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华 王新亮 刘涛等
摘要[目的]了解重要蛀干害虫——云斑天牛的生活习性。[方法]从生物学特性、补充营养、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措施4个方面综述了云斑天牛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结果]云斑天牛主要有成虫、卵、幼虫、蛹4种形态;每2~3年发生1代,主要以成虫或幼虫在蛀道中越冬;成蟲食叶和嫩枝皮使新枝枯死,幼虫蛀食枝干皮层和木质部,孵幼虫把皮层蛀成三角形蛀道,木屑和粪便从蛀孔排出,树皮外胀纵裂,是识别云斑天牛为害的重要特征;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人工措施(营林措施、人工捕捉成虫和锤击卵粒和初孵幼虫)。[结论]为有效控制云斑天牛的危害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云斑天牛;生物学特性;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3-07814-03
作者简介刘凤华 (1973-),女,山东滨州人,工程师,从事园林植物育种与病虫害防治工作。
收稿日期20140704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 (Hope)],又名云斑白条天牛,属于鞘翅目天牛科害虫,是我国林木类主要的蛀干害虫,广泛分布于山东、湖南、湖北等地[1]。其主要以幼虫在树干内钻蛀危害寄主为主,造成树干内蛀道纵横交错,严重者可引起树木整株死亡或风折。
滨州市位于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碱化较重。白蜡、杨树具耐盐碱、生长迅速、繁殖容易等特点,是滨州地区园林绿化、造林的主要树种,随着种植面积的日益扩大,云斑天牛等蛀干害虫的危害也日益严重。为了了解云斑天牛生活习性,笔者对云斑天牛的生物学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等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有效防治其危害提供参考。
1形态特征
1.1成虫云斑天牛成虫体长32~65 mm,宽9~20 mm,黑褐色至黑色,密被灰白色和灰褐色绒毛[2-3]。雌虫的触角一般比体略长,而雄虫的触角则超过体长1/3左右。云斑天牛的前胸背板中央存在1对白色或浅黄的肾状斑点。鞘翅基部着生许多大小不等的黑色颗粒状瘤突,肩刺大而尖端略向后上方。鞘翅上生有白或浅黄色的斑点,斑点的形状不同,大小各异,并一直延伸至翅端部。身体两侧各有1条白色的阔纵带[4]。
云斑天牛成虫1.2幼虫云斑天牛老熟幼虫体长70~90 mm,前胸宽可达16 mm左右。虫体为黄白色,通体粗肥。头部的颚、中缝及额的一部分为黑色,头部其余的部分皆为淡棕色。足已退化为黑点状小突起。后胸及腹部1~7节的背面存在呈扁“回”字形骨化区[4]。
云斑天牛幼虫及蛹(《中国农作物病虫害》) 1.3卵卵长6~10 mm,宽3~4 mm,长椭圆形,稍弯曲,一端略细。初期为乳白色,然后逐渐变成黄色[4]。
1.4蛹云斑天牛的蛹长40~70 mm,黄色。头和胸部背面多着生有稀疏的刚毛。腹部背面第1~6节中央两侧也着生有棕色刚毛[4-5]。雌蛹第8腹节腹板后缘呈倒三角形,第9腹节腹板后缘中部有生殖孔,生殖孔下方两侧各有1个圆形瘤状突起。雄蛹第8腹节腹板后缘平直,第9腹节腹板前缘有圆形瘤状突起[6-7]。
云斑天牛幼虫为害症状2生物学特性
2.1生活史与习性山东地区,云斑天牛完成1代一般需要2~3年,多以幼虫或成虫在蛀道内越冬。成虫翌年在5月中、下旬至6月陆续飞出树干[7]。6月至7月开始交尾产卵,卵多产在2 m以下的主干上,每头雌虫可产卵20~40粒。刚刚孵化的幼虫先在树皮下蛀食,被害处呈黑色,从树皮上的产卵处会有黑褐色的木屑和粪便排出,随着幼虫生长,其蛀食也慢慢深入。幼虫在木质部为害至10月开始越冬,翌年春季4月初开始继续为害。老熟幼虫在虫道顶端做蛹室化蛹,9月羽化为成虫停留在蛹室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至6月钻出树干[7-8]。
云斑天牛成虫一生交尾多次,一般晚上是交尾高峰期。雌虫经补充营养和交尾后,体内卵逐步成熟分批产下。成虫受惊一般会坠地,并发出“吱吱”声。成虫喜好在树干2 m以下产卵,卵多产在树干的背阴面,在倾斜的树干或大树上卵均产在背阳面。成虫产卵至9月中旬左右结束[7-9]。
2.2补充营养刚羽化天牛成虫的生殖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不能进行交尾、产卵,必须经过取食积累营养物质,待生殖系统发育完全后才能繁殖后代。白蜡、杨、冬青、光皮桦、核桃、山核桃、桑、梨、榆、柳、桉、榕、女贞、木麻黄、杉木、山毛榉、苦檀、木荷、无花果、乌桕、麻栎、栓皮栎、板栗、苹果、枇杷、油橄榄、水青冈、银杏、臭椿、云南松、泡桐等是云斑天牛的主要补充营养寄主[8, 10]。多数资料记载云斑白条天牛成虫对蔷薇科植物特别是野蔷薇有取食偏好,但也有研究表明云斑天牛对蔷薇也无取食偏好。只是天牛羽化盛期偶尔能发现部分天牛在蔷薇上栖居,这些栖居的天牛可能是已经交配完毕,无力远距离飞行,或濒临死亡[7]。
