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煤炭工业利润占山西工业利润的比重一直在80%左右,“一煤独大”的工业经济格局,导致山西工业经济抗风险能力差。在煤炭“黄金十年”结束后,山西的煤炭行业迅速步入微利时代。
据统计,2013年山西的煤炭产能再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山西煤炭产量在这一年达到9.6亿吨,但全省煤炭的综合售价每吨却下降了206元,山西省煤炭工业实现利润329.6亿元,占全省比重降至60.2%,成为5年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2013年山西煤炭工业亏损加剧,数据显示,山西省煤炭工业亏损面近43%,全省煤炭工业亏损企业达526户,亏损额达到169.6亿元,同比增长近五成。
煤炭行业持续低迷使山西经济上下游产业链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发展从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现代煤化工成为山西省煤炭产业链拉伸延长的重要途径。利用山西拥有的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现代煤化工,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改变煤的功能由燃料向原料转变,变“输煤”为“输油、输气”,从而改变过去“黑”超“重”的工业结构,对于山西省消化煤炭过剩产能和应对环保刚性约束,具有重要的双重战略意义。从“煤老大”发展为“煤科老大”,是每一个山西人的愿望。
炎热的7月,在潞安集团高硫煤油化清洁利用电热一体化的示范项目工地上,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工作。油品合成装置、加工装置、气化装置、净化装置、储运装置等各个项目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项目于2007年4月开工,总投资82亿元,年产值56.2亿元,利税20亿元,项目通过技术集成创新,在传统煤炭的废水、废气、废渣综合利用的基础上,构建了高端化的多联产、多技术、多循环体系,实现了立体化、高效化循环。潞安集团投资的“煤变油”项目是国家“863”和“973”高新技术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核心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整个园区每年可节约标煤99.3万吨,盘活了长治市目前弃采的150亿吨下组高硫煤资源,将废弃的资源变成了洁净高效能源和高端精细化工原料,不仅为规模化开发下组高硫煤资源、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奠定了基础,而且为降低现代煤化工原料成本探索了新路。
而这只是4年来山西在煤化工产业项目建设上重拳出击的一个缩影。
山西焦煤集团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项目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16.67亿元,涉及的12项专项评价已经完成了8项,完成了工艺包设计、总体设计和基础工程设计,分三次完成了长周期设备订货工作,并签订了项目的EPC合同,总承包商7月初已陆续入场施工。目前,该项目技术集成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与MTO二代技术相比,综合能耗下降15%,年可增加乙烯和丙烯产量8万吨、丁烯-1产量1.6万吨,提高了副产品C4/C5的利用价值和经济性。
同煤集团60万吨甲醇项目目前已进入试生产阶段。该项目技术先进,煤气化选用壳牌干煤粉气化技术,单台气化炉日投煤量为国内最大量;一氧化碳变换采用四段低水汽比流程设计,为国内先进技术;酸性气体脱除、甲醇合成和硫回收,分别引进德国和荷兰技术。
截至目前,晋煤、阳煤、晋能、山煤等省属煤炭集团企业的煤化工项目竞相落地开工,水煤浆水冷壁气化技术、荷兰壳牌粉煤加压气化技术、钴基固定床费托合成技术等现代煤化工先进技术逐步应用。这些项目每年就地转化1亿至2亿吨煤炭,生产煤制天然气、油、芳烃、丙烯,形成多样高端化工产品。
在市场变化与环保压力的倒逼下,山西以壮士断腕的魄力与决心,依托上天赐予的优质禀赋,继续提高煤炭的深加工度,以做好煤炭延伸发展的大工程。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打好“资源为王”这张牌,实现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山西的现代煤炭工业正在这条路上风雨兼程。
山西,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条特高压线路的诞生地。
山西煤电照亮大半个中国。
与煤炭无异,山西的煤电在自我消费之余,很大部分被外送至其他省份,以供当地的民用与商用。然而,在山西省电力工业的发展中,电网建设一直相对滞后于电源建设。特别是大煤电基地建成以后,晋东南仅外送装机容量就可达到1720万千瓦,靠省内市场乃至华北区域市场都难以消纳,必须通过跨大区、跨流域、大规模、大范围的增加外送电量,在华东、华中市场内实现平衡和互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电基地建设中积累的这些市场矛盾,扩大山西的向外输电能力。一条1000千伏的特高压输电线路能够输送500万千瓦的电力,相当于运输了1800万吨的煤炭。晋东南煤电基地的电力如果以500千伏的电压输送,需要建设10条以上线路,通过1000千伏特高压输送仅需4条线路,综合线损约为500千伏线路的一半,单位输送容量综合造价是500千伏线路的73%。
建设一个具备大范围、大规模、大容量、高效率优化配置能源资源等优势的特高压电网迫在眉睫。
在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的郊外,赫然矗立着70多米高的输电塔。从这里起步,就是这条纵跨晋豫鄂、640公里长的银色长龙——国内首条特高压输电工程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运行时代。
2006年6月,国家电网公司与山西省政府签署“两个会谈纪要”,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当年8月19日,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奠基仪式正式在长治举行。28个月后,工程全面竣工。2008年12月30日,这个全线单回路架—设,跨越黄河和汉江,变电容量600万千伏安,系统标称电压1000千伏,最高运行电压1100千伏,静态投资约57亿元的特高压电网投入试运行。
今年上半年,通过这个特高压电网,山西共外送电79.31亿千瓦时,占年度合同电量计划的70.1%,相当于多送电16.66亿千瓦时,大大提高了省网用电量。
专家预计,2020年之前,华中和华东等地区将有多达1.35亿千瓦时的煤电市场空间,其中70%左右需要从外送入。晋东南-南阳-荆门的1000千伏特高压试验工程,使山西电网通过特高压电网与华中、华东电网紧密联接,有利于更大范围地把山西的丰富能源配置到全国市场。
2014年,山西将在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晋北、晋中、晋东南三大煤电基地,沁水、河东两大煤层气基地建设迈出新步伐,倾力打造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建设。
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是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电力工程,是我国能源基础研究和建设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也是我国电网建设、运行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志。国际上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只有俄罗斯、日本等少数国家开展了试验运行,这一工程的全面突破,在国际特高压输电领域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特高压技术的全面突破,为中国乃至世界电力工业的创新变革提供了战略选择。
当前,山西正处于由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关键历史时期,特高压电网工程的建设,在晋电外送的历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何将晋电这张牌打好,特高压电网工程给出了最佳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