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肃南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4-04-29 03:16:04刘丽媛生吉萍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28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

刘丽媛 生吉萍

摘要通过分析甘肃肃南地区的现状特点、问题挑战及主要成因,发现甘肃肃南地区在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并且相互作用。必须协调三者关系,才能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推动民族经济繁荣发展,实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甘肃肃南;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18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8-09897-03

Study on the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unan, Gansu Province

LIU Liyuan, SHENG Jiping*, ZHAO Jiang et al(School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characteristics, the challenges and the main cause of the problems about Sunan of Gansu Province,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a number of issues in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they interacted with each other.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must be coordinated, so as to improv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ational use of resources, promote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 achieve the strategic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Key words Gansu Sunan;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为:肃南地区)是甘肃河西走廊以牧业为主的4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1],也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其以裕固族为主体,由汉、藏、蒙、回、土等9个民族组成。祁连山北麓70%的水源涵养林在肃南境内[2]。境内有天然生态林50多万hm2,资源管护面积达2.4万km2[3],是国家重要的安全生态屏障。除森林外,肃南县内还有草原、荒漠、冻原等植被群落覆盖,并拥有很多名贵中药材和珍贵野生动物资源。但是因甘肃地区农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多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导致过度放牧、土地退化等一系列问题;钱民辉等[2]也曾指出由肃南小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引起的生态和社会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肃南地区人民的生存发展。这些问题甚至威胁到本地区乃至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河西走廊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互相协调,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需求。因此,该研究立足于肃南地区现状,分析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特点及原因,提出综合治理思路和建议,对于促进肃南地区可持续发展及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

1甘肃肃南地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人口特征

肃南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人口规模较小,人口文化水平偏低。全县辖2镇6乡、101个村委会、3个社区和9个国有林牧场,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县,境内居有裕固、藏、蒙古、回及少量的满、东乡、保安等13个少数民族,人口居住分散。2012年全县总人口为3.7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11万人,占56.57%,其中裕固族10 152人,占总人口的26.9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6人[4];与2001年底全县3.57万人,人均密度每平方公里1.5人相比[5],人口的年增长率和人口密度年增长率均在0.5%以下。虽然人口增长缓慢,但是因地处偏远、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以及少数民族的特殊性,当地教育受到很大限制,文化信息传播缓慢,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另外因“高”、“寒”气候,并且饮食上以牛羊肉为主,好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当地人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加之医疗服务难度大,关节病、高血压、高血脂、胃病等地方病显著。

1.2环境特征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一线,地势南高北低。东西长650 km,南北宽120~200 km,总面积23 887 km2,除明花乡属沙漠外,其余均系山地,平均海拔约3 200 m。由于地势复杂,气候差异明显,全年平均气温3.6 ℃,日照时数3 085 h,无霜期83 d左右[4]。 “高”、“寒”是肃南地区最主要的环境特征,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这些环境因素明显制约和影响着当地动植物以及人类的生长发育、生活习性以及经济活动。一方面,因干旱、暴风雪以及风沙等灾害性天气较为普遍,严重威胁居民安全和限制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生产活动规模和强度日益增加,尤其是对水、土、生物和矿产等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或利用不当,将加快荒漠化进程,使得当地自然环境系统更为脆弱。除上述人为影响外,天然草场较普遍的鼠虫害,也是当地环境生态失调,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1.3资源特征肃南境内资源多样,河流纵横、矿藏丰富,除原始森林和优质牧草外,还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

1.3.1动、植物资源。肃南县天然草地种类丰富。除原始森林和种类繁多的优质牧草外,还有100多种中药材和19种主要珍贵野生动物[4]:可供食用类有发菜、蘑菇、野茴香等,药用类有冬虫夏草、大黄、羌活、雪莲、党参、柴胡等,野生动物类有国家一、二級保护动物白臀鹿、雪豹、野牦牛、野驴、盘羊、白唇鹿、兰马鸡、藏雪鸡、马熊等。

