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玮
上海的雨,总是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细细地随风飘到你身上,即使有伞也没用。晚上浦东某条大街上,只有三两个人在雨中飞快地奔过。沿着挂着灯笼站着中国娃娃的大道一直走,坐电梯到二楼,隐约听到音乐和人群的嬉闹声。推开喜马拉雅美术馆的大门,被眼前的景致惊呆:昏暗的灯光伴着有节奏的劲曲下,一眼望去都是人。
这近千人的大聚会,主角是林丹。
所有的专项或是综合的记者都明白,专访林丹并非易事。但一经敲定,原本最让人头疼的准备工作,都以神速极其顺利地确定下来。
美术馆旁边的一个酒店套房外,零散地摆着几张沙发,走廊里站着或坐着的人,手上拿着因紧张不断被圈起又展开的纸张,脚下是大大小小的包。推门走出一组,才会进去另一组。
这并不是新颖的面试现场,而是大牌林丹的专访时间。作为最后一组采访,已经征战了大半天的超级丹,显得有些疲惫。
为自己喜欢的品牌代言,是所有人遥远的梦想,无所不能的林丹却实现了。“我曾用第一次比赛获得的奖金,为自己买了一副OAKLEY的眼镜。”成为拥有肖恩·怀特、费尔南德斯·阿隆索的OAKLEY首席中国代言人的林丹,当天身上唯一的装饰品,便是该品牌的平镜。
出现在上海的前一天,微博上铺天盖地的羽毛球报道,是关于中国陵水国际羽毛球挑战赛。这场规模不大奖金不高的比赛,因为林丹搭档李宗伟,征战奥运男双冠军蔡 /傅海峰的表演赛,备受关注。
曾经站在球网两边的对手,站在一侧成为队友,让所有羽毛球喜爱者欣慰不已。“以前我们是对立的,各为其主。”说起这场输掉的比赛,一向要强的超级丹并没有懊恼,而是兴奋地手舞足蹈:“与胜负没有关系,我觉得很好玩,很开心。”
在伦敦奥运会后,休整了八个月之久的林丹重新回归国家羽毛球队,“可能是休息的时间太久了,很多记者都认为林丹要退役了,但事实不是这样的。”采访前,他刚刚结束了在三亚的集训。“即使施休息的时间,我每天也会进行两个小时的体能训练,为的是重回赛场可以保持基本的竞技状态。但几乎没怎么拿过球拍。”
那八个月,林丹虽然过着“每天要跟家人一起吃饭”的平凡人生活,但并没有逃离公众的视野。他出了自传《直到世界的尽头》,与女友谢杏芳举办了婚礼终成眷属,微博上的出游照更新频繁,就连电视广告里也时常会看到他的身影。
生活总是此消彼长的,在享受自由的同时,林丹缺席了世界羽联的所有赛事,导致排名下滑,积分减少,这也让他差点没能参加在半个主场广州举办的羽毛球世锦赛。可能是国际羽联也无法想象缺少了超级丹的世锦赛会是什么样,峰回路转的羽毛球历史上的首张外卡,让告别球场已久的他搭上了世锦赛末班车。
不管外界的争议是非,林丹在此次世锦赛上一路高歌猛进,与宿敌李宗伟决赛会师,在决胜局李宗伟因大腿抽筋而无法继续比赛的情况下,林丹夺得了自己的第五座世锦赛冠军奖杯,高调宣布回归。
林丹右臂上有五颗星的纹身,代表着自己已经得到了国际羽联五项全满贯赛事的冠军。他所取得的成绩,不仅仅是在中国,在世界羽坛都无人能及的。在这时选择退役,也不会有遗憾,但林丹却选择了坚持下去。“让我继续打下去的原因,是很多我的队友和朋友,因为不同的原因已经离开了羽毛球,而我仍旧保持着不错的运动状态,他们会把更多的羽毛球梦想,寄托在我的身上。”
即使占着像传说中的既生丹何生伟的优势,李宗伟仍就是激励林丹继续前行的关键因素。“我的小伙伴李宗伟肯定会征战到里约,这也是我选择坚持的原因。”同一个时期,有这样一个不断激励自己,时刻提醒自己不松懈的对手,让他可以认真对待每一场比赛,何其幸运。
跟随国家队前往三亚进行集训,正式宣告林丹新的比赛周期开始。“既然我选择了再次回归,就必须回到训练场上,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回归初心,是奥运双冠王的目标。“我不会把自己放在奥运冠军的高度,我想回归到年轻时,满怀激情地期待每一场比赛的胜利,输了就争取在下一场赢回来。”
对于林丹,大家熟知的招牌动作是胜利后的敬军礼,而大多数人不太了解的,是他的另一个习惯:摔球拍。“每当训练不满意时,我心里会很着急,觉得时间不够用,就会摔球拍。”为了他的这一习惯,国家队跟他使用同等型号球拍的队友,都陆续更换了球拍。“因为这款已经停产了,我是肯定不会换。”
正是秉承着这种不服输和不认输的精神,林丹的每一场比赛,都记录了不同时期的自我。
他的自传《直到世界的尽头》,讲述了自己选择羽毛球的初衷。1983年出生于福建省一个很小的县城的林丹,小时候认为最了不起的人就是世界冠军。五岁起开始喜欢羽毛球,9岁进入福建省体校,从此开启了他的运动生涯。1995年,获得全国羽毛球赛冠军后,林丹意外地加入八一队,穿着松松垮垮的军装,懵懂地成为一名军人。但部队的纪律没有磨灭他骨子里的霸气,最终成就了那个好胜又霸气的林丹。
2001年,他逐渐登上了国际赛场的舞台,但因经常首轮输球,被冠以“林一轮”的外号。2004年汤姆斯杯的冠军,对处于失落低谷时期的林丹,是对之前那些年付出的最大肯定。“夺得世界冠军,是我真正的最初的梦想。”
但对国人来说,奥运会冠军才是真正站在世界之巅的人。2004年,被极度看好的林丹在奥林匹克之源的赛场上首轮出局,引起一片哗然。“那次的比赛让我明白,奥运会不是代表个人,是我未曾经历过的,超出了我能承受的能力范围。”首次登上奥运赛场的他领悟到,这是与其他任何比赛不一样的舞台。
经过四年的磨砺,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林丹又一次背负着更大的压力主场出击:“2004年我没有收获到一枚奖牌,在那个年纪是可以交代的。但四年后是在家门口,必须要赢下来。”所有人都觉得,这是处于职业生涯鼎盛年纪的林丹最好的机会。承受着亿万压力的林丹,在决赛中战胜李宗伟获得冠军。“我觉得一切都不一样了,以前的想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奇妙也很奇怪。”拿到那块梦寐以求的奖牌,他感触良多。
