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框架·信息技术

2014-04-29 00:44:03齐悦
江苏教育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

齐悦

摘要:随着教育现代化步伐日益加快,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数学教学理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构筑以“核心主线”为路径,以“问题串”为路标,以“问题解决”为动力的教学框架以及运用嵌入自主研发数字化资源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实践创新,也是智慧运用信息技术于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

关键词:数学;教学框架;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3-0047-04

一节优质课的背后总有好的教学框架支撑。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运用于教学,既是信息化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回应,也是优质课的内在需求和应当具备的时代特征。因此,综合探讨数学课堂教学框架与信息技术应用对改进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课堂教学框架

(一)案例呈现

本案例在教学思路、过程、方法上,改变了惯常使用的讲解—示范—练习的教学框架,设计了以“核心主线”为教学路径,以“问题串”为教学行进路标,以“问题解决”为教学活动引擎的教学框架。

案例的教学核心主线为:教学情境—定义—图像—性质—运用—反思。

根据分布于上述主线各知识点设计出的问题串为:(1)情境中建立的函数有何共同特征?(2)指数函数的定义是什么?(3)借助什么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如何作图?(4)指数函数具有哪些性质?(5)指数函数在生产生活中有怎样的应用?(6)我们是如何研究指数函数的?[1]

对应于以上的问题串,学生开展学习活动顺序是:提出数学问题—建模—作图—猜想与验证—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新知识的顺利呈现,通过调动学生以往所学函数知识和经验、有理指数幂,生发指数函数知识。在活动结束环节,以问题串中的第6问提炼并巩固、强化研究问题、获得知识的思路与方法。

(二)基于本案例框架的教学

实践中该框架下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重点突出,线条清晰,节奏明朗,程序性强。教学活动围绕指数函数知识的核心与本质,针对各环节知识的特点进行。本案例以感受概念产生的背景,通过分析例证找出特征、明确定义,经概括、归纳、抽象、验证得到概念本质属性,再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流程,使学生主动在知识的内化与外化过程中,获得结构稳固的数学核心知识,形成数学经验、态度、情感和能力。第二,凸显“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实质。发现式学习、探究式学习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指导学生发现、探索问题并求得结论的过程。案例以问题串引领教学活动,形成以“问题—解决”为主轴,自主探究为方式、教师指导为支持的教学样式,使学生在问题的发现、提出、解决与知识拓展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并促进能力、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的协调发展。[2]

二、信息技术应用

(一)案例呈现

在信息技术方面,笔者充分考虑教学的需要,力求合理、恰当地加以运用。本案例按教学需求,自主研发了各类数字化资源,并将它们嵌入开发的网络平台,从而使平台具备足够的功能以全方位支持本课的教学活动。该网络平台分学生、教师两种登录方式,按数学活动的逻辑顺序与需要将各类数字化资源编入平台。它们发挥着以下作用。

1.信息传输功能。

主要用于课前教师上传学案、学生上传根据要求搜集的素材等。突破时空限制,使部分课堂教学工作前置,教学更具开放性(详见图1、图2)。

2.音像视听功能。

在平台上嵌入制作好的教学音像视频。第一,将生活的真实情境以音像手段呈现给学生,为其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取知识、发展能力提供形象支撑(详见图3)。第二,用动画帮助学生分析例证,建立函数模型,解决教学难点问题(详见图4)。

3.交互功能。

分为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实现多元互动教学。

(1)人机交互。笔者制作了系列易于操作的人机交互课件。

作图课件:替代人工列表、描点、连线,解决传统教学因顾忌计算麻烦而回避某些取值问题(详见图5)。

性质验证课件:通过几个具体指数函数的数值列表和图像对指数函数性质的归纳只是一种猜想,缺乏理论证明或验证。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以进行理论证明,传统作图又无法得到所有指数函数图像以验证性质,因而指数函数性质证明是传统教学的死角。此课件的开发运用使相关问题迎刃而解(详见图6)。

(2)师生、生生互动。笔者设计了BBS讨论区并嵌入自我开发的富文本编辑器,学生合作探究活动均在BBS讨论区进行(如图7所示)。

首先,解决了教师无法同时了解分组讨论时的各组情况并作及时引导的问题。

其次,解决了学生受时空限制无法进行广泛交流的问题,并留下过程资料。

再次,格式正确的函数、规范的数学符号、字母无法在网页中输入,导致网络教学平台的BBS讨论区无法运用于函数教学。为此,笔者研发并嵌入BBS讨论区的富文本编辑器,融合了各种函数的规范格式及规范的符号与字母,填补了在网络环境中无法输入格式正确的函数、写法规范的数学符号与字母的空白,使函数教学运用BBS讨论区成为可能(如图8所示)。

4.过程性评价功能。

设有过程性评价表(如图9所示),由系统记录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并根据表现给以评定,避免占用课堂时间,使评价更人性化、自动化、客观化。

在平台上,教师登录还具有查询数据库支持下的每生成绩以及成绩汇总表(详见图10)、修改或增添课堂习题、调控教学环节用时、在过程性评价表中对系统评价结果加以补充说明等功能。

(二)对应用信息技术的认识

关于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笔者有以下感受:首先,信息技术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构件。教学讲究科学性、艺术性,更讲究技术性。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优化教学、提高效率,还可以完成传统技术难以或无法完成的任务。其次,信息技术是教学的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手段的信息技术,主要用于分析解决问题。这不仅需要数学思维、方法,亦需通过技术处理才能实现。因此,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处理问题,理应是数学的一个部分。再次,信息技术要用在关键地方。数学教学的关键是概念的理解、性质的推理和验证、结果的表达、解释与交流。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优势,使学生在与相关信息互动、与他人互动中发现规律,形成猜想,分析并解决问题。

三、对数学教学的思考

以上的案例设计,笔者是基于以下想法:

第一,教育当随时代。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对人的素质、能力、创造性等均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亦要求人们熟练而智慧地运用信息技术。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启示我们,只有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架构开展教学活动,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满足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再者,为学生提供数字化工具学习并理解数学,使他们在对工具的不断触碰、使用中自然地掌握信息技术,以适应信息时代的生存需要。

第二,回归生活本质。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案例将抽象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努力变“书本数学课堂”为“生活数学课堂”:师生围绕“器官培植”“药到病除”等进行对话,共同讨论情境中蕴含的函数问题;依照情境“智慧生财”建立的函数模型,设计银行存款计算器并编写程序等,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到数学并非案头清供,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立足人文关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本案例力求改变“只见书本不见人”的教学状况,以体现教学的道德性。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和生命质量出发,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关注他们的心理感受,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诱发他们快乐学习,让学生根据兴趣搜集相关材料,自主选择视频进行函数建模,课堂练习设计成只能看见自己成绩并由系统生成过程性评价,用系列小游戏解除枯燥记忆等内容,努力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激情和光华。

参考文献:

[1]李善良.理清核心主线,优化教学过程[J].数学月刊,2011(10).

[2]李昌官.数学优秀课成长的基础、过程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1(8).

(责任编辑:张志刚)

Math, Teaching Framework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 Case Study

QI Yue

(Huai'an Senior Vocational & Technical School, Huai'an 223005,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math teaching ideology has been greatly changed. This essay takes the math teaching design which won the first prize in national vo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etition as an example, and elaborates its teaching framework and how to use the self-developed embedded digital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to undertake teaching activities.

Key words: math teaching frame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数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我们爱数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可怕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