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

2014-04-29 00:44:03陈丹
综艺报 2014年24期
关键词:侵权案劣迹于正

陈丹

2014年,文娱圈怎么了?

4月,《梅花烙》与《宫锁连城》之争公之于众。12月5日琼瑶起诉于正等著作权侵权案在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双方正式对簿公堂。12月11日,包括知名编剧赵冬苓、刘和平、束焕、宋方金在内的109位编剧发表了一份声援琼瑶的“联署声明”。在众多编剧看来,于正侵权案不仅是两位编剧间的纠纷,同时也关系到影视业对原创的尊重和创作能力的可持续性。

这一事件揭示了当下电视剧制作行业普遍存在的“扒剧”现象,也让知识产权保护再成焦点话题。

此外,“監狱风云”成为2014年最火的网络段子之一,演员黄海波、房祖名、柯震东、高虎,导演张元、王全安,编剧宁财神,歌手李代沫等演艺圈人士频频曝出的负面消息长期占据了2014年娱乐新闻的头条。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大众审美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不代表对低俗和违法行为妥协,一场“净风”运动势在必行。

9月29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正式通知,明确要求不得邀请有吸毒、嫖娼劣迹的艺人参与制作广播电视节目,暂停播映有吸毒、嫖娼劣迹艺人主创的电影、电视、网络剧等影视作品。

“限劣令”的出台,反衬出当下娱乐市场的病态。广电总局一内部人员表示当下娱乐圈存在“审丑”现象,借“呕像”来获取娱乐价值。“限劣令”的目的之一即为止杀这一现象,肃清社会风气。

用一只权威的手将低俗文化、劣迹艺人阻挡在大众视野之外——“限劣令”只是一种见招拆招的解决方式。要达到净化风气的目的,除政策规范与引导外,同样需要文艺工作者的自律与担当。

“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一部好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

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很快掀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习近平如此形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艺创作成就,同时也敏锐指出了当下文艺市场存在的问题——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业内专家表示,这正是当下文艺市场抄袭模仿等现象的症结所在。

目前,影视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资本大举涌入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行业泡沫和趋利行为。无论是政策制定者,还是影视从业者都在试图为行业发展正本清源,使“文艺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猜你喜欢
侵权案劣迹于正
判赔百万!无锡格利姆乐器侵权案,国家严厉打击!
乐器(2022年1期)2022-01-19 17:46:42
When Stars Collapse
WHEN STARS COLLAPSE
汉语世界(2021年3期)2021-06-18 07:08:40
于正新剧《盛唐攻略》改名《大唐女儿行》
综艺报(2019年6期)2019-04-02 03:10:40
非诚勿扰”节目名称侵权案评析——以商标侵权判定规则为主线
东南法学(2016年1期)2016-07-01 17:08:32
欧盟过氧化氢垄断侵权案评析
维权和打击相结合保护植物新品种权——以一起玉米品种侵权案为例
中国蔬菜(2015年9期)2015-12-21 13:04:38
中国大陆禁制所谓“劣迹”明星之现象评析
新闻传播(2015年12期)2015-07-18 11:02:40
于正抄袭在美国会怎么判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封杀劣迹艺人
环球时报(2014-10-09)2014-10-09 08: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