裕固族自治县的支柱产业是畜牧业,主要饲养种类为牛、羊、马。而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草原、草场。但是目前草地生态面临严重问题。随着森林、草地等栖息环境缩小和破坏以及滥肆猎采,许多宝贵野生动植物数量剧减,个别种属处于濒危状态。肃南县政府(1999)88 号文件《肃南县草地生态示范县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中指出:“近年来,由于干旱少雨及鼠虫危害,导致大面积草场生产能力下降。同时,盲目发展牲畜头数,掠夺性使用草场,超载过牧,造成草场严重退化。”施瑾曾针对肃南县现有的180万hm2天然草原的畜载量进行测算,载畜量已达到140万个羊单位,超过正常年份载畜量(120万个羊单位),比例达16.7%[6]。多项研究表明,肃南县畜牧养殖量已经超出了其土地和草场的承载能力,加之生态环境脆弱性,该区域植被退化严重,草地生产能力下降,并且扬沙和沙尘暴等危害加剧。

1.3.2水资源。

境内河流属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并处在该三大内河流和上游区,水资源丰富。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总流域面积为2.15万km2,水能蕴藏量达204万kW·h,冰川蓄藏量9亿m3,共有大小流33条,年径流总量为43.11亿m3,人均流量122万m3,是河西绿洲灌溉的主要水源。但是受资金和地形条件的限制,水资源利用程度低,现有的一批水利工程,规模较小,年久失修严重,效益较差,无法满足生态建设需要[6]。

1.3.3矿产资源。截至2012年底,已探明肃南地区的矿产包括铜、铁、钨、铬、锰等在内共27种,其中钨矿储藏量在全国单个矿山储藏量中排名前5位,储藏量达46万t[4]。虽然肃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是成分散状,且大多矿产位于山区小流域源头,开采不当已经使当地森林面积减小,造成植被退化,水土流失问题严重[2]。

1.4存在问题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目前肃南地区在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发展滞后。一方面,传统农牧业发展对自然环境条件高度依赖,自然环境限制条件多,食物资源产出水平极为有限,自身生产供给支持系统难以保障维系,未来食物安全压力较大。另一方面,人口素质低导致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落后,使得传统农牧业持久稳固,发展相对迟缓,现代农业发育程度水平依然很低,严重束缚着新技术推广,同时粗放经营造成对资源不合理利用和环境破坏,生物资源破坏加剧,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严峻。

2发展滞后的主要成因

2.1地理区位偏远封闭,社会发育程度低

肃南地区因天然地势的阻隔,当地成为受中国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影响根深蒂固的主要地区之一,经济结构不合理。当地产业主要以畜牧业为主,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过大,较全省的平均水平高,第二产业的比重次之,其指标较甘肃省的平均水平低得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7]。自然环境依赖性强,生产生活方式原始落后,农牧业发展长期停滞于自然馈赠型经济状态,农牧民收益长期依赖于土地价值的简单实现,导致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而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也受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的制约,基础设施差,社会发育程度低,仍处于传统阶段。

2.2人口文化水平低下,科技发展含量不足

在地理环境偏远,交通不便,民族教育困难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当地农牧民人口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农业科技发展含量也相对较低,对新技术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差,更多的是依靠尽量获取较多农畜产品以维持生计,个人收入极为有限,用于扩大生产投入,应用科技发展的资金匮乏。而在很大程度上,人口素质低下是导致粗放经营的直接因素,造成对生态环境的掠夺性破坏。

2.3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生态环境恶化

肃南地区主要是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对资源掠夺性开发,利用率低,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甘肃省草原监理站通过应用3S技术一体化与固定样地、路线调查相结合,于2007~2009年对肃南县天然草原资源进行了调查[8]。调查结果显示,过度放牧,草原虫鼠危害严重;肃南草原资源生产能力明显下降,草原退化面积逐年增加;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还有很多珍贵资源,如冬虫夏草,因为其价格诱人被当地甚至外地人不断采挖,对草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该地区环境脆弱性、难以恢复性会阻碍自身发展能力的同时,也会影响到东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发展。

2.4民族特征交织复杂,交流面临文化障碍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文化交织复杂,既以裕固族为主,又有藏、蒙古、回、汉等民族,各自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更有游牧、农耕和城市等特殊的地域文化,在这个环境下形成的语言、风俗的文化差异性,对土地、草场的强烈依赖性,宗教信仰的敏感性等,都深刻影响着其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甚至是价值观,人生观,使当地与其他地区进行经济交流面临着更多的文化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不同民族的竞争意识、新生事物接纳态度,市场适应能力,使得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多重困境。

2.5依赖政府心态浓重,自力更生意识淡薄

当地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于传统农牧业生产,非农牧产业发展水平及农村工业化程度低,农业社会特色极为浓重,其农牧业发展模式深受政府作用影响,农牧民“等、靠、要”思想心态浓重,缺乏竞争意识;自力更生意识淡薄,计划经济体制色彩浓厚;忽视经济发展,重视实际效益,市场化进程迟缓。

