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南区道路景观体系优化探析

2014-04-29 21:58陈吉煜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优化分析

陈吉煜

摘要 探讨了大学道路景观体系的优化和完善,以西南大学南区校园为例,对道路景观体系进行调研,着重分析大学校园道路景观的组成要素,总结出优化改造的原则。

关键词 大学校园;道路景观要素;分析;优化

中图分类号 S1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03-00828-05

Abstract The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of campus road landscape were discussed. Taking Southern District campus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as example, the road landscape system was investigated, the components of campus road landscape were analyzed, the optimization transformation principles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 University campus; Road landscape elements; Analysis; Optimization

美丽的自然环境和充满人文气息的学术氛围使校园景观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加上大学的文化底蕴,更加彰显出历史感和厚重感。大学校园景观是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结合体,校园道路景观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景观体系是校园环境的骨架和脉络,它连接着校园的各个活动空间,为全校师生提供便捷的交通,也是串联校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纽带。同时,大学校园道路系统也是学校的大动脉,促进了校园与外界環境的交流和物质交换,为学校正常运作提供了保障。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解放,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现状道路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道路景观体系也应与时俱进,跟随时代特点不断优化和完善。与日俱增的校园私家车数量和道路空间活动的需求,迫使校园道路景观不断优化改造,以达到人性化目标。因此,对于校园道路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多。在校园道路景观方面,国外的《Campus landscape》(Richard.P.Dober)[1]一书从景观设计学的角度对校园道路景观的各个组成要素进行了剖析,着重强调道路空间场地的景观设计。国内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张涛[2]从校园道路交通组织的基本原则出发,借鉴城市设计的手法,提出了“人车分离式”和“人车混行,步行优先”两种校园道路规划设计形式。陈浩强[3]和梁宝燕[4]通过分析国内外的校园规划案例,指出大学校园应建立以人为导向的校园交通系统, 提出步行校园的建构方法。曹永先[5]分析了校园道路交通组织的功能和特点,对校园道路的生态设计进行了研究。杨丹[6]着重分析了大学老校园的道路景观改造,分析了大学老校园的道路景观特点和改造理念,并用AHP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大学校园的道路景观评价体系。

调查分析了目前西南大学南区道路景观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旨在优化大学校园的道路交通体系,完善道路设施,用以解决校园日益突出的人车矛盾,美化校园道路景观,提升校园环境质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选取西南大学南区校园为研究区。西南大学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综合大学。学校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成,原两校毗邻而建,同根同源,办学历史悠久,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学校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南麓,紧邻江北岸,依山傍水,风景如画。西南大学校园面积广大,约600 hm2,南区是原西南农业大学,北区是原西南师范大学,呈狭长状相连。

校园受山地影响,地形起伏变化。由于南北区形成相对独立的教学系统,因此本次调研选择西南大学南区校园。研究范围包括第三运动场至西南大学礼堂以南的校园区域。南区内部功能分区主要有3种,即学生生活区、教学行政区和运动休闲区(图1)。教学行政区位于校园最南端,主要包括公共教学楼和学院办公楼、行政楼、财务处、南区校医院、接待中心等建筑,担负着南区教学、行政办公的重要任务。学生生活区包括位于西北部的竹园学生园区和北部的楠园学生园区。学生园区人口密度大,承担南区学生的衣食住行。运动休闲区主要由第四和第五运动场组成,是同学们的课余活动场所。

该校办学历史悠久,校园道路多为早期规划建设,且属于山地地形的老校园。道路的盘旋曲折、起伏变化都赋予了山地校园独特的风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同时校园在规划改造中受原有地形或建筑物的影响较大。

1.2 研究区各等级道路现状分析

西南大学南区道路现状如图1所示,南区校园位于天生路以西。天生路是北碚区主要交通干道,车流量大。南区有二号门、六号门、八号门、三号门与天生路相连,形成了南区的对外交通。其中八号门和三号门主要供学校后勤基建运输车辆进出,二号门和六号门主要通行教职工私家车和公务车辆。二号门是原西南农业大学正门,门口有广场组织集散交通。二号门也是南区学生上街购物、乘车的出口,学生流量较大。南区校园主干道与天生大道相连,形成了校园交通网,外部形成环线,内部有南北及东西走向的干道贯穿。校园道路主要分为三级:校园主干道、次级车行道和步行道,交通通达度较高。校园内目前无大型停车场,停车场地设在教学区外围的开放广场和部分车流量较少的路段旁边。

1.3 研究方法 笔者是西南大学的学生,对于南区的环境非常熟悉,因此该研究采用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相结合,通过亲身体验校园道路,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本科生、研究生、教职工。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99份,有效问卷98份,问卷有效率为99%。

2 结果与分析

2.1 道路本体与道路绿化分析

2.1.1 道路本体。

西南大学南区校园道路主要分为3个等级(表1)。一级道路为车行主干道,沥青路面。与混凝土路面相比,沥青路面的行走舒适性强,

路面扬尘少,改善了校园

环境(图2);二级道路为次级车行道,主要存在于各个功能区内部车流量较少的路段;

三级道路为步行道,主要是连通生活区与教学区、生活区与运动区的便捷小道,步行道路面材质主要是混凝土路面,部分路段是青石板与鹅卵石拼铺,由台阶、林间道等形式组成,主要存在于学生生活园区至教学区或运动休闲区之间。步行道缩短了出行距离和时间,为同学们出行提供便捷服务,深受欢迎,但部分步行道的规格较小,仍然无法满足通行需求,需进一步改造。

