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明,1954年生于山东莘县,1978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艺术系。现任山东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其作品工笔重彩插画《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乡间吉日》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丰衣大合奏》入选全国建军七十周年美展;《夏夜》入选全国首届中国人物画大展;在全国及省级报刊上发表作品二百余幅。
鲁迅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崇高、影响深远,正如毛泽东同志曾评价的“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正因如此,鲁迅形象是以往被塑造最多的历史人物形象之一。平剃的头发,挺拔的胡须,如炬的目光,消瘦的脸庞,挺直的腰身,中等的个头外罩一袭长衫再加手持香烟,这几乎成为印刻在人们心目中经典的标准鲁迅形象。因此,每一次对鲁迅形象的创作都是一次创新,既不能跟以前的形象有雷同,又不能让人认不出是鲁迅先生,所以,跟其他历史人物相比,鲁迅形象的创作别具难度。
对人物形象的创作,最重要的是对人物“神”的把握。中国画特别是人物画,讲究传神,用“以形传神”达到传神,就是要表现对象的精神性格,通过嬉笑怒骂表情动作得其性情之态,而不是空状其貌。对鲁迅形象的塑造,就是对鲁迅形象“神”的描绘,是对鲁迅思想的把握。虽然影像资料是一个方面,但如果要对鲁迅形象进行深刻的刻画,就要从鲁迅的作品中去寻找源泉。
鲁迅的伟大之处在于他首先是个思想家,更是一个思想型的作家。经历了少年时代的家道中落,青年时代的“师夷长技以自强”,以及之后的弃医从文,确立人生志向,鲁迅背负了广博但沉重的传统文化,徘徊于重大的社会历史变革中,他用独特的怀疑主义的思维方式冷眼观注着事实或者不证自明的“真理”。他的文风深刻且犀利、沉静而冷峻,对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非人性和劣根性以及普遍的人性弱点如奴性、阴暗、残忍进行了赤裸裸的讽刺与批判。因此造就了鲁迅卓尔不群的文学风格和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
由此,对鲁迅的“神”的把握,就是对其形象的塑造不仅要抓住他外在特征,而且从更深层次上能映射出他的思想和人格。这次的创作选择了鲁迅的侧面站姿,挺拔的侧面形象从视觉上首先给人直观的表达,体现出鲁迅刚正不阿、坚贞不屈的知识分子特点,一袭长衫打扮,双手倒背身后,下颌稍抬,神情平静且淡然,目光如炬远视前方,体现出鲁迅革命者的宽广胸怀和蓬勃气度,更突出了他来自传统但决不囿于传统,勇于打破枷锁解放自我,并誓以一己之力感召人民、突破封建牢笼争取独立自由的大无畏精神。整幅画面将一个目睹列强争雄,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充满担忧的爱国知识分子,一个经历了西学东渐、弃医从文,而在传统和变革中徘徊两难的进步知识分子,一个体恤人民疾苦但又其痛苦其思想麻木的传统知识分子合而为一地展现给了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