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时,英雄气短

2014-04-29 00:44方靖南
大观 2014年9期
关键词:天子

方靖南

《少年天子》发表于1987年,作者凌力曾为它一改再改。她的笔下没有跌宕强烈的情绪,没有饮鸩式阅读快感,有的只是磅礴的历史背景中一位少年天子在肃穆、冷酷、昏暗的道路上喁喁独行,一生或悲或喜,从相对客观的历史戏说角度从容讲述了顺治帝的人生。暴戾的脾性和独断的主张,以及清初社会的动乱,体制的百废待兴,满汉文化碰撞所迸发的各种美感与残酷,更能让人理智地看待这位少年天子短暂的一生。

书中着墨不多的细节为我们刻画了顺治帝这样一个形象:六岁即位,乳母因其年幼想陪他同坐御辇,然而帝曰“此非汝所宜乘”,帝威自重;亲政后他下旨让十八头大象在教堂前长街赛跑,还是个顽皮的孩子;他面对汤若望直截了当提出满人文德不及汉人的评价怒火中烧,虚骄百辩;他与太后妃嫔子女同殿,瞬间收敛,循规老成。他扮演多重角色,是儿臣,是夫君,也是君父。君君臣臣,臣臣君君,是他毕生与这个时代的维系。

情感与理智失衡,超前的意识形态不适应落后的生产力,最后,他滞留在了维系的死结上。

一、年少有为,根基未稳

作为大清第一位入关的皇帝,顺治被女真族寄予无比的厚望。而他也没有让满人失望。年仅六岁,就在多尔衮和豪格政治斗争的夹缝里被拥立为王。从小就有俯瞰天下的骄傲和优越感。皇帝年轻,活泼,仁孝,好学,果敢,暴躁,自信,有惊人的睿智和任性,崇尚武力,朝气勃勃。好不容易结束了叔王摄政,顺治八年又赐死英亲王阿济格剪除其党羽,终于一朝大权在握,多年的韬晦让他锐意求治的姿态更加急切,只等四海归心,君临天下。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些一向被认为奴颜、畏缩的“南蛮子”竟然抵死顽抗,让这位笃信刀枪和马背的君主困惑不已。东海有郑成功,西南有朱由榔,各股势力割据都深深威胁他的帝位。而连年征战穷兵黩武,导致财政吃紧,民心惶惶。这一切都指向核心的一点:异族入主中原,国纲与思想颠覆,贵贱鸿沟加剧。小说中也提到,“屠城”、“剃发易服”、“圈地”、“逃人法”、都是清初民族问题尖锐的反映。

而顺治正置身于这股汹涌潮头,满怀雄心,又屡付代价摸索着他的帝王路。

二、矛盾重重,疲于调解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几经尝试和思虑后他开始懂得招抚四方,复垦荒地,肃清吏治,开展科举。仁政的实施让顺治尝到了甜头,逐渐认识到满族管治的薄弱。因此,推崇汉家孔儒之道,引进汉人治国思想迫在眉睫。又或许也源于他作为夷民对悠久浩瀚华夏的自卑感。不论怎样的出发点,此举都是富有先见的,只不过,不成熟的时机和非理性的信仰,让他的统治产生了重重矛盾。

从他自己角度讲,与日俱增的中央集权专制意识与迂腐的八旗议政相矛盾。“卧榻之侧,岂容鼾睡”,顺治一心成就大业,决不许掣肘于他人。且祖制日渐显弊端,宗亲居功自高,却苦无足够实力相抗衡。尽管有安亲王岳乐表率,成功罢诸王兼理六部,但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番试探已然引起权贵不满。

从全局长远来看,日益迫切的天下百姓生计与满洲八旗利害相抵触。要想稳定民心,必须废掉以逃人连坐法为首的酷刑。入关以来,八旗上下蓄奴,窝藏者连同邻居十里也要没籍流放兼杖刑,不加以遏制,则天怒人怨;放出手段,又动辄招致阻挠。同时针对敢谏敢言的汉学文士,江南十旧家狱虽然平反,新的势力冲突又层出不迭。在满朝皇亲贵戚的压力下,忍痛斩了陈名夏。在他的立场上,他需要倚重满官来管理汉官,也需要抬举汉官来牵制满官,因为,国家安定需要这些栋梁,可是栋梁们正忙着猜忌、谋划,百姓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总之,上有祖训压诫,下有黎明不平。外有满汉官宦权力倾轧,内有后宫妃嫔荣宠争夺。前忧后患淋漓尽致,在这个时候,除了可靠的亲信良臣,顺治帝莫过于需要一位政治知音,红粉知己。一位既能震慑后宫又能了解他,体贴他,慰藉他的女子,以作为他后援,共诉心事,一起渡过难关。

三、惊恋倾国,痴嗔成垢

这个女子,就是董鄂妃。

在顺治几项改善民族关系初有成效又陷入困境的时候,她出现了。才貌、风姿、智慧盖过所有满蒙贵妇,通晓大体,至情至性。这样几乎完美的格格正堪与顺治作配。虽然因缘际会错过了三年,但到底还是走到了他身边,从此宠冠后宫。

