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阳
被称为中国医疗行业互联网化的典型标本,丁香园生物医药科技网(DXY.CN)(以下简称:丁香园)目前其旗下有丁香人才、丁香通、丁香客、用药助手、PubMed中文网、调查派、丁香会议等多个网站产品。汇聚了超过350万医学、药学和生命科学的专业工作者的丁香园,超过70%的会员,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在国内的三甲医院工作的医务工作者中,90%以上都知道丁香园的大名。
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说:“未来所有传统产业都面临互联网化。”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医疗产业的互联网化,已经成了社會关注的重点领域。
据估计,美国医疗市场规模高达2.7万亿美元,而国内的市场规模据估计在2015年亦将达5000亿美元。对许多传统医疗企业来说,在医疗产业互联网化浪潮来临之际,该如何像丁香园般收获互联网化带来的巨大红利,并取得经营的成功呢?
法则一:始终专注、依靠族群
丁香园成功的关键是事业发起之初,从没有将财富作为目标,而在于始终专注于族群的兴趣、爱好及价值观,服务于族群,依靠族群。
建立一个族群,核心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要有方便的沟通工具,一是能找到用员间共同的兴趣、爱好及价值观。
丁香园从一个简单论坛起步,这样大家就有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其能够准确找到了目标用户的兴趣、爱好,即对专门探讨、检索文献的迫切需求。这样一开始就走对了。
许多读者可能会问,如何才能挖掘出目标用户的兴趣、爱好及价值观呢?
兴趣、爱好的发掘,往往与创始人的个人经历相关。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当年正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读研,他发现对于复杂、专业医学方面的检索来说,传统文献的查找方式太落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针对自己的亲身感受,他创办一个个人网站,即一个论坛。他的出发点就是为了供医药和生物科学业内人士,就文献检索方面的话题,提供一个方便交流沟通的平台,但随后就一发而不可收拾。
类似情况,不胜枚举。
Facebook创建之初,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的宿舍里,孕育出社交网站这样一个想法,当时他的兴趣只是为了方便宿舍成员之间沟通,据说创立Facebook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找女友。随着面向其他大学的学生及高中生全面开放,Facebook逐级成为人们社交活动的中心。
同样,有一年乔布斯访问斯坦福大学时,对学生们提出的关于苹果股价何时会上涨等商业问题,他一概置之不理,而更愿意谈论的是他对未来产品的想法、兴趣与激情。
从Facebook创建,到乔布斯兴趣、爱好,再到丁香园的起心动念,他们的事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由挖掘用户的共同兴趣、爱好及价值观驱动。换句话说,他们的成功最初都是因创建了自己的族群,服务自己族群。
随着平台上讨论内容的扩展与深入,丁香园围绕其族群的兴趣、爱好及价值观,即专业、专注,进一步对论坛升级。分类齐全、专业建设、纯学术的交流,浓厚的学术氛围,使得丁香园论坛拥有大量专业用户资源。
当丁香园开始商业化时,为了保证论坛的学术性和中立性,丁香园单独注册成立了公司,将论坛和公司经营严格分离。这样不仅使得论坛能够聚拢大批行业内的优秀人才,而且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法则二:重度垂直,创造核心竞争力
作为医疗产业的行业网站,丁香园不仅做到了专注和专业,而且对比相关同行其更加垂直,换句话说,在医疗产业互联网领域,丁香园的模式是重度垂直,这是丁香园成功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何为重度垂直?
垂直是指在某一个行业或细分市场运营的电子商务网站,不仅能集中展示某一类型的产品和更低的价格,更重要的是能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而重度垂直是指企业在垂直细分领域内,足够专注、专业,运营模式足够重。
所谓重度的含义,指由于在行业内多年深耕、能深入理解所处行业的用户需求及关系,或特指企业重资产的模式。
消费互联网公司都是先烧流量后赚钱,大多靠广告费或会员费。重度垂直公司都是垂直、精准专业服务,往往一开始就能赚钱。
在丁香园,赤裸裸的广告基本不做,若有些产品,确实迫切需要推广,也会做相应的学术包装,比如变成知识竞赛、专家讲座、专家答疑、病例讨论、投票调查等方式。通过这种学术性的活动,医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从而避免引起大家的反感。既然丁香园不赚广告费,它是如何实现盈利的呢?
