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呵护孩子们的文化基因

2014-04-29 08:46:37李泓冰
教育·综合视线 2014年29期
关键词:望明月汤汤唐诗宋词

李泓冰

在基础教育中被疏离于中华文化之外的孩子,等于被文化之母遗弃。“无根”,则必有文化抑郁與惶惑,又怎能以健康包容的心态,坦然自处于世界文化之林?

大约少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唐诗宋词。中秋,李白会浮上亿万国民心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端午是拜祭屈原的诗魂;送别,则用王勃来安慰亲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从大师到庶民,大都有过小时被父母搂在怀中,课读《三字经》《千字文》或浅显古诗的温馨记忆。

中国文化就这样薪尽火传,浸润着一代又一代,如同中秋那一缕淡淡的月光,被先人渗入魂灵、拢在怀抱、噙于口角、化作基因,不但入诗入骨入相思,还亲切到可以入口入味入肝肠。说咱们是诗国,不算溢美。

那么,当孔夫子的故乡飞入航天时代,是否就不再需要三坟五典以及唐诗宋词元曲汉文章了呢?

人们时常追思先贤,不管是科学家还是指战员,抑或是领导干部,业余都雅好诗书,那份修养,要么是自小偏得的家教,要么是源于幼学根底。如李四光、陈毅们,都自小浸润在国学氛围之中。当时的“基础教育”,凡学问均为“国学”。后来,在东渐的西学面前,“国学”不得不退了一箭之地,才缩头缩脑起来。

这样的现状,颇令人扼腕。要知道,那些美妙蕴藉的诗词诵读,不独培养出中国孩子典雅的表达,更能滋养出峨峨兮若泰山、汤汤乎如流水的文化基因。

因此,请在基础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中,给李白、杜甫们更大的空间,让孩子们有充分的机缘被中华文明的薪火淬过,让那一片源于屈陶李杜、飘自王杨卢骆的清风朗月,在新的时代,继续吹拂照耀今人,给我们的心灵一份满溢充实,让下一代依然优雅如瓷、坚韧如丝,让这份“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传承下去…… (摘自2014年9月11日《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望明月汤汤唐诗宋词
看山
青年文学家(2024年4期)2024-04-20 11:21:23
《江山如有待:唐诗宋词日历 2023》
抬头望明月 腕间致我们
时尚北京(2022年9期)2022-09-05 01:04:02
小绿的樱桃(下)
唐诗宋词中的二月二
人大建设(2020年3期)2020-07-27 02:48:50
哪怕是只丑丑猪(中)
歌曲:龟山苍苍汉水汤汤
举头望明月
她就在我书架上
英语世界里的唐诗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