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合拍 山雨欲来

2014-04-29 00:44郭小婷
综艺报 2014年21期
关键词:合拍片两国韩国

郭小婷

合拍无疑是近年来中国电影行业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2014年,继中国与英国、意大利的电影合拍协议先后签约后,备受瞩目的中韩电影合拍协议也在7月份正式签署。不同的是,正当各路媒体还在忖测其于中韩影视业的长远影响时,一些筹备中的两国合拍项目已经浮现于市——此次的合拍协议似乎展现出了空前的作用力和执行力。中韩合拍有多大空间?两国影视产业之间又有怎样的互补可能?未来合拍有哪些局限?尤其是政策出台之后,市场层面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困难?这些问题或许才是决定中韩合拍长远前景的关键。

合拍协议签署前后

在两国电影合拍协议正式颁布之前,韩国电影很难进入中国的主流影院市场。受国内电影进口配额制约,韩国只能在34部进口分账影片中和好莱坞正面展开争夺,每年能够拿到的配额指标也就是一两部,再加上两三部左右的引进批片(即进口买断片)。这样的局面使得韩国电影面对体量庞大、发展迅猛的中国电影市场一直束手无策。

以2014年在韩国本土创造了票房新纪录的历史战争片《鸣梁海战》为例。其自今年7月份上映以来,在韩国本土共吸引了1700万人次观影,总票房超过了10亿元人民币。不过直到9月,发行方CJ E&M才对外确认该片将引进中国。或许正因如此,CJ E&M正在筹备的该片续集《露梁海战》早早就确定将与中方合拍,这充分显示了中韩合拍目前对于韩国电影的战略意义。

除了《鸣梁海战》系列,《重返20岁》也是一个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合拍项目。影片由今年凭借《催眠大师》获得大陆市场认可的中国台湾导演陈正道执导。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电影均由韩国CJ E&M推出,根据该公司日前透露的新计划,科幻题材的《拳法》和灾难片《平安岛》也已确定将作为中韩合拍项目运作。

如果说对于合拍,韩国目前看重的还是中国内地诱人的市场空间,那么相对而言,中方的合拍诉求显得要更复杂一些。

中方希望借助合拍整合更多资源,以更好地使中国电影及中国文化“走出去”。此外,目前国内影视业也很看重韩方的明星等专业资源,希望能通过合拍推进国内“粉丝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例如中国的乐华娱乐公司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大火后,迅速签下了该剧的韩国导演张太维,并开始筹备《商学院合伙人》等影视剧项目。这家将“粉丝经济”作为主攻方向的本地新公司不久前刚刚获得黎瑞刚旗下华人文化产业基金的战略投资。

机遇背后的局限

应该说中韩合拍协议的签署在政府和政策层面为两国合拍提供了机遇,然而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合作,仍有不少繁复问题有待在实践中解决,正如中国导演王小帅所说:“只有真正实现民间合作,情况才可能真正转变。”

日前,由中国人民對外友好协会、CJ文化财团和中央新影集团影视剧中心主办的“中韩青年梦享微电影展”在北京正式举行。作为中方评委的导演王小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本人对合拍仍处于“无准备、没把握”的阶段,“根据以往经验,除了爱情片和风光片,合拍其实很难有其他类型的突破”。韩方评委导演吴基桓表示,“中韩尽管同处于一个文化圈,但是在电影的具体表现形式上还是有不小差异”。吴基桓曾经执导过中韩合拍片《分手合约》。此番他再次来北京,其中一个任务是要为接下来的合拍新片挑选演员。作为中韩合拍的先行者之一,吴基桓认为当前两国合拍虽然形势大好,但落实到具体执行层面,“要找到能够反映中韩文化的合拍项目,并不容易。”

实际上,合拍片的一大难点就在于要兼顾两国的文化、意识形态乃至市场和观众的口味,这也往往直接导致合拍电影在两地市场表现的严重失衡。以近年来的《笔仙》系列为例,三部电影分别在内地取得了6100万、8200万和5000万元的票房成绩,然而在韩国本土市场,该系列电影却一直表现欠佳。相对应,之前由韩国著名导演许秦豪在中国拍摄的合拍片《好雨时节》在韩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和口碑,但在中国市场却又乏人问津。当然,长远来看,合拍无疑能促进中韩两国影视产业的资源互补,但就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中韩合拍电影的前景依然需要直面众多挑战。

猜你喜欢
合拍片两国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在韩国走马观花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一本两拍”中韩影视合作新模式浅析
中美两国学生高考和求职之路的比较研究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社会奇观展
2013香港合拍片创作综论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