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
问:肖老师您好,作为曾经您的学生和忠实粉丝,我很愿意为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高三学子们推荐与介绍您的精品课程。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大学里的电影赏析这门课程的大致内容吧。
答:如果我在电影课上没有讲什么,绝对不是因为想偷懒,只是风格问题。2005年第一次上电影课的时候,盛况空前,我混在后排没座位的学生中一起看《美国往事》,跟他们一起欢笑或悲戚。开心的日子还没持续到两周,某天放《肖申克的救赎》中途,严肃的教务处官员说:“我已经观察了一节课了,发现你并没有讲课。”为此我几乎被取消上课资格。在他心目中或许艺术鉴赏需要的只是讲课,而欣赏过程已无关紧要。他就宛如《悲惨世界》里面的沙威警长,我惴惴如逃犯冉阿让。
电影赏析的前提是要安静地看完电影。电影和音乐一样,需要你去安安静静地感受。我当初在清华进修时旁听音乐课,有的老师绘声绘色讲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极尽夸张地背诵《雨霖铃》,有的却只管放音乐。时光流逝,夸张的言辞已然褪色,而美妙的音乐雕镂人心,永不漫漶。在电影和音乐面前,一切语言都会显得苍白。
问:在电影赏析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的几大要素是什么?
答:电影无非是由:角色、背景、色调、语言、神态、服饰以及技术等方面组成,分析电影的重点在于你是否能够抓住这些要素和主题的关联,以及透过这些要素来深入感悟导演的意图。
其实,我本人并不太推荐学生们按照固定的方式来探究电影的内在。比如:
我喜欢打羽毛球,曾经专门去买过教程、教学光碟。可是在比赛中我不会去想书上说的几大动作;第一次去舞厅跳舞之前我也是照着书上学过,可发现真实生活不是这么回事。尽信书不如无书。小岛淳二的短片《ArmchairTheory》里,处心积虑的求爱者最终败下阵来;我们西政研究生里面有位著名的搭讪哥,他长得并不丑,却总是无法获得成功。究其原因,我想或许是因为没有发自真心。
我希望学生们能在欣赏完电影之后去豆瓣看看片子下精彩的评论,会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片子。去写点什么也好。正如我们不应该虚度人生,我们也该对得起看过的每一部电影。阅尽千帆,等于是体验多重人生。
问:电影的赏析就是要领悟导演对全片的整体构造和演员对角色的灵魂阐释。您能告诉我们您钟爱的导演和演员的名字吗?从评析电影的角度谈谈您为什么喜欢他们呢?
答:我特别喜欢岩井俊二。或许不少同学看过他的代表作《情书》和《花与爱丽丝》。《情书》不但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也都算是一部非常有人缘的影片,人们无法抵挡影片散发出来的青春浪漫气息,感动于博子的感伤情怀和藤井树的浪漫回忆……
岩井俊二用“unreal”的艺术手段,含蓄而又立意鲜明地表达出了一种咫尺天涯的错过和迷失。观众可以看到风吹起图书馆的白窗帘,后面的藤井树突然不见了,窗帘落下之后,他却还好端端地站在那里读书;再比如女藤井树骑车掠过,站在秋叶车旁的博子轻声唤了句“藤井小姐”,于是阿树刹车,回头,先是一个博子站在那里的镜头,紧接着陌生的人群从四下里蔓延开来,将博子淹没,于是阿树一脸茫然,左右四顾。曾经好多fans热烈地讨论阿树到底看到博子没有,其实这是岩井俊二妙笔生花的恶作剧。见与不见,并没有明确的答案。
大学时我会把奥黛丽·赫本的像贴在墙上,现在我却没有特别中意的演员,包括赫本在内,早已褪色。反倒是费里尼的《卡比利亚之夜》里面,他妻子玛西娜,虽然不漂亮,但是让人深深动容。
问:很多同学都非常喜欢立意奇特的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蜚声世界的影帝汤姆·汉克斯。您能谈谈他们两人吗?
答:我年轻的时候喜欢斯皮尔伯格到了要去买他的传记来看的地步。那个时候,他的《公路惊魂》《印第安纳琼斯系列片》《大白鲨》《ET外星人》让我深深着迷。《辛德勒的名单》看了不下六次,每次看几乎都会掉泪。斯皮尔伯格谈到《辛德勒的名单》时说:“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象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一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流下了热泪。”
汤姆·汉克斯,他当年主演的《阿甘正传》击败《肖申克的救赎》让我不爽至今。他演《绿里》时,尿老是挤不出来,让我跟着憋屈。他在《费城故事》里面演的同性恋律师拖着点滴瓶架一边讲述卡拉斯唱的焦尔达诺的歌剧《安德烈·谢尼埃》中“我死去的妈妈”咏叹调,一边大肆煽情让我觉得有点作。相形之下,西恩·潘在《米尔克》里面演的同性恋我就喜欢得多。西恩·潘在《Shessolovely》中他饰演一位性情暴戾的青年,因为伤害罪入狱,他妻子去看他时,他在铁栏内说,他愿意自己生下来的时候就垂垂老矣,然后越活越年轻,最后在婴儿般懵懂无知的状态中死去,我觉得这段话可以秒杀《本杰明·巴顿奇事》整部电影。
问:能谈谈您对当前各类世界电影奖项评比的见解吗?
答:其实我比较不在乎奥斯卡奖,不是觉得它不行,而是觉得它的商业气息过于浓郁。当然,奥斯卡的奖项中我会留意最佳外语片、最佳动画片和最佳纪录片几项。艺术界真正让我关注的是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大奖。当然,柏林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也不错,后者有时候无厘头地向中国电影示好让我们自己人都不以为然。
问:您认为电影赏析这门课程能在审美和评判意识上带给大学生一些什么东西呢?
答:如今的物欲意识与纸醉金迷让我们的新一代成为堕落的天使,《猜火车》中详细的描述与警示着垮掉的一代将如何自处,而又有多少青年能真正体会导演丹尼·博伊尔的苦心呢?
带着思考去看电影是对大学生,乃至高级知识分子的一种在思维层次上的基本要求。如果说看书,是对抽象到具体的再加工,对于缺乏想象力的人而言会难以把控;那么电影解读则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一种对信息的解码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审美情趣的基础,同样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死亡诗社》里面说,“没错,医学、法律、金融——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音乐、对爱、对美的感知和体味,这些才是我们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