简单讲,其盈利模式的核心就是重度垂直,即进一步垂直细分,进行商业化服务收费。
例如,丁香园旗下的“丁香人才网”就是进一步垂直细分的典型。
由于医疗行业的人员流动,现在越来越快,而丁香园又拥有大量的专业用户资源,所以招聘信息的发布、投送与综合性招聘网站相比会更加精准。
丁香人才就是靠进一步垂直细分的模式,为行业相关企业提供招聘服务,使丁香园实现了商业化及盈利。
在丁香园类似垂直细分的平台,还有电子商务平台“丁香通”,它为医生和医药人士的科研需求,提供购买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电商服务。
“丁香医生”定位在面向大众家庭用户提供家庭用药,以及向患者就近推荐医院和医生。
“用药助手”原本是主要针对医生而建,满足其随时随地查询药物说明书信息的需求,现在出人意料地受到普通用户的欢迎,上线后的短短4个月,这款APP应用产品就突破百万下载量。
从丁香园的模式我们看到,对于重度垂直行业网站而言,打造服务与产品的专业性,就是其核心竞争力。
法则三:移动互联,互联网化的最佳切入点
中国医疗行业互联网化的大方向就是移动互联。那么未来,移动互联网会在传统医疗企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众所周知,医疗行业的核心是医生。从丁香园的医疗类APP看,丁香园官方客户端、医学时间——丁香园医学咨询、丁香园用药助手(注:原本是主要针对医生而建)、丁香园医药调查派、丁香园执考助手、西综题库、PCI病例荟、头痛直通车及医药大辞典等,至今丁香园已经发布了十几款医疗类APP,它们几乎都是从核心用户、资源出发,在更多环节利用移动互联,为用户创造价值的成功。
医疗是一个信息、工作流程都很长的领域,许多环节挑战都很大,抓住移动互联的发展趋势,瞄准移动医疗领域诸多环节上的机会,利用移动互联为用户创造价值,这不仅是丁香园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也是相关同行互联网化的最佳切入点。
例如,医口袋医疗应用网站,就是从移动互联入手,取得初步的成功。
医口袋是杏树林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下称杏树林)开发的医疗应用网站,也是专门针对医学领域人士提供服务。
登录医口袋,用户可以随时查到国际最新杂志中影响比较大的论文;可以设定关键词,专门追踪某一领域的最新文献;可以非常方便了解临床问题最相关的答案。当然,为了避免版权纠纷,它只需聘请专门的知识产权方面的律师进行把关即可。现在,医口袋已经达到10万名医生和医学生的用户,每周活跃率为25%。
目前,一大片医疗类APP,已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例如,专注于医院围墙之外的健康咨询与简单问诊的“春雨掌上医生”、以女性生理期管理为主的APP产品“大姨吗”、向用户提供包括疾病、药品、医生、医院、急救知识等自我诊断服务“掌上药店”,提供测脉搏、心理自测、听力测试等应用“口袋体检”等举不胜举。
尽管许多医疗类APP,还面临来自政策、盈利能力等方面带来的诸多不足,但目前医疗类A P P在国内的发展,无疑已经形成燎原之势。
在我看来,移动互联浪潮蓬勃兴起之际,医疗类A P P不仅迎来了医疗服务模式上的革新,而且能否实现医疗App化,将成为传统医疗平台能否取得经营成功、拥有未来的重要分水岭。
虎嗅网:从招聘到电商,再在药企营销找到商业感觉、目前为止落脚于“数据+服务”。丁香园的商业化之路走得有点绕,但毕竟坚持下来。李天天对网站的学术性定位和坚持,避免了网站过早商业化而失去发展的机会。这可能是丁香园14年能走到现在最大基础:始终深耕专业人群社区。
丁香园网站CTO冯大辉:这个领域只要做好,足以养活很多公司。现在年收入过千万的医疗类招聘公司不止几十家,而且是在一个医生根本不流通的市场,如果国家允许医生自由执业,那得有多大的市场啊。调研类的服务也不是小数目。医疗领域市场非常巨大,大家没必要盯着对方做什么,要看自己是不是在真正做事情。
清科研究中心:丁香园是循环补贴商业模式,形成多点共振,产业链做得足够长,某一点亏损或策略性亏损后,使用其他市场策略,转换成其他方面的商业价值。
某投资人:“移动医疗不是做一个App就能做得起来的,需要行业支撑和行业资源来进行深度合作,这就需要移动平台能拿到更多的信息来源,但因为本身行业体系的复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企业继续发展的可能。”
丁香园发展小史
发现需求,论坛起步
2000年,丁香园刚刚创立时,还只是网易免费建站空间中的一个小站。正在医学院读研二的李天天将自己使用专业医学搜索“PubMed”的“know-how”以及跟踪医学最新进展的文章发在网络上。其时,第一波网络浪潮虽然正在退潮,但是医生中使用互联网的人群并不多,而 PubMed 这样的专业搜索引擎使用比较复杂,李天天在论坛上发布的此类文章非常受欢迎,并逐渐积累起了丁香网的第一批用户。
这位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对互联网有着惊人的悟性,网络的精神在于分享,而分享的来源是与你有着共同兴趣的受众(用户)。虽然自媒体这个概念在微博红火之后才被提出来大肆宣说,但是这一批有着分享精神的站长、论坛版主可能是中国最早的自媒体践行者。
