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2014-04-29 05:33:16卜东一杨海东
农民致富之友 2014年9期
关键词:晚疫病种薯侵染

卜东一 杨海东

一、马铃薯病毒病

1、症状及发生规律

病毒病在田间靠昆虫(主要是蚜虫)或叶片接触而传播,马铃薯感病后植株畸形、矮小,产量降低,病毒病危害可引起马铃薯种薯退化。病毒病主要表现为皱缩花叶病和卷叶病两种。(一)皱缩花叶病。叶片上出现深绿和浅绿相间的斑驳,叶片缩小,叶尖向下弯曲,全株矮化。(二)卷叶病。叶片的叶缘向上卷曲,严重时呈圆筒状,病叶较健叶小,叫色较淡,有时叶背呈红色或紫红色。

2、 防治措施

(1)选用脱毒种薯。(2)用种子处理剂—高巧或锐劲特作包衣处理,从而减少病毒病的传播。 (3)出苗前后及时防治蚜虫主要利用艾美乐、康福多等化学药剂杀灭传毒昆虫 。(4)改进栽培措施。包括留种田远离茄科菜地;及早拔除病株;实行精耕细作,高垄栽培,及时培土;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注意中耕除草;控制秋水,严防大水漫灌。(5)发病初期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一700倍液。

二、马铃薯早疫病

1、症状及发生规律

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属半知菌类。早疫病菌源可以在植株残体或其他寄主植物上生存。病菌在潮湿的情况下(降雨、灌溉、长时间露水),在受感染的植物表面产生孢子,其存活温度范围广,并由风力传播。早疫病产生的孢子比晚疫病少,通常比晚疫病发生早,但其生长传播却更少地依赖于叶片表面的长时间潮湿而且发展速度较慢。早疫病的受害部位最初症状是有角的黑色小斑点,随着受害部位的扩大成熟,病斑逐渐变成一系列凸凹不平的同心圆,在叶缘处有褪色的枯黄组织。

马铃薯早疫病的症状通常在植株处于逆境时期易发生,而这些逆境经常来自于缺肥(如缺氮及其他营养)、气温偏高、植株缺水、生长衰弱。

2、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要尽可能减少马铃薯在逆境状况下生长,保证植株需要的水肥条件,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其抗病能力。(2)收获后深耕灭茬,减少翌年初侵染源。(3)马铃薯封垄后,植株生长稳定期开始,每隔10d喷施1次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在田间发现早疫病症状时及时喷施治疗性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d喷1次,共喷3次。

三、马铃薯晚疫病

1、症状及发生规律

马铃薯晚疫病在马铃薯生长的各个时期均可发生,黑龙江省大多在马铃薯开花前后发生危害严重。病原以菌丝体的形式在田间残留的块茎、有机体,或储藏的种薯中越冬。

马铃薯晚疫病易在凉爽、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生,但如果灌溉、潮湿状况和凉爽的温度持续,它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期发生,即使在较热、较干燥的地区或季节,受到雨水冲刷或灌溉的植株在密集的叶冠底下形成一个潮湿凉爽的微环境,该病也会发生。病原能够在叶片中迅速传播,侵入健康的叶片组织,产生新生孢子。一旦植株受到感染,感染部位很快会产生可由空气和水传播的孢子,进行再度传染。

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在不同地区及气候条件下各不相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初的症状是暗绿色圆形浸水的小斑点,经常出现在较底层的植株叶片上以及围绕在叶尖和叶缘上,然后再向整个叶面扩散。在潮湿的环境中,叶片的背面可能会有白色绒毛出现在病斑的边缘。受侵染的块茎表面会呈现出不正常的、凹陷的、大小不一的、紫褐色的区域。

2、防治措施

(1)播种健康种子,种薯最好单收、单存、单藏。(2)监控天气状况,尤其是8月,以便在需要时采取预防措施。(3)开花前后定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当环境有利于病害发生时,使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系统性防治,每隔7d喷1次。尤其在植株快速生长期,植株每隔几天会成倍地生长,所以关键在于预防新生叶片受到病菌孢子的侵染。

四、马铃薯黑胫病

1、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

属细菌性软腐病害,侵染茎和块茎,种薯从发芽到生长后期均可被侵染,而以幼苗最多。最明显的症状是病株明显矮小,心叶黄化、变小、卷曲,茎基部及根部变黑、腐烂。腐烂处有臭味。病株极易从土中拔出,多半死亡。病薯从脐部开始变黑,向髓部呈放射状扩展,并产生黏液,有臭味。

马铃薯黑胫病主要依靠带菌种薯传播,通过伤口侵入。其发病与温度和湿度有密切关系,高温利于发病,土壤过湿时也易引起薯块大批腐烂,造成严重的侵染。

2、防治措施

(1)选用无病种薯或幼壮薯整薯播种。(2)催芽或晒种,淘汰病薯。(3)切薯播种时,用55%敌克松按种子量的0.1%拌种,拌种时先将敌克松与少量干土或草木灰拌匀,再加10kg左右的干土拌匀,然后与种薯拌匀,必须随拌随播。或者将55%敌克松350g与15~20kg干土拌匀后直接撒施在马铃薯播种沟内。田间发现发病病株时,及时拔除,或用55%敌克松稀释500~800液灌根,或在茎基部喷雾。

五、马铃薯疮痂病

1、症状及发生规律

疮痂病为细菌性病害,病原菌是链霉菌,在适宜土壤中可永久存活。病菌侵入植株后,地上部分看不到症状,但薯块表面会出现疮痂。土壤干燥、通气性好、中性或碱性的地块易发病,发病后病菌能在土中长期残存。该病发病时块茎表面产生褐色小点,扩大后形成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块。因产生大量木栓化细胞致表面粗糙,后期中央稍凹陷或凸起呈疮痂状硬斑块。病斑仅限于皮部,不深入薯内,有别于粉痂病。

2、防治措施:(1)选用无病种薯,一定不要从病区调种。播前用40%福尔马林120倍液浸种4分钟。(2)多施有机肥或绿肥,可抑制发病。(3)进行轮作换茬。与葫芦科、豆科、百合科蔬菜进行5年以上轮作。(4)选择保水保肥性好的地块种植,结薯开花期遇干旱及时灌水。(5)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用硫酸链霉素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400—500倍液、5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4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灌根,每株灌对好的药液0.3-0.5L,隔10天1次,连续灌2—3次。

(作者单位:161006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晚疫病种薯侵染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5:30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18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28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09-25 03:02:52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蔬菜(2016年8期)2016-10-10 06:49:06
芸薹根肿菌侵染过程及影响因子研究
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寄主的显微观察
黑龙江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中国马铃薯(2015年3期)2015-12-19 08:03:56
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繁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