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沂东
泉州市棋盘园的黄义罗,是泉州木偶“花园头”派第三代传人,也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黄义罗14岁开始学习木偶头雕刻,如今他已經与木偶头雕刻相伴56年。
黄义罗工作室内一张长方形木桌上,摆放着未完工的木偶头,还有刻刀、手锯等各种工具。他说,每天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这不到十平方米的工作室里度过。对于制作工序,他早已谙熟于心:“制作工序极为复杂,包括选材、劈凿、雕坯、贴纸、上土、磨平、粉底、绘脸、上光、梳头、栽须等。”
在所有工序中,最为困难和关键的应属雕坯环节。将一块樟榆木雕刻成嘴、眼、口、鼻都能动的木偶头,需要数月时间,而五官不动的木偶头只需三天。
“别看我现在刻起来轻松,刚学艺时可是吃了一番苦头。”黄老伸出双手,上面有许多细长的疤痕。他说,初学雕刻时,经常用小木块练习,要在一个小木块上刻“眼睛”、“嘴巴”、“耳朵”,由于木头很小,他常常被刻刀刮伤手脚。
退休后的黄老出于对木偶头的热爱,在家里设置一个工作间,和妻子继续进行木偶头雕刻。他还将技艺传给两个女儿。
黄老表示,木偶头雕刻这项传统的民间技艺光靠他们一家四口还不够,这两年也有家长将孩子送到他那学习木偶雕刻,能把这项传统的民间技艺通过他的手传承下去,他感到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