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芝 姚凤军 彭爽 齐凤林
彰武县是辽宁省国家级半牧县之一,草原资源丰富,发展草原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县草原资源与生态变化状况。按照农业部和辽宁省草原监理站的要求,我们全面开展了草原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彰武县地处辽宁西北部,属辽西丘陵与辽河平原过渡地带。海拔最高313.1米,最低57.6米。年均降雨量510.2毫米。全县有草地确权面积115万亩,分布在23个乡镇。以北部沙荒区、东北部浅山区和西北部的丘陵区的阿尔乡镇、章古台镇、大四家子镇、后新秋镇等12个乡镇为主要草原区。草原类型主要以温性草甸草原为主,有家畜可食植物200多种。东部浅山区建群草种为羊草、隐子草、冰草、隐子草、碱草;北部沙荒区建群草种为蒿类、赖草、隐子草;东部浅山区禁牧草地优质牧草比例可达70%,北部沙荒区的优质牧草比例不及东部浅山区为50%,主要以隐子草和胡枝子为主。
二、样地选择
按照省里监测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彰武草原分布的实际状况,科学选择20块具有代表性的常规监测样地、180个监测样方,同时进行30户入户调查,采集并上传两个草原类型和10种植物。对草原生态补奖的禁牧草原和人工草地各选择了10块样地。为获取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治理成效,选择7块样地。在四合城镇那木斯莱自然保护区进行定点多次监测,准确获取监测数据。
三、监测结果
1.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 全县可利用的115万亩天然草原,主要分布于东部浅山区和北部沙荒区,西部和中南部天然草原分布相对较少。全县人均草原面积分布不均匀,其中以阿尔乡、章古台、大四家子、大冷等乡镇人均占有草原最多。东部浅山区的四合城乡、大四家子乡和后新秋镇的天然草地状况比较好。而北部和西北部沙荒区的阿尔乡镇、章古台镇和大冷乡等地的天然草地不及东部浅山区。草地风蚀和覆沙情况较重,裸地面积比例大,草群质量差,产草量低,并且少花蒺藜草在草地内呈逐年加重趋势,尤其是阿尔、章古台、四合城三个乡(镇)少花蒺藜危害严重。草地载畜能力低下。
2.草原植被生长状况 由于2013年降雨均集中于牧草生长旺季的6、7月份,草地植被生长状况略好于去年。从监测结果看,同上一年相比,干草产量每公顷增加了42 公斤。草原沙化治理区和非工程区内优质牧草数量呈上升趋势,草地生态环境略有改善。东部浅山区植被生长状况要好于北部沙荒区。据监测结果,以四合城、大四家子两个乡(镇)天然草地牧草植被和生长状况为最好,其次是章古台、阿尔、后新秋和苇子沟。总体看,近三年全县天然草地牧草生长状况较好,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区的草地生态环境恢复明显,全县天然草地的整体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3.草原生产力水平 全县天然草原鲜草产量为8252公斤/公顷、干草产量为2414公斤/公顷;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为63.3万吨,折合干草约18.5万吨。比去年略有提高,详见下表。
在开展监测的6个乡镇中,以四合城为代表的东部浅山区产草量明显高于以阿尔乡镇为代表的北部沙荒区的产草量,而且东部浅山区的牧草品质也优于北部沙荒区。
4.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成效 2008~2013年,分别在阿尔、章古台、大冷、大德、后新秋、四合城、大四家子、苇子沟、兴隆山9个乡(镇)实施草原沙化治理,治理面积41.4万亩。从监测结果看:通过采取围栏封育、补播牧草和鼠虫害防治等治理措施,项目区植被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一期工程监测样地的植被盖度平均为80.8%,而对照区植被盖度平均为27.9 %,植被盖度平均提高52.9%。植物种数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紫花苜蓿、沙打旺、草木樨、锦鸡儿、沙蒿、羊草、荆条、胡枝子和羊柴等8种植物,使草原植物群落发生质的转变。二期工程监测样地的植被盖度平均为71.1%,对照区植被盖度平均为25.9%,在治理的第二年,工程区植被盖度比对照区提高45.2%;植物种数在原来以碱草、隐子草、狗尾、差巴嘎蒿、铁杆蒿、白蒿、叶蓼、百里香、唐松草、绿藜、猪毛菜、白草等群落为主的基础上,增加紫花苜蓿、沙打旺、草木樨、锦鸡儿、沙蒿、羊草、荆条和胡枝子等8种植物,有效改善草地的植被状况。
据监测,一期工程区牧草平均高度为58.6厘米,对照区植被高度平均为13.1厘米,比对照区增长4.5倍。二期工程区牧草平均高度为52.7厘米,对照区平均为19.4厘米,比对照区增长2.7倍。总体看工程区牧草平均高度为57.7厘米,对照区牧草平均高度为13.98厘米,比对照区增长4.1倍。同上年相比,工程区内牧草平均高度提高了0.9厘米。
调查结果显示,紫花苜蓿、沙打旺等优质豆科牧草和羊草等优良禾本科牧草的增加,切实改变了沙化草地内的植物群落结构,有效促使其向正向演替方向发展。
据监测,样地干草产量平均为2446公斤/公顷,对照区平均为908.8公斤/公顷,比对照区增长2.7倍。同上年相比,干草产量增加16公斤/公顷。其中一期工程围封补播区干草产量平均为2484.8公斤/公顷,对照区干草产量平均为929公斤/公顷,比对照区增长2.7倍。二期工程区干草产量平均为2213.3公斤/公顷,对照区干草产量平均为788公斤/公顷,比对照区增长2.8倍。
5.草原鼠虫害 草原鼠害比较严重的是阿尔乡镇、章古台镇、四合城乡、大四家子乡,主要鼠种有鼢鼠、达乌尔黄鼠等;草原虫害较严重的是苇子沟乡和后新秋镇,主要是草原蝗虫、草地螟、苜蓿蓟马等。通过草原鼠虫害的预测预报,使其均得到了及时有效的防治,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五、存在问题
草原建设投入少,资金不足,使一些需治理的草地得不到有效治理,全县天然草地退化面积呈上升趋势。封山禁牧工作不到位,体系不健全,给全县草地的合理利用造成一定困难。全县对沙化草地治理的速度较慢,应多方投入,加大对沙化草地的治理力度。天然草原内少花蒺藜草数量逐年增多,危害十分严重,急需探索有效的治理途径。
六、建议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保护草原的良好氛围。通过采取多种宣传方式,从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入手,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人们的法律观念和生态保护意识,使全民行动起来,共同管草、护草。充分利用草原新政,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合理利用草原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依据草原法律、法规,发挥草原监理职能作用,加大草原执法力度,提高草原监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执法能力,切实将草原保护与建设纳入到法制管理轨道。为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的积极性,遏制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促进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全面推行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明确权利和义务,实现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