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2014-04-29 01:13
艺术品鉴 2014年9期
关键词:长孙考古

浙江潮塘江沉船发掘

2014年6月,浙江宁波慈溪市在一次施工中发现一艘元代古沉船,7月22日,慈溪市潮塘江沉船的考古发掘情况首次对媒体公布。目前,沉船遗址野外考古发掘工作圆满结束,开始进入现场保护与整体迁移阶段。这是宁波市辖区内发现的第六艘古代沉船,同时,填补了浙江省元代海船发现的空白。

据悉,潮塘江沉船船体残长19.5米,宽5米,型深约2米,整船全长初步推测介于23至28米。沉船除首尾已残外,保存较好,主要构件有龙骨、桅座、隔舱壁板、抱梁肋骨、扶墙材、加强筋、纵梁,船底板、甲板、护舷木等。

经国内专家论证,该船为一艘可航行于近海的尖头方尾运输货船,具有既可航行于南方、也可航行于北方的典型浙船特征。船的年代,根据其出土遗物、船体结构以及慈溪海塘筑造历史等综合分析,可确定为元代晚期。

浙江龙游首次发现东汉徐氏祭器——青瓷簋

7月下旬,浙江省龙游县博物馆考古专业人员在城东建材市场取土工地上发现了一座被挖掘机揭露的古代砖室墓葬,并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清理发掘。

墓葬为凸字形砖室券顶墓,墓总长为5.6、宽2.4米,墓后壁残高1.6米。墓墙用砖双层,墓底砖平铺二层,砌筑结构较为讲究,系浙江省同时期中型规格墓葬。墓葬曾经多次盗掘、扰乱,但仍出土了7件文物,为1件釉陶双耳罐、2件青瓷碗、1件青瓷簋、1件青瓷盘口壶和1件印纹硬陶罍及铁削1件。根据墓葬形制结构和随葬器物判断,该墓为典型的东汉晚期墓葬。

其中随葬的青瓷簋,陈放于墓室前部分的砖筑供台上。该器物高17厘米,口径21厘米,造型端庄典雅,釉色青翠光亮,是我国早期成熟的青瓷器;器身刻斜方格纹,内口沿和喇叭形圈足刻划水波纹,外口沿一圈还用六个汉隶“水”字装饰;值得关注的是在青瓷簋的内底上工整地刻有隶书“宗徐”二字,这里“宗”字应该是它的本意,即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因而表明该青瓷簋是用来供奉徐氏祖宗的专用祭器,同时也说明了当时青瓷工艺刚趣成熟时期的珍贵程度,不是普通百姓能够拥有。从已发表的考古资料上看,明确为汉代的徐氏祭器不但在龙游县是第一次发现,在浙江省也尚属首次。

福建政和千年古墓今现身:雕刻保存完好

7月,福建省政和县在距离镇前乡10公里的里洋村,村民们发现一处古墓。里洋村是政和县最古老的村子之一,处于四面环山的高山盆地中,山涧溪水自东北往西南流淌,被村民称为“派相坟”的古墓就端坐在盆地中央。墓为石块垒砌风字形堆式墓。长7.6米,宽6米,面积46平方米,坐西北朝东南,如同一把硕大的龙椅。圆形墓坪墓护围石块垒砌,东南向开一出口,宽约1米,开口处两侧各一根立望柱,如同站岗般守着古墓。

龙椅般端坐的“派相坟”古墓全用石头砌成,最吸引人处是墓坪中央,石条磊砌的方形须弥座式墓堆。墓堆在墓地中央,高约0.8米,长近2米,宽1米,墓堆四层石条磊砌,第一层、第三层石条30厘米厚,只有前面有浮雕,斑驳中依然可清晰地辨别出一些浮雕花纹和吉祥物图案。第一层条石环绕四周,每面都有蒸腾祥云浮雕。第三层左右有飞龙、老虎和仙鹤浮雕,飞龙列左,老虎列右,两侧各雕一只仙鹤,栩栩如生,寓意驾鹤西去,龙虎归来。两侧莲花瓣形石碑,碑首浮雕流云托月纹。开光内碑文为“李小六郎”、“吴氏十娘冢”。

古墓护围中顶部两层台式,中嵌莲瓣形碑,高高安放在护围顶端。石碑面积很小,宽约30厘米,高约45厘米。石碑上可见镌刻文字的痕迹,由于长年风雨侵蚀,碑文多已模糊,仅见“大吉…靖康元年四月…”字样。博物馆专家根据这些文字记载推断,“派相坟”或为北宋时期的多人合葬墓。

河北邯郸峰峰矿区发现一清代家族四合院

近日,在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申报传统古村落和古民居保护普查过程中,发现该区和村镇李岗西村一处古民居保存完好,别具特色,距今约有近200年历史。这处古民居是冀南山区典型的四合院,结构与其他古民居无异,不同之处是这处民居建筑上所表现和蕴含的传统文化气息非常浓郁,是研究古代建筑思想、雕刻艺术、生活习俗、文化传承、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珍贵实体标本。

据村干部介绍,这处古民居为当地席氏家族所建,具体建设年代难以考证。该民居在村中央,坐北朝南,院门朝东北方向开。院门楼正中为砖雕楷书四个大字“信义和平”,端庄秀雅。大门拱圈上,砖雕楷书刻着“松竹青”。木制大门的门额上书“和为贵”。