3 发生规律与危害特点
3.1发生规律云斑天牛的发生与树种、距虫源地的距离及立地条件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以村屯四旁绿化树受害最重;其次为公路及渠道林,大面积人工林受害最轻[11]。在人工片林中,林缘受害高于林内。林木受害程度与距虫源地距离成反比[12-13]。在立地条件的选择上,土壤肥沃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树木生长旺盛,树势强,云斑天牛很难侵入为害。湖边洲滩上树林因为在汛期淹水,云斑天牛发生也较少[8,13]。
云斑天牛成虫飞翔能力较强,白天可在800 m以内的食物源处进行飞行、取食,晚间再飞回树林交尾、产卵。成虫扩散方向与林下植被丰富度,特别是补充营养寄主 (野蔷薇、旱柳、枫杨等) 的多少直接相关[8]。
3.2为害特点云斑天牛主要为害4年以上的杨树时,从树干基部开始,自下而上逐年向上。幼虫蛀入木质部后向上取食,受害处变黑,树皮膨胀,明显向外突起,并有褐色粪便、木屑和液体排出。大龄幼虫主要在树干与地面交界处的主干及根部取食,严重地可导致整株树死亡或风折[8,14]。云斑天牛为害白蜡时主要集中在胸径8 cm以上的树上,首先为害主干基部,然后逐渐向上移动,直到主干分叉处,天牛幼虫能钻到树干木质部,甚至髓心,严重破坏树体输导组织,初期被害植株仍可正常生长,随着危害时间的延长,云斑天牛在被害树木蛀孔处排出大量虫粪,排出的虫粪堆积在树干周围。危害严重时,1棵树上可被数十只天牛同时危害,天牛蛀道相互独立,引起木材中空,并引起“风折木”,致使树木死亡[3,14]。云斑天牛为害核桃时主要集中在主干和大枝上,成虫还危害嫩枝、叶和果实,幼虫在皮层及木质部钻蛀虫道,破坏了树体营养输导组织,使营养无法从源运到库,树势逐渐衰弱,造成核桃产量减少甚至绝收,蛀孔处树皮外胀纵裂,变成黑色,从中有黑褐色的木屑、粪便和黑色液体排出。危害10~25年生的核桃树时,天牛的蛀孔多分布在树干1~2 m的范围内[14]。
4防治技术
4.1化学防治到目前为止,化学药剂防治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因而在云斑天牛防治中应用较多。据报道,磷化锌或磷化铝毒签插入排粪孔用泥土封孔后可以100%杀灭天牛幼虫[15]。山东省滨州市园林绿化管理处采用敌敌畏2倍液、氧化乐果2倍液分别浸染棉球塞入排粪孔的方法进行防治。调查发现,虫孔无新鲜虫粪排出。锯开防治前较严重的植株进行调查,发现天牛幼虫死亡率达到98%以上。查玉平等[16]研究表明,48%噻虫啉悬浮剂、10%高效氯氟氰微囊悬浮剂和8%氯氰菊酯微囊剂对刚羽化的云斑天牛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卵期使用有效成分为2.5%氢菊酯的灭幼膏贴树干,防治卵率可达97.4%,防治初孵幼虫可达92.9%[12]。朱正昌等[17]研制的5%溴氢菊酯微胶囊、8%氰戊菊酯微胶囊、20%杀螟松微胶囊,在成虫食物源的地方喷洒农药,能大量毒杀成虫,防效可达58.9%~100%。用21%灭杀毙微胶囊、30%敌-马微胶囊都能导致云斑天牛死亡率上升,产卵量减少[12]。杨玉武[18]应用绿色威雷(8%触破式微胶囊水悬剂)0.25%、0.33%、0.50%浓度的药液对绒毛白蜡云斑天牛成虫进行喷雾防治试验,以罩网法和地面法调查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90.7%和86.2%,防治效果非常显著,且特效期长达50 d。
4.2生物防治印楝素是印楝 (Azadirachta indica A. Juss) 果仁的提取物,用50 μg/ml印楝素处理野蔷薇枝条可使天牛产生拒食性[19]。目前,利用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 sichuanensis Xiao)对云斑天牛幼虫进行防治的研究较多。研究发现,川硬皮肿腿蜂对云斑天牛1龄幼虫有寄生性,其实验室内对天牛幼虫的致死率为100%,林间为61.11%,对云斑天牛具有一定的持续防治效果[20]。川硬皮肿腿蜂对云斑天牛2~3 龄幼虫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而且川硬皮肿腿蜂具有学习能力,因此可以利用该行为提高川硬皮肿腿蜂防治云斑天牛的效果[20]。肖银波等[21]研究发现,云斑天牛个体太小或个体太大接近老熟幼虫,川硬皮肿腿蜂无法正常寄生并完成生活史。因此,采用川硬皮肿腿蜂防治云斑天牛幼虫时,对云斑天牛龄期的掌握是防治成功的关键。卢希平等[22]利用病原线虫 (Sterinernema feltiaeA24) 防治云斑天牛幼虫的效果也较显著。还有研究表明,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 可寄生云斑天牛的老熟幼虫和蛹,自然寄生率达2.6%~60.0%,可使当代天牛成虫羽化率降低,减少下代虫口,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对云斑天牛均有良好的控制作用,而且具有显著持续控制的防治效果[23]。但是,由于人工繁殖花绒寄甲成虫的成本远高于卵,因此,在生产中大面积防治云斑天牛时,采用释放花绒寄甲卵的方法较经济[24]。