3建议

从自然基础看,肃南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也相对较差;从经济基础看,该地区受地势影响,交通落后、生产生活方式传统,经济滞后;从社会条件看,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体系等诸方面也非常落后。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促进本地区现代化进程,乃至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河西走廊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3.1保护自然环境,加强综合治理

保护自然环境是实现肃南地区可持續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也是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协调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合理、适度开发自然资源,保护珍稀动植物种,并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促进当地环境的改善和稳定。同时对于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因地制宜封沙育林(灌)种草和设置沙障,以遏制沙漠化进程。肃南县因近些年重视林业建设,森林覆盖率已由2002年的13.8%提高到2009年的21.8%[9]。同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开发当地丰富的水能、太阳能,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率,以减少林木消耗,更有利于森林保护与生态环境的稳定。严格控制污染性建设项目的同时,要狠抓现有厂矿生产工艺改革与三废的净化回收与综合利用。

优化放牧系统,以草定畜、确定合理的载牧量;合理规划轮牧、发展季节性畜牧业、推广网围栏,扩大人工草场规模及调整畜群结构、提高出栏率,政府提供围栏和舍棚建设,制定有利于增加农牧民参与非农就业机会等政策,可有效促进草地的可持续利用[10],恢复草场生态。

3.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非农产业肃南地区主要依赖畜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经济结构不合理,致使经济发展缓慢。

为此,需要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非农产业。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改变传统的粗放型利用资源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利用牦牛、冬虫夏草这些特有资源,以绿色产品为品牌,培育民族特色加工工业,在当地建立起“采挖-销售”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将大大提高农牧民收入,并使其成为肃南县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另外,从人文资源看,肃南地区除草原森林,雪山冰川、河流瀑布等自然风情,裕固族等独特的民族风情外,还拥有北魏时期马蹄寺、文殊寺,石窟壁画艺术,藏传、汉传佛教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文化内涵,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促进当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带动地区综合发展。

3.3增强科学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是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直接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并影响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

王婷等曾就甘肃20个市县的农村地区的2 000个家庭样本及其家庭成员基本信息进行调查,研究教育与农牧民居民收入的关系,结果表明教育对农业生产作用明显,并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促进农业进步和管理创新[11]。重点解决贫困地区教育问题,可考虑进行教育补贴[12]。增强科学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既能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又可以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保证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4加大资金投入,政府积极引导

目前政府在保障和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上做了很大工作,除改善地域交通、水电、提供围栏和舍棚建设等基础设施外,还有资金扶持,允许农牧民信用贷款。但是当地居民依赖政府心态浓重,政府除帮扶外,更重要的是做到积极引导。一方面,政府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可每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广泛宣传,让农民充分认识新技术的好处,改变传统生活生产方式,既能提高农牧民收入,又能减少对环境破坏。另一方面,政府可扩大非国有企业经营领域,鼓励非国有企业从事农牧业开发研究,此外,可加强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在创建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下,既有利于建立和发展民族特色加工业、服务业等方面,又有利于调整当地经济结构,实现经济总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張晓舟.对肃南县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河西学院学报,2003(19):81.

[2] 钱民辉,贺卫光.小流域大问题——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所引起的综合问题及思考[J].西北民族研究,2001(3):33.

[3] 环保林业局.肃南县强化措施确保森林资源安全[EB/OL].http://snjz.gssn.gov.cn/Article/bmdt/201402/34427.html.

[4] 甘肃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5] 张晓丹.对肃南县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J].甘肃农业,2003(1):102.

[6] 施瑾.对肃南牧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思考[J].甘肃农业,2013(14):36-38

[7] 张建深,罗太平.甘肃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对策——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 [J].社科纵横,2006(21):9-12.

[8] 赵忠,何毅,李青,等.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草原资源调查[J].草业学报,2010(19):231-247.

[9] 蔺杰.肃南森林覆盖率由02年的13.8%提高到21.8%[N/OL].(2010-03-25).http://www.gscn.com.cn/pub/gansu/szxw/zhangye/2009/12/30/1262144382798.html.

[10] 谭淑豪.公共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微观影响因素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8(23):194-202.

[11] 王婷,汪三贵.教育对甘肃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9(7):53-58.

[12] 汪三贵.我国扶贫资金投向及效果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4(5):45-49.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12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12:24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