走进院门,迎面墙上是一块砖雕影壁,正中刻着一个硕大的行书“福”。旁边一副对联,上联“唐朝赐我文进士”,下联“清朝敕封武奎神”,横批“镇宅之神”。过影壁墙左转,就进入院落。院落为典型的上下院,上院主房,下院东西两侧为对称厢房。目前,上院的主房还保持砖房原貌,两侧厢房已经翻新。主房对面的倒座房原貌保持完好,特别是这面墙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祈福吉语和诗词格言镶入墙体,浓缩了我国古代儒家、道家和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优秀精华,在古民居中极为罕见。

河北尚义发现4000年前龙山文化遗址

7月9日,考古人员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石井乡四台蒙古营发现一处古墓葬,挖掘出遗骸一具,陪葬物品有夹砂黑陶片21片、石斧一把、石铲一把、石磨轮两个及颈项佩戴饰品。考古人员认定此处为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

据介绍,此墓葬出土的夹砂黑陶、打磨石器、骨器等随葬物品,对研究龙山文化以及当时葬俗生活习俗有着重要意义。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龙山街道办事处(原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600至4000年。

龙山文化除陶器外,还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蚌器等。他们以农业为主而兼营狩猎、打鱼、蓄养牲畜。尚义县现存大量龙山文化遗址,曾经出土过大量辽金时期的文化遗存。

陕西西安发现唐高祖李渊外孙女夫妻墓

陕西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今年2月至3月在长安区高望堆村西发掘清理了2座唐代古墓,出土墓志揭示墓主为唐高祖李渊外孙女窦胡娘及女婿长孙无傲,同时也是唐高宗李治的表姐和堂舅。

长孙无傲墓位于夫人窦氏墓西侧,形制为长斜坡墓道三天井单式土洞墓,其夫人窦氏墓形制则为长斜坡墓道四天井单式土洞墓,两座墓室相距一米,均坐北朝南,依次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由于被盗严重,两座墓内都没有发现棺木和骨骸痕迹,葬具、葬式不清。除了发现两方墓志之外,两座墓葬也只出土了一面残破铜镜,五枚铜钱和少量陶片。

根据墓志记载,窦氏字胡娘,雍州长安县人。其祖窦抗,父窦诞,母亲为唐高祖李渊次女襄阳公主。而其夫长孙无傲与长孙皇后及长孙无忌是同一个爷爷,应为长孙无忌的堂弟,长孙皇后的堂兄。墓志记载,窦胡娘卒于唐太宗贞观11年,享年21岁。长孙无傲,卒于唐高宗咸亨2年,享年72岁。

考古专家惊奇发现,按照墓志记载推断,长孙皇后与墓主长孙无傲是堂兄妹关系,并不像欧阳修编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记载的,长孙无傲与名臣长孙无忌是亲兄弟,与长孙皇后是亲兄妹。依此墓志来看《新唐书》记载有误。

澳大利亚北部岛屿现乾隆通宝

据报道,澳大利亚考古爱好者在澳大利亚北部海域一座偏远岛屿发现一枚乾隆时期的货币,这或许是见证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与中国贸易商在18世纪进行交易的首个物证。报道称,一个自称“历史主宰者”的考古爱好者团队在埃尔科岛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探险,他们于7月25日发现这枚黄铜币。铜币被识别为清代钱币,铸造于1736年至1795年间。团队成员麦克·欧文称,这是首次在澳大利亚的北部发现这样的古币,“是目前证实中国商人曾到访澳大利亚北部进行海参交易的唯一证据”。

据了解,埃尔科岛属于阿纳姆地北端海域韦塞尔群岛,上世纪40年代因出土大量非洲钱币而声名鹊起。目前,考古人员并未搞清楚清朝钱币为何被带至如此偏远的地带,他们猜测可能是与中国代理人做交易的印尼商人或者来自中国的商人,携带中国钱币向澳土著购买海参。

美国一大学发现6500年前人类遗骸

据新加坡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在馆内的地下储藏室找到一副极为罕见、距今已有6500年的人类遗骸。

据了解,这具遗骸在大约1930年从伊拉克南部出土后,一直保存在一个类似棺木的箱子里,但却没有记录在案。直到最近,研究人员将博物馆里在乌尔考察的文物进行数字化处理,才让这副骨架得以重见天日。

宾州博物馆发表声明说,来自那个时代,即公元前5500年至4000年的完整人类骨架是非常罕见的。博物馆管理员蒙戈说,这具完整的人类遗骸属于一名至少50岁、肌肉发达的男子,他的身高大约有1.78公尺。博物馆将他命名为“诺亚”。

博物馆表示,这项发现对目前的研究有重大意义。它将揭示更多关于“诺亚”时代人们的饮食习惯、压力、疾病和祖先起源等信息。

猜你喜欢
长孙考古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是否意味着对Fairies所示的神仙不应小觑?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走,考古去!
唐太宗托孤藏玄机
三星堆考古解谜
一箭双雕
来自太傅的恶意
长孙家庭成功的秘诀
一箭双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