四年后的伦敦奥运会,林丹轻松夺冠。经过了2008年的高压夺冠,在很多教练和记者清晰地感觉到,林丹的胜负欲减弱了,但他却说这是改变。“我能不能拿冠军,不在于喊声的大小。在内心里,我希望和任何一个对手去抗衡,我想要赢球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把自己的全部实力在决赛中释放出来为目的,他首次蝉联了羽毛球男单冠军,又一次创造了历史。
从雅典的首轮出局,到北京主场艰难取胜,再到伦敦的历史性蝉联。对运动员来说,这是漫长四年的城市转变,纪录下了他们的点滴成长和改变。人们眼里的霸道林丹,也转变成了霸气王者。
2013年年末,林丹有了一个新的称谓,客座主编。以前面对媒体,他的任务是被拍,接受采访。而角色转变后,他要去采访别人。对于超级丹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经历,通过与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接触,他学到了很多。“虽然目前为止我采访的对象不多,他们也处于不同领域。但我发现,他们都热爱自己的事业,这是所有成功者必备的一点。”
热爱自己的事业,就像林丹自己一样。羽毛球作为他的世界尽头,离结束好像还很遥远。同样的,关于超级丹的传说,也会继续。
全体育 林丹
Q:恭喜这次可以跟oakley合作,成为中国第一个代言人。您看中这个品牌的哪些特质呢?
A:首先在功能性品牌眼镜里它是佼佼者,勇于创新的,本身我就是个运动员,自身是可以用到的,而且okely的外观很多年轻人都喜欢。
Q:昨天在陵水的比赛,您与李宗伟搭档对抗风云组合,这是前所未有的经历吧?
A:以前我和李宗伟是站在对立面的,大家各为其主,我代表中国,他代表马来西亚,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我们成为拍档。首先跟胜利没有关系,我觉得很好玩,很开心。这样也可以让羽毛球爱好者看见不同的李宗伟和林丹比赛状态,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很愿意去推广这项运动。
Q:这次回归的目标直指里约奥运会,您曾经说到要回归初心,可以理解为从头开始吗?
A:我想的是一种心态。如果我的最终目的是参加里约奥运会,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平和,像所有年轻运动员一样,对胜利仍然有着强烈的渴望。
Q:其实2013年你很忙,身份也不仅仅局限于运动员,或者是著名运动员。对于一般运动员来说,必然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你是怎样或者是准备怎样去权衡多样工作与训练之间的平衡。
A:首先能参加一些球场以外的生活我很愿意,因为这样可以学习不同的东西,会学到球场之外得到东西,开阔视野。但我知道自己始终是运动员,我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训练上,这样才能保证最佳的运动状态。
Q:你还做了客座主编,让大家很是好奇。你的口才和回答问题的逻辑大家虽然有目共睹,但当初接下这份工作,是哪点打动了你?平时作为受访者,这次来了角色对换,你感触最深的什么?
A:我认为,一个人要变得强大,必须要经历丰富的人生。通过与不同领域杰出的人接触,你会学到很多。对我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帮助的。重要的是我能不能通过这个节目,去得到想要的效果。我想要去学习他们身上的东西,这是我的目的,其他的都没关系。
Q:业界的记者们,都说你近年来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你觉得呢?原因是大家认为的家人吗?
A:我现在最大的体会是家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付出了很多,我的家人也是一样的,可能付出了更多。有休整的机会,让我非常珍惜。造成我改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参加了三届奥运会,人是要经历许多事情才会真正达到成熟,不会莫名长大。正因为有这么经历,让我知道要怎样调节自己的心里状态。
Q:接下来的三年,一点一滴都会纪录在你的纪录片里吧。
A:纪录片是这样,是我有这样的愿望和想法,把我的自传拍成职业体育的纪录片,让更多的年轻人很直观了解运动员的生活,这只是想法。我只是希望当机遇来临的时候,可以实现它。
Q:对于新的一个比赛周期,你的期望是什么?
A:2014年我希望自己奥运积分排名会有提升,通过参赛,达到世界前八或是前四,这样才能取得奥运会的资格。
Q:你说过,希望2014年可以有一个小宝宝,现在准备好了吗?
A:我觉得已经到了适当的时候,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我希望新年里一切可以顺利的顺其自然。
Q:你曾经的队友鲍春来,现在进军娱乐圈,你有这方面的打算吗?
A:我真的没有想到这么多,现在对我而言比赛和训练是最重要的,并不会去想那么远的事情。作为同伴,鲍春来转入另一个领域,我真的希望他可以成功。他的成功意味着其他年轻的运动员会看到不同的机会。就是我们退役后不仅仅只能当教练。其实还是有其他可能的。但这需要有人可以做榜样,一些成功的人,我希望小鲍可以成为这方面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