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天 宋金华
一、林业生态建设的概念
为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其中最关键的一项因素就是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及抗逆性。当前,在对森林进行一系列的经营与管理的过程中,应建立出一个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并使其保持稳定,将对于森林的利用及干扰控制在森林生态系统可承受的范围内。
对于我国一些森林植被十分稀疏的地区,除当地的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以外,还包括以下四点原因。一是对森林方面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尤其是在农村,不但不会对原有的森林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反而会对其进行乱砍乱伐,还会出现私自侵占林地的现象。二是对于当前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视度不够,或是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而导致生态工程难以继续进行。三是对于当前的林权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充分调动农民对于植树造林方面的积极性,进而实现林业分类经营,促进林业发展。四是应将传统的观念进行转变,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回归林业的原始状态,应将林业看作一个完整系统,使林业中的各项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林业生态建设中的措施及方法
1应持续进行生态教育方面的宣传工作,期间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增加人民的生态道德素质。
2应不断发展林业生态工程,加强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治理工作,期间可建立相应的生态工程如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及防沙治沙等方面,以增加森林的覆盖率。
3应进一步完善林权制度,将现有的林业生产方式进行改革,期间应建立全方面的投入体系,增加投入渠道。
4应加强对于创新生态文化以及人与自然的生态价值方面的宣传工作,期间应研究出义务植树的新办法,在造林绿化方面,应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应的长效机制,使义务植树活动得到推广,进而调动起人们对于义务植树的积极性。
5应加强在法制方面的建设工作,对于造林、管林及用林等行为应按照相关法律执行,并使林业中的各项工作逐渐进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并加强治理力度,一旦发现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现象一定要严厉打击,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
三、林业建设要有适当目标
对于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来开展工作,目的是保护并不断加强立地生产潜能及结构多样性。
1应不断开展对于农民的培训工作,使其可以提高相关的林业知识及技能。并加强普及栽培抚育的新技术,使农民将原有的观念进行转变,能够深刻认识到林业对于整个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使农民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并加强对于农林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
2应始终坚持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及复合性。一方面应坚持生物多样性,使生态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并持续利用,做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是充分发挥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项功能,如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环境、防风固沙等方面。同时可在各类可用的土地上开发出复合系统,进而加强生物质的不断循环,使其发挥出一定的生态效益。
3应有相应的政策及资金帮助。在产业林的发展问题上,应本着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期间相关政府应加强对其的统筹规划工作,根据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进一步将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扩大,并增加对于公共设施的投入力度。其中林权应归栽种者所有,进而使农民对于绿化方面的积极性大幅提高。
4应加强苗木基地的建设工作。苗木基地一方面作为林业建设的供应者,另一方面也是林业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科技成果的实验者及推广者,因此,应使苗木基地的建设工作不断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期间对于一些有经济能力的个体或社会组织应鼓励其进行投资,并重点培育种植示范大户,使优势产业集中到优势区域,进而逐渐形成特色产业优势,另外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周边地区的林业发展情况。
四、保持林业发展的活力
应根据当前林业的经营思路,逐渐实现林业市场化经营,使林业的改革与发展方面能够有着突破性的进展。
1应做好对于林权发证的后续工作,特别是对于产权不明确的纠纷山场,应及时化解纠纷,并增加调处力度,以在最快时间内进行发证。对于已发放的林权证经核实存在错误后,一定要及时将错误进行纠正。
2应不断完善现有的交易平台,加快对于林业要素市场的建设工作,使其中的市场化服务功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林权流转工作中做好全面的服务。
3应加快对于林权的流转速度,建立一些相关的激励机制,使林权权利人采用一些合法的形式,将林地林木的流转速度提高,以实现林业规模经营。
4应建立更加完善、便捷且周到的社会服务平台,将当前林农融资困难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并尽量控制林业发展方面的风险。
五、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趋势
未来应将重点放在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及区域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实现以森林为主的流域治理的森林工程体系。
(作者单位:164200黑龙江省孙吴县辰清林场、孙吴县向阳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