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务果中实现梦想

2014-04-29 19:33赵安军
果农之友 2014年9期
关键词:周至县科技报猕猴桃

赵安军

1988年,17岁的我初中毕业回到家乡——周至县楼观镇周一下河夹村。那年代,农村仍沿袭种粮的老传统,家家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一次,我偶尔从收音机上听到陕西渭北一带农民依靠种植苹果致富的信息后,内心不禁为之一震:现在实行改革开放了,党中央号召“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像父辈那样固守在这片黄土地上,无所作为啊!我开始精心谋划自己的人生之路,决心在家乡这片广袤的原野上干出一番火红的事业。

是年秋,我进入县第一职业中学果树管理班,开始全面系统地学习果树栽培知识。对果树学兴趣日增,爱得如痴如醉。成为班里最勤奋的学生,颇受老师器重和同学们的好评。

1991年,我去北京看望多年未曾晤面的伯父,在伯父家里,一位农业专家著述的《葡萄高产栽培》一书,深深的吸引了我。我想:原来高科技的魔力如此诱人,农业的前景如此广阔,真是梦幻啊!当年,20岁的我深入到附近的秦岭北麓,采集野生猕猴桃苗,通过拜访猕猴桃专家张清明,结合所学的果树知识进行嫁接后,开始在自家的责任田里种植。这是我村专业栽植猕猴桃的发端。

3年后,到1994年,周至县委、县政府倡导全县平原地区大力发展猕猴桃。一股栽植猕猴桃热潮广泛兴起。那些年,每千克猕猴桃售价一度可卖5~8元,一亩地经济收入约在1.2万~1.5万元,能顶七八亩粮食作物收入。猕猴桃一跃成为市民心中的“富贵果”了。初尝甜头的我认为,作为一名有志青年,决不能私欲太重,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只有引导乡亲们走共同富裕之路,才是发展农村的唯一出路!

那年,杨凌开始举办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盛会,眼界大开,原来,只要掌握农业科学技术,农村同样也是大有可为的!

在农闲之余,我上县城,进古城西安,购置了许多果树栽培、科技作物与管理、园艺学等书刊,如饥似渴地学习,并赴西北农大拜师,虚心求教。多年来,我每年省吃俭用,拿出800多元钱订阅陕西科技报、农业科技报、河南科技报、陕西农村报、西北园艺、北方果树、农村百事通、果农之友等报刊杂志,通过收听陕西人民广播电台“致富大赢家”(原农科新干线),农林卫视农业节目,视野愈加广阔。我学以致用,亲自为自家及亲朋好友进行果树修剪,指导作务。每到农闲,夜晚或雨雪天,结合自己从事果业生产的长期经验,写出了大量猕猴桃、板栗、苹果、鲜桃、石榴等水果科学作务,病虫害防治之类科普文章,以及当地发生的各种新鲜事,致富经等新闻,共被各种媒体采用1 000余篇,其中陕西人民广播电视台用稿逾200篇,由于自己的博学多才而享誉方圆,成为周至县响当当的“土专家”。

为了博采众长,我先后与周至县果树专家王海水,西北农大果树所研究员李丙智,陕西省植保站研究员郭民主,以及果农报、瓜果蔬菜报等媒体加强联系,多方请教、互通信息。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特别是在县、镇、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周一村现已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猕猴桃专业村。1999年,我采写的《栽下猕猴桃,结出幸福果》一文在陕西科技报头版头条发表,一时在全省引起巨大轰动。

多年来,我除每年参加农高会外,还多次参加山西运城举办的果品交易会,果树栽培技术会,与西北农大教授刘旭峰、退休专家张有平、陕西省植保站主任张创新等专业人士建立了经常性联系。1997年以来,我和爱人尚艳艳组织了一支果树服务队,除每年秋、冬在县内各乡镇巡回服务外,还多次远赴新疆伊犁、阿克苏、江西永修县、浙江金华市,河南西峡县传授果树修剪、作务技术,成为传播农业科技的“播火者”。

“务果状元”“乡土拔尖人才”“优秀回乡青年”……一顶顶桂冠,一项项殊荣向我飞来,金周至、西安晚报、西安日报、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陕西电视台及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纷纷报道,使我的知名度与日俱增,名闻遐迩。

我想,一个农民的儿子应该永远是谦逊的,淳朴的,憨厚的。为农民朋友热情传播科技知识,是我无怨无悔的抉择;在黄土地上干出一场轰轰烈烈的事业,是我毕生最大的心愿“!

猜你喜欢
周至县科技报猕猴桃
摘猕猴桃
流翔高钙乡村e站专营店 迎来了全国科技报客人
提取猕猴桃的DNA
摘猕猴桃
全国科技报信息化建设青海座谈会在西宁召开
群策群力 探索新方法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报分会秘书长李时夫:围绕中心强健骨 借势发力谋共赢
浅谈周至县老县城城墙遗址保护构想
周至县猪瘟流行情况与防治措施
周至县生态城镇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