传授为学生的体力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学生体力的发展主要包括保护健康、增进体质和促进发育。教学在传授知识技能发展认识能力的同时,承担着保护健康、促进发育和增强体质的任务,而后者的实现与前者所能提供的科学依据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学生的发展不能脱离知识传授的过程,知识传授必然影响学生的发展。但是,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却又具有或然性。如不具备科学性的所谓“知识”,就可能会给学生的智能、品德和体力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对学生的发展缺乏明确指向的知识传授,就可能会降低影响学生智能、品德和体力发展的程度。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提高知识传授的水平,使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得以统一实现。

三、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

间接经验是指他人认识的成果,他人通过实践获得的理性认识,大多表现为书本知识;直接经验是指学生通过亲身實践,接触外界事物获得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学生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这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学生总是借助已有的直接经验去学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的。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掌握间接经验,也不能忽视学生的直接经验,要在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互作用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四、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系统的和谐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的各种要素、各个环节能否共同组成优化的结构,并作为一个和谐的系统发挥其整体最佳功能,从根本上制约着教学的最终效果。这是教学过程的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

(一)教学要素的和谐优化

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和影响要素,对教学效果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各种要素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力,是其他要素所不能取代的;并且各种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改善,亦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十分微妙的影响;而所有要素及其相互联系所共同形成的系统整体,则会产生一种更大的“合力”作用,制约着教学效果所能达到的最大值。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改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整体合力的产生,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教学结构的和谐优化

组成教学结构的各个部分,都应注意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地安排其在整个结构中的地位、顺序以及时间分配,使之成为一个和谐完整的结构体系,做到合理操作、协调配合、有效控制、相互促进,则教学必然会出现整体优化的效应。这决不是像有些教师那样,只局限于在某个或某几个孤立部分上下功夫,而不注意将教学结构和谐优化所能达到的效果。

(三)教学环节的和谐优化

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诸如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以及考核评定等,都是以各自的质量和效率保证了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计划、增强联系、环环相扣,不仅使每个环节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保障,而且使整个教学的流程顺利进行,使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保障。上课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固然应当重点对待,但其他环节也不应忽视,否则可能会造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致使整个教学质量和效率降低的后果。

(四)教学节奏的和谐优化

教学活动的每一细节要做到缜密思考、精心设计,才能真正把一堂课“雕塑”成精美的艺术品。教学的节奏应巧妙安排、衔接有序,表现出快慢适宜、动静相生、疏密相间、起伏有致、穿插得体等特点,使整个教学活动严密合理、融洽统一。教学节奏的和谐优化程度,体现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水平。具有整体和谐节奏的教学,可给学生美妙的艺术享受,使之在身心愉悦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实践也证明:以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来思考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及其关系,促使教学系统和谐优化,是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反之,则只能导致整个教学质量的降低。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基本规律教学过程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聚焦典型现象掌握基本规律
聚焦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谈科技英语教学
浅谈高校乒乓球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队列动作技能教学的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