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娜
似乎这世上的事一切皆有定数,高中时坐在教室里因《雅尔塔协定》侵犯中国权益而愤愤不平,那时的我一定想不到竟然会有机会如此近距离地看到《雅尔塔协定》的原稿和“雅尔塔会议”三巨头曾坐过的椅子,近到只隔着一块博物馆的橱窗玻璃。如果你翻开历史书,一定会发现克里米亚、雅尔塔、塞瓦斯托波尔历来就是纷争的代名词。交通要冲的地理位置,让这个小岛经历了太多的风云变幻,见证了一个个恢弘壮阔的时代。
从1918年到1954年,克里米亚半岛一直是前苏联俄罗斯联邦加盟共和国的一部分,直到1954年,赫鲁晓夫为庆祝乌克兰哥萨克人与俄罗斯结盟300周年,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自此,克里米亚成为乌克兰境内唯一一个自治共和国。而在那些政治的、历史的纷争之外,这个被黑海波浪日夜守候的小岛也有着如同举止得体的妇人一般的端庄娴静,好像见惯了世事变迁,在她面前再没什么算得上风浪。
两年前,同样是盛夏时节,我随同事一起来到克里米亚半岛,有幸感受这颗黑海明珠别样的风华,她的美让我时至今日想起来仍旧念念不忘,让我总是后悔没能在那儿多看几眼。而如今这个小岛正在经历的事情,不禁让我想要提笔记下她曾经的美好。
十八弯的山路沿着黑海海岸线盘旋向上,车窗外就是飞翔的海鸥,还有归港的轮船,远方海天一线。蔚蓝的天空,壮阔汹涌的黑海,绿树、鲜花,这些自然的馈赠,让克里米亚有着天生的风姿绰约。似乎上天就是偏爱这个小岛,让她在悠长的历史变迁中,又沉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有因历史而闻名的黑海舰队、雅尔塔,有沙皇的里瓦几亚行宫,至今已有120年历史的马桑德拉酒庄,这座酒庄曾得到高尔基的高度评价,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写道:“葡萄酒里升起太阳,让我们为这些酿酒师欢呼,他们将阳光的力量注入到人类的灵魂中。”
除了高尔基,这个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小岛还吸引了普希金、托尔斯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文艺巨匠。一代文豪契诃夫更是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五年,正是在雅尔塔的别墅中契诃夫创作了《樱桃园》《三姐妹》《带狗的女人》等名著,如今,契诃夫亲手栽种的桑树、青竹等依然枝繁叶茂,古朴、典雅的故居静静地掩映在浓荫之中,花园深处的长椅上似乎还有着他和高尔基的身影。
老奶奶们的克里米亚
克里米亚,不单是历史的、文人墨客的克里米亚,更是老奶奶们的克里米亚。
任教的间隙,我们来到了克里米亚。我们在雅尔塔住的家庭旅馆房东是个老奶奶,老伴重病在身,一直在医院养病,她总要去照顾他,她说将房子出租来赚些生活费,有时她还会织一些披肩拿出去卖,单靠政府给的养老金生活难以为继。房东奶奶待人和善,我们问到怎么去契诃夫故居的时候,她还热情地把我们送到有轨电车的站点,告诉我们该怎么坐车怎么换车。
在雅尔塔生活了几日,发现好像这个城市中,生活的主力是老奶奶们,而老爷爷只负责在每天的旧货市场上买卖些泛黄发旧的老相片、旧邮票。而年轻人则更是不多,见不到他们上下班,更没有上下班时间的交通拥挤。
在去马桑德拉红酒厂的公交车上见到一个年轻人,带着公文包。聊天中我问他,怎么岛上似乎年轻人很少。他说年轻人都到外面去了,去大城市,很少有人愿意留在岛上。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六十年,苏联解体二十多年,人人都知道它历史悠久,它地理位置重要,对它格外重视,可是如此漫长的历史中,克里米亚的经济却并没有发展得那么顺利,它留不住那些向往现代繁华的心。
年轻人总是觉得远方才是归宿。老人们的生活却是实实在在的在此处。
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尼金植物园中有一万五千多种植物,蓝色的水池,椰树林,竹林,以及高大粗壮的栗子树,还有善良的园林工人,吃百家饭长大的野生猫咪。在长椅上休息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个园林工人模样的老奶奶在喷泉里面捞硬币,她告诉我们是为了给那些被遗弃的猫咪买粮食吃,因为这些硬币不多,所以只能买最差的猫粮,那个猫咪看到老奶奶,就像看到亲人一样。老人心在这里,对什么都充满着关爱与怜悯。
这些乌克兰的老奶奶总让我想到中国女人,同样的坚韧,生活给予什么,就面对什么,从不抱怨,从不退缩。她们的善良、真诚成了克里米亚最温情的名片,也是我对克里米亚最温暖的回忆。
黑海波涛中的渔民小舟
在学校时知道黑海之所以叫黑海,是因为黑海波涛汹涌波浪大,而且海浪难以预测,船在海上航行时会很危险。所以我想这样气势汹汹的大海中,是不是只有大型的轮船才有勇气航行。可亲眼见到的,却不是这样。
巴拉克拉瓦村距离塞瓦斯托波尔市有半个小时的车程。这里有黑海舰队海军博物馆,有渔港,当然也就有靠打渔为生的渔民。
我鼓起勇气站在悬崖边向下面望的时候,发现海面上有些晃动的物体,周围的海水也变成一片白色,仔细一看原来是渔民在撒网捕鱼。这于他们只是生活,可是我却看得一颗心竟悬在那儿,担心他们的安全,也钦佩他们的勇气。
沿着崎岖的山路一路向前走,我们竟然走到了一个码头,刚好有几只渔船满载而归,小小的码头因为这几只渔船而热闹非凡,渔民们忙着分类装箱,小孩子们相互嬉闹着,更少不了爱吃鱼的猫咪,渔民们时不时地将小鱼扔给岸边上的猫咪,海面上还有一大片来抢夺渔民劳动成果的海鸥。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我们几个外国人站在边上看,渔民们也只是对我们友好地笑。
“脱乌入俄”让美丽的克里米亚半岛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平民百姓都在谈论,加入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将来的路是不是更好走。我想不论她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她都会越来越好,因为那里生活着的是坚韧、乐观、善良的人们。从风雨波涛中走出来的她,只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