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真
2008年以来,阜新市围绕辽宁省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把大力发展以标准化养殖小区为重点的规模养殖,作为现阶段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取得很好成效。
一、主要特点
1.建设规模实现新突破 阜新市充分发挥各乡镇、村的畜禽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全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形成规模效应。全市累计建设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872个,带动基地养殖大户2.5万户,全市畜禽规模化饲养水平提高到70%以上。
2.品种改良实现新突破 在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品种定位上实行“三个优化”,即优化种源、优化杂交组合、优化饲养方法。阜新市政府2002年以来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用于新建养猪小区购买种猪补贴,对于商品猪饲养小区推广“杜×长×大”或“杜×大×长”杂交组合进行育肥猪生产。全市二元母猪覆盖率由2001年的15%上升到80%,生猪平均瘦肉率也由47%上升到60%以上,仅品种改良一项带动养殖户累计增收15亿元以上。全市累计扶持建设肉羊改良站点477个,利用夏洛莱、道赛特、萨福克等优质种羊对本地绵羊及小尾寒羊进行改良,育肥羔羊60日龄体重达到40公斤,比改良前缩短20天。从2007年开始,阜新市实施奶牛良种工程,由业务部门统一引进优质荷斯坦奶牛冻精,每个奶牛小区安排一名改良员具体负责奶牛人工输精工作,逐步提高奶牛生产水平。全市目前奶牛单产水平由2006年的4.5吨提高到5.5吨。
3.环境控制水平实现新突破 从2008年开始,阜新市要求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要按标准配套建设沼气池、多级沉淀池等技术措施,已建的养殖小区要搞好改造配套粪污处理设施。对养殖大户推行“四位一体”和“三位一体”技术,通过建设户用沼气池进行废弃物处理。同时,积极推广发酵床养殖技术,全市目前已建发酵床面积24万多平方米。通过建设化粪池、沼气池等排污设施,大大提高粪便的利用处理率,养殖环境明显改善。
4.合作组织化程度实现新突破 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建设,提高了养殖业集约化水平。为更好地与龙头企业对接,架起基地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一大批畜牧专业合作组织纷纷成立。据统计,全市已成立畜牧专业合作社218个,规模饲养基地的80%畜产品通过合作社销售。
5.疫病防控实现新突破 在小区建设过程中加强对技术员和饲养员培训,积极推行程序化免疫,扩大动物疫病的防疫密度。由原先的春、秋集中免疫,到目前全部按照农业部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全市养殖小区均建立免疫、诊疗等详细记录和档案,对疫病观察、诊断、治疗、预防的能力大大提高。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改善了畜禽的健康状况,提高了抵抗疫病的能力。
二、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阜新市各县(区)都成立畜禽养殖小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协调解决养殖小区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形成上下一致、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心协力建设畜禽养殖小区的工作格局。
2.严格建设标准 为使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有章可循,阜新市制定《阜新市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实施方案》及《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标准》《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生产技术规程》《阜新市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现场量化评分表》等多项规章制度。在小区建设期间,市、县(区)业务部门多次深入小区现场从场址选择、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管理制度及管理模式等五个方面指导建设,特别是畜禽舍建筑及粪污处理等配套设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建设,要求小区全部通过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小区验收实行现场量化评分,由市畜牧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成联合验收组,对各县区初审合格的小区现场打分,综合评定后进行排序,公示7天无异议后,申请省级复查。
3.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对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的持扶力度,把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载体,整合财力、物力重点支持小区建设。在争取省级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市、县(区)财政整合财力对养殖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配套补贴;建设规模达到省级小区标准的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打造小区建设环境优势,对市外客商到我市投资建设标准化畜禽小区的,享受招商引资有关政策待遇。
4.搞好舆论宣传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的宣传发动,使广大农民群众逐步树立由传统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转变的思想观念。通过电台、电视台等多种媒体,宣传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和措施,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认真总结推广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经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