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侠
摘 要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处理能力和系统的连接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与此同时,基于网络连接的安全问题也逐渐给人们带来了困扰,本文就计算机网路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计算机 网络安全 对策
目前,计算机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不可否认,计算机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然而,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也开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无处不在的计算机病毒已经严重威胁着人们的信息安全。当计算机与Internet联到一起时,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变成了无处不在。本文将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通过使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网络中的数据不受破坏,为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提供保护。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网络安全,指与网络相关的系统设备及人员管理等的安全,以免其被破坏或丢失等;二是信息安全,指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等的安全。
二、计算机网络不安全因素
(1)网络的不安全性。
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任何个人或单位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和传输所需要的信息。然而这种开放性也给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了挑战。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和国际性是互联网不安全性的主要因素。
(2)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最主要的系统软件,是信息安全的基础之一。但是,操作系统无法抵御自然災害如水、火、地震等的破坏,也无法避免无意造成的如突然断电或电源波动大等危害。同时由于操作系统太庞大,不可能保证其是完全正确的。由操作系统的缺陷所造成的功能故障,往往可以忽略。如,当Windows出现死机时,人们按一下复位键重新启动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操作系统的缺陷被攻击者利用,则会引发网络安全问题。
(3)数据库存在的安全问题。
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所有信息都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保存在各种数据库中,然而,数据库在设计中通常是只考虑信息的存储、使用和管理,而对信息的安全性而考虑的不多。在实际生活中会出现以下情况,如:用户超越权限更改数据;非法用户窃取信息等等,这些都是因数据库缺乏安全性所致。
(4)其他方面的因素。
除上述各种不安全因素外,自然环境也会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造成危害,这是由于自然灾害极易造成计算机系统硬件和通讯设施的破坏。电源故障、相关设备功能失常、软件本身的漏洞等偶发性因素,也是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另外,管理水平低、相关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人员操作失误等也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威胁。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措施
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措施可分为两方面:技术措施和和管理措施。而技术措施包括:(1)使用防病毒软件。防病毒软件能有效阻止各种病毒对网络的侵袭;(2)设置防火墙。防火墙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且有效的网络安全机制,对局域网有着较好的保护功能;(3)使用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在校园网络中应用较多,它能通过识别和限制异常的活动来保护系统的安全;(4)注重备份和恢复数据库。备份是防止意外的最有效方法,恢复则是在意外发生时采取的措施,这两项措施能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5)安装漏洞扫描系统。这种系统在找出安全漏洞的同时还能给出修改的建议,进而消除安全隐患,最终达到保护系统的目的;(6)使用密码技术。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为信息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是目前保证信息完整性的最主要方法之一。
在管理方面,可通过对计算机用户的进行安全教育、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计算机管理功能的完善、计算机及网络的立法和执法力度的加强等方法来保证计算机的网络安全。这就要求计算机用户要不断学习法制知识,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有明确的认识,主动自觉地维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四、结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安全管理问题,涉及设备、技术和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内容。仅依靠单个系统并不能达到网络安全的目的,而要综合考虑安全因素,将各种信息安全技术相结合,并制定合理明确的目标和相关法规等,形成一套完整的、可行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千里. 网络安全新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2]龙冬阳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3]常建平, 靳慧云, 娄梅枝. 网络安全与计算机犯罪[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2.
[4]卢开澄. 计算机密码学-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保密与安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5]余建斌. 黑客的攻击手段及用户对策[M].北京: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8.
[6]蔡立军.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2.
[7]邓文渊, 陈惠贞, 陈俊荣. ASP与网络数据库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2.
(作者单位:周口市市直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