大概在一年之后,网站就从网易空间中搬出来,具有了独立域名jiansuo.net。到了2002年,凭借积累的几千用户,丁香网进行了第一转型:从医药文献检索服务转型为专业医药论坛。“那时候,包括到现在,丁香网上的内容99%都是用户创造的。”UGC(用户创造内容),在今天的互联网界,依然是一个非常时髦的词汇。但是要保持持续的UGC却是非常不易。而李天天的做法就是:与用户沟通,面对面地沟通。
网站一直靠李天天等创始人的自有资金滚动发展,也有天使投资人投了一点钱,维护网站的各论坛版主则是撒豆成兵的全国志愿者。李天天算了笔账,加上服务器托管等费用,2006年之前的投入也就15万块左右。
2006年,商业化从招聘起步
基于分享资料与经验交流,丁香园累计了100万左右的医疗专业用户,它找到了第一个突破口——企业招聘。2006年成立丁香园的分网站:丁香人才网,给医药行业相关企业提供招聘服务。
虽然丁香园专业用户比例高,医疗企业招聘相对定向精准,但是在招聘领域毕竟有一些巨头存在,成长空间有限。直到2012年,这块业务的年收入规模尚仅有几百万元。
2007年,涉足电子商务
一年后,丁香园发现很多医生都有采购医药耗材做研究、测试的需求,但相关的医企又没有有效的推广渠道,于是它又涉足电子商务,做了生物试剂耗材的网上采购平台丁香通。丁香通只做中介不做交易,上线當年(2008年),该业务带来十几万元的收入。目前这部分业务年收入规模大约200-3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直到2007年,丁香园都没有全职员工。
2008年,丁香园盈利首次突破100万元。也是在这年8月,现任CEO、丁香园长期以来的重度用户张进,从医院辞职,全职加入丁香园。
到2009年1月,丁香园开始持续盈利,年底收入超过500万元,并于2010年年初获得第一轮200万美元融资。
2010年,为药企提供营销解决方案,开始实现营收规模的跃升
2010年现任市场总监李凡(医疗背景)加入,“建立了一支由数位医学和药学硕士组成的编辑团队,通过对丁香园用户的分析找出对相关信息有需求的医生,通过站内新闻、短信的方式向他们推广(相关药品动态)。”
据张进说,在刚过去的2011年,这块业务给丁香园带来几千万元的营收。
给药企提供营销解决方案让丁香园看到数据分析的力量,在2010年年中,李天天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丁香园会逐步由内容驱动转到由数据驱动。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用户行为的分析以及注册信息在后台生成数据,在此基础上寻求商机。”
2012年12月底,据媒体报道,医药网站丁香园完成了B轮融资,此轮融资由顺为基金领投,A轮投资者DCM(美国风投机构Doll Capital Management)跟投,金額在千万美元左右。
2011年后,涉足移动医疗,开始“互联网化”,产品多点发力
2010年6月,原阿里巴巴支付宝数据库架构师冯大辉加入丁香园,任技术负责人。
冯大辉加入之前丁香园一直没有技术总监,虽然丁香园是互联网公司,但是在互联网领域的影响非常有限。相比其他创始人,冯大辉加入让丁香园更加“互联网化”。
2011年7月,CEO张进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谈到丁香园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三个方向:
1、以药品为中心的移动应用:就是(2011年6月)推出的丁香园用药助手,医生和大众皆可使用(专业版用药助手卖99元);
2、以疾病为中心的移动应用:主要面向大众用户;
3、医生与医生以及医生与大众的社交移动产品:结合(2011年7月推出的)丁香客,会研发相对应的客户端,另外基于以上应用,我们有可能会延展到医患互动的社交应用。
可以看到,丁香园在移动上的切入点很细分,2012年6月底,家庭用药助手(患者的用药助手)上线;7月19日,丁香园又上线了骨科时间(面向骨科医生的指南)……
另外,丁香园开始从医生社区延伸到患者社区。7月20日,丁香园上线了新网站“丁香医生”,这是一个在线患者交流社区。
冯大辉承认,现在这个行业中,丁香园在产品上并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样本,只有靠自己摸索。而丁香园团队现在认为,其产品的核心能力在于“药品数据+技术服务”,这也是丁香园主要的收入来源。
比如“用药助手”和“家庭用药助手”,都是后端数据驱动的。一条药品信息经过数据团队的梳理,可以产生很多便于阅读和理解的新信息,比如药品对孕妇的影响、对儿童的影响、酒精对药物的影响、药物的相互作用、药品使用指南、药品价格……等等。
丁香园的数据能力主要体现在专业上,而不是数据量上。
未来布局与筹谋
“丁香园的定位是为整个医疗行业服务。目前不为患者服务,因为不同的公司每个阶段要做特定的事情,不是每个方面都去做。我们以后肯定会为患者服务,这点毫无疑问。”丁香园网站CTO冯大辉公开展示丁香园发展路线图。目前丁香园正尝试将服务的范围扩展到大健康领域,利用优质医疗资源,结合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手段为大众健康服务。
而在庞大的大健康“野心”背后,丁香园所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运营与未来,同样是如今在多数创业人脑中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