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林
看得出,宋克是在写实与写意之间游走和探索的画家。
写实,是指观看对象的三维再现,强调立体的光影,追求造型的坚实,以及凸显题材的叙事情节。宋克2004年到俄罗斯学习,之后在中央美院学习期间又创作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主题油画,这体现出宋克对写实系统传承有序的观照。另一方面,写意,或许在更早的学习阶段,宋克被绘画的二维特性所吸引,例如他1985年考入中央工艺美院学习,1991年成为杜大恺先生的研究生,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至今。宋克求学的那一阶段恰逢工艺美院艺术现代性与本土嫁接的高峰期,促使他在材料运用、壁画制作等方面熟练掌握了现代艺术视觉语言的基本规则,例如他一直在进行小幅油画创作,画面上的光影、空间和体量被消解,点、线、面的运用和色彩的虚化处理具有明显的写意表达。
在西方,绘画风格史都是在此消彼长的二元对立中发展的,这有内在逻辑可依,例如其二十世纪早期的现代绘画大都关注自身的平面特质,将色彩、肌理和笔触从造型的从属地位中解放出来,让这些元素成为观看的主体,这一发展让西方的写实体系成为过去。那么,宋克近些年何以将注意力集中于写实?我们本土绘画的写实和写意是否具有可逆性或相容性?今天看来,或许正是这两种价值体系的长期存在和纠缠,成就了中国现代绘画的百年之路,置身其中的艺术家,会在这两种不同的价值坐标之间,迂回前行。
宋克的勤奋是有目共睹的,他一完成教学任务就背着画箱长途跋涉,四处闯荡,让绝大部分的画作直接来自写生。20世纪中国画坛各派论争激烈,写生的价值却是公允的。其实,中国绘画现代性的可比对象,并非仅仅是西方的各类现代派,更是绵亘一千多年我们自身的绘画传统。当年康有为、陈独秀乃至徐悲鸿大力提倡写生,正是在比较之中看到了传统的局限性。户外写生的特点在于:心中的造化大于眼中的造型,时间、空间以及光线都在观看的游走和体验过程中不断变化。宋克的写生油画一气呵成,激情大于理性,通过大块的笔触和厚薄随性的色块,让写生成为画家内心的见证,情绪的记录。我想,这种写实和写意的二元性不仅在宋克身上存在,也是当下中国艺术家继续追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伟大传统的普遍存在,也是我们对东西方文化碰撞、传统与当代纠结的本能反应和欲望超越。在当今开放的观看和写生中,其实我们不必过于在乎写实与写意的对立,艺术劳动本身,行胜于言的不间断写生,或许正是顺势而为、化解这一对立的有效方法。
艺术之路有坐标无终点,在迂回中前行,宋克很在状态,让我看到的是一位越走越自信的路上人,探索者。
宋克老师有很好的造型基础和较为全面的绘画能力,他坚持艺术来源于生活,对艺术的追求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升华和完善自己,这是非常珍贵的。宋克老师通过在俄罗斯列宾美院的学习,画风有了一些明显的转变,他画的素描人体、油画人体以及大型创作都反映出他这种坚实的造型基础,同时也注入了一些新的观念。他在油画《腊月》的创作中,画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并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油画之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绘画系系主任 郑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