4.3人工措施
4.3.1营林措施。造林时,应尽量营造混交林,避免单一树种,单一树种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很低。
4.3.2人工捕捉成虫。在成虫发生高峰期,尤其是5月中、下旬至6月成虫大量出孔时,可以在树干或其下面的草丛中寻找刚出孔的成虫,利用其假死性振落后捕捉。
4.3.3锤击卵粒和初孵幼虫。每年于7~9月,应经常在林间巡视,如发现有天牛的刻槽或其初孵幼虫的粪渣,应对准刻槽或排粪处锤击即可[25]。
参考文献
[1] 郑世锴,高瑞桐.杨树丰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6:194-196.
[2] 彭建文,刘友樵.湖南森林昆虫图鉴[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01.
[3] 刁志娥,丁福波.云斑天牛在白蜡树上的发生与防治研究[J].华东昆虫学报,2004,13(2):49-52.
[4] 肖刚柔.中国森林昆虫[M].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472-473.
[5] 郭晓滨.云斑天牛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J].陕西林业科技,2012(6):73-75.
[6] 严敖金,嵇保中,钱范俊,等.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 (Hope) 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21(1):1-6.
[7] 李建庆.利用花绒寄甲云防治斑白条天牛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8] 喻锦秀,张玉荣,钟武洪.云斑天牛在杨树上的发生及无公害防治[J].湖南林业科技,2007,34(5):30-31.
[9] 钱范俊,袁俊杰,杜夕生.云斑天牛产卵刻槽在杨树树干上的分布规律[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7,17(7):82-85.
[10] 梁潇予,杨伟,杨远亮,等.云斑天牛对补充营养寄主的选择性[J].昆虫知识,2008,45(1): 78-82.
[11] 徐素芬.杨树蛀干害虫——云斑天牛[J].江西林业科技,1998(1):12-13,16.
[12] 夏劍萍,戴均华,刘立德,等.云斑天牛研究进展[J].湖北林业科技,2005,132(2):42-44.
[13] 姜芸,张玉荣,钟武洪.洞庭湖区杨树主要害虫种类及灾害控制策略[J].湖南林业科技,2006,33(5):36-38.
[14] 李建庆,肖兴翠,李春庆,等.云斑天牛对杨树、核桃、白蜡的危害及防治对策[J].滨州学院学报,2008,24(3): 27-31.
[15] 李东鸿.熏杀毒签防治云斑天牛试验[J].陕西农业科学,1993(1):26.
[16] 查玉平,蔡三山,王义勋,等.三种杀虫剂防治云斑天牛的林间药效试验[J].湖北林业科技,2013,42(6):42-44.
[17] 朱正昌,唐进根,夏民洲,等.混合型农药微胶囊剂生产工艺设计及药效试验[J].西南林学院学报,1995(1):44-52.
[18] 杨玉武.应用绿色威雷防治绒毛白蜡云斑天牛试验研究[J].森林实用技术,2013(11):36-37.
[19] 巨云为,赵博光,成量,等.印楝提取物对云斑天牛成虫选择取食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5):85-87.
[20] 杨桦,杨伟,杨春平,等. 学习经历对川硬皮肿腿蜂寄生云斑天牛幼虫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1,47(8):95-101.
[21] 肖银波,周建华,肖玉贵,等.川硬皮肿腿蜂防治云斑天牛试验初报[J].四川林业科技,2003,24(4):37-41.
[22] 卢希平,朱传祥,刘玉,等.应用斯氏线虫防治云斑天牛[J].植物保护,1996(4):43-44.
[23] 李建庆,杨忠岐,梅增霞,等.释放花绒寄甲对核桃云斑天牛的防治效果[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3,29(2):194-199.
[24] 李建庆,杨忠岐,张雅林,等. 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杨树云斑天牛的研究[J]. 林业科学,2009,45(9):94-100.
[25] 江忠寿,彭海花,熊光灿.杨树云斑天牛种群动态及综合治理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1999,20(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