讲到这里,不得不提顺治的两次政治婚姻。两位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一个骄奢善妒,一个懦弱稚嫩,都姓一个博尔济吉特!都是来自母后家族的嫡亲后裔。科尔沁草原的联姻支持,或者说钳制,虽然巩固了他的帝位,却同时缚住了他推崇满汉一家,削减王族权力的羽翼。而董鄂妃进宫,正是一个契机。向固有贵族势力宣告:新政变革。

正是这种不经意信号,让本就带有“南蛮”血统,又有新派思想的董鄂妃变成众矢之的。这段爱情注定纯净中掺杂难言的复杂。在孩子早夭,新政遇阻,朝廷动荡,又倾力照顾后宫的时刻,体弱的董鄂妃终于心力交瘁。不治时她说出幼年满汉不容的屈辱,正是顺治心头多年的芒刺!

可以说,董鄂妃的离开,象征着新政的没落。这个他最爱的女人、最亲近的知音因为自己的盛宠而凋谢了,或多或少带有时代的必然性。多情天子无情帝王家,真正的天妒红颜!他们的情牺牲在了政治里,让人无限唏嘘,却难以讴歌。只依稀记得那些跳动的意识流,怎样冲破命运的枷锁,,随季风惬意翩跹,最后又怎样轰然陨落,悄无声息。

沉默的背后是顺治帝一直勃勃向上精神的瓦解。

四、壮志难酬,举步维艰

新政的顺畅,让顺治的自信过度膨胀,加上本身性格的倔犟,使他忽视了矛盾背后的惊澜暗涌,从而走上激进主义道路。

当四皇子被谨贵人借天罪毒害,当董鄂妃被流言中伤落入冷宫,他还尚未明了这场内战的险恶。顺治十四年,他颁下三道谕诏,分别是停止圈地、宽恕逃人窝主累及的言官、督抚可治旗下人,满洲亲贵受到前所未有冲击。而就在第二年,他恢复了中宫笺表,查处了内监吴良辅受贿卖官,将受牵连的大批汉官免职、降职、罚奉,流放,按旧制晋封八旗,恢复特权。这些被迫的安抚措施,无一不打击着这位少年天子革新的积极性。

他孤注一掷,决心短兵相接,誓要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却在诸王贝勒和六部满尚书轮流反对下败阵。他的初衷本没有错,只是错在时间。他的政策依然能接受时光的检验,只是他自己再也没有这种豁达、奋发的心态去等待了。

帝王路,险象环生。

五、空余躯壳,死于权利

如果说撤议失败已经给顺治带来空前打击,那么以简亲王济度为首的宗亲谋逆更是让他心凉,浇灭了他满腔热血。到头来,他既没有得到汉臣的真心支持,也失去了满洲八旗铁打的忠诚。对于一位帝王,这种双重刺激把本就喜怒无常的顺治放逐到了一个人寰灭尽的孤岛。

等到董鄂妃薨逝,他的精神支柱便很快倾塌。苍漠的现状最终战胜了赤诚的雄心。追封“孝献皇后”,按皇后规格下葬,奴仆活殉,全国哭丧,沉迷禅法,甚至有出家之心……也只有这般的逾制越礼才能表达他心中的壮怀悲恸和对保守恶势力的控诉!

可以说,顺治不是病死,而是心死!死于暗黑的权利之手!受这双无形的手支配,朝政各方利益的不均衡和集中性的攻击,最终导致了他精神层面的崩溃,并走向毁灭性的道路!大行后孝庄太后为了大局甚至把他的遗诏修改成罪己诏,历数亲汉脱满的罪状,改命满州大臣为顾命大臣,几乎完全否定了他生前的功绩,富有深刻的悲凉。

天色熹微,斗光穿透神州大地。顺治末年,物价降低,京师繁华,天下昌盛,晚来的成果熠熠生辉。可是,爱民勤政的少年天子不見了,励精图治的少年天子不见了,爱憎分明的少年天子不见了,只余下后人凭吊。

生不逢时,英雄气短。感谢凌力,感谢她把顺治帝写活了。在她笔下,他不是高高在上的万物主宰,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多情执拗的普通少年,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人性的真实,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强烈追求直斥胸臆。爱情与事业双双不如意的帝王,又岂止他一个,为何偏偏要这般烈性。这一点值得我们现在人的反思和借鉴。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只有强大的内心才能追逐光芒。像顺治一样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可取。人人颓唐,焉有未来?

历史的车辙总是大步向前,以一个少年沉重的代价,碾过无数失意和隐痛,驶向冗长的岁月。也许,血红的液体飞溅,绮丽的梦境碎裂成一片一片,这条路才能走得更快,更远。历史,总需要累累白骨堆砌。英雄吭歌,红颜如画,愿皆是一枕黄粱。

猜你喜欢
天子
莫嚣张
英文提要
“立天子以为天下”——周代“立君为民”学说的现代性观照
天子当屏而立
宋徽宗《瑞鹤图》中物象表达浅析
从儒家思想“礼”的角度看曹操奉迎天子及其政治影响
口头文学与书面作品之间——现代长篇叙事诗《天子·格萨尔》
无字碑随想
湖州市天子岗工业园区水权交易制度探究
当涂县“天子坟”东吴墓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