目前,南区校园主干道路利用模式主要是“人车共行”,一级主干道要同时满足车流和人流通行。由于学校历史悠久,先前的规划未能满足现在的交通需求。路幅较窄,多为“一块板”的道路模式,一般为双车道,道路线形自由、灵活。部分路段人行道过窄,在1.5 m左右,并且人行道上栽植的行道树树干粗壮,占据较大空间,妨碍师生行走,需进一步完善。现阶段南区校园道路剖面类型如图3所示。

2.1.2 道路绿化。

校园道路绿化是校园的绿色廊道,是校园绿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生态系统的主要构成元素之一。西南大学为国家园林绿化单位,校内古树参天,风景秀丽,道路两旁行道树树形奇美,枝高叶茂。校园行道树多采用本土树种,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校园内树木栽植随路段变化而不同,使每条道路各具特色。行道树主要有香樟树、复羽叶栾树、蓝花楹、小叶榕、桂花、天竺桂、银杏等种类(表2)。各种树木因季节变化而呈现出不同景致。道路两旁高大的树冠还可以为行人遮阳挡雨。

道路兩侧的开敞空间内种植有许多灌木类,如杜鹃、栀子花、金叶女贞、红檵木等,还有其他花卉类,一年四季景致各异。

西南大学道路绿化植被种类多样,布置方式灵活,层次丰富。乔灌草组织合理,观花、观叶、观枝植物搭配适当。在道路节点处种植观赏性乔木以组织交通,如鱼尾葵、黄葛树等。西南大学南区道路绿化在实用性和观赏性上俱佳,是值得赞美和借鉴的(图4)。

2.2 道路基础设施分析 道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路标、路

灯、座椅、路边广播和信息平台等道路小品,道路广场和停车区等。

2.2.1 道路小品。

(1)路标。西南大学占地面积广大,教学楼、行政楼和宿舍楼数量庞大。对于外校游客和入学新生来说,需要一个清晰明了的道路标示系统,同时增加限速、禁停等交通标识。目前校园内路标指示不清晰,存在遗漏,急需重新建立一个完整的道路标示系统。

(2)路灯。路灯是夜晚通行的安全保障。路灯的造型应与校园道路两旁的建筑小品风格一致,与周围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西南大学校园路灯系统较完善,但部分路灯外形因年久失修,有损校园景观。

(3)座椅。道路两旁合理安排坐凳有利于行人休憩。西南大学于2013年夏在道路旁增设座椅,供行人使用。座椅造型简单自然,美观大方,但部分座椅安置在狭窄的人行道上,为学生行走带来不便。

(4)路边广播和信息平台。道路作为使用率较高的公共空间,具有很大的宣传和传播潜力。在学校主要道路旁设置信息平台,有利于信息传播和文化传承。校园广播更是大学校园人文底蕴的重要体现。西南大学南区在32教和工程院之间的绿地上安置有大型户外电视,在主干道沿线设置校园广播。这些传媒设施受到同学们的欢迎,但户外电视的使用率较低,经常损坏,应进一步提高使用效率。校园广播也因年久失修而失去作用。

(5)其他设施。校园道路两旁合理安置垃圾桶,有利于保持校园环境。校园道路内的排水井盖表面的图文可以通过艺术加工,展现校园文化。

2.2.2 道路广场和停车区。

道路广场绿地包括校园入口广场、交通性质的广场、设计有步行小路的校园绿地;停车场所包括专门的停车场和可供停车的广场。

(1)道路广场。主要包含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前广场和校园入口广场等。西南大学南区目前在大多数公共建筑楼前建有道路广场。道路广场有利于人流的集散,是对道路主体流量的缓冲。二号门前有入口广场,方便学生等红绿灯时停留。

(2)停车区。大学校园是一个小型社会,汽车是人们所必需的交通工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更多的私家车驶入校园。如何安排私家车的停放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西南大学南区停车区主要集中在教学楼前广场和部分车流量较少的道路干道旁。学校在公共教学楼前设置石柱,阻挡车辆停放,以免公共教学楼前停放车辆影响学生集散。

2.3 道路活动分析

大学校园道路的行为主体为学生和教职工,大学的特殊环境赋予了校园道路体系独特的风格,使校园道路体系具备了不同的功能,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校园活动。道路活动是道路景观要素的动态组成部分。

2.3.1 道路活动的特性。

(1)开放性。大学校园是开放空间,校园道路与外界畅通,可以供校内外各界人士自由进入,进行观赏游览,因此形成了校园道路的开放性。

(2)“慢生活”性。在校园生活居住的主要是大学生。校园内学生人数多、密度大,出行多以步行为主,因此校园内交通流量大,通行速度慢。加上大学生生活压力较小,大学精神崇尚自由,大学校园又是学生修身学习的场所,不受外界社会快节奏的干扰。校园道路的形式多样,步行道铺装别致,校园风景旖旎,令人流连忘返,因此呈现出“慢生活”节奏。

2.3.2 道路活动类型。

(1)交通通行活动。道路是在通行功能的迫切需求下而产生的。校园各个活动区域都通过道路连接,道路也是校园师生利用率最高的户外空间。全校同学从宿舍区到教学区上课、到运动场运动等一切活动都要依赖道路。因此,通行活动是道路的本质活动。

交通通行主要包括行人通行和车辆通行。行人通行主要是校园内的学生来往于各个功能区之间的通行活动。大学生以步行为主,因此许多大学校园提倡“步行优先”的通行方式。大学校园内的车辆包括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主要有大客车、小型汽车、货运车辆、校园观光车、摩托车、自行车等几种类型。随着校园内车辆的增多,人行和车行产生矛盾,从而产生许多危及行人安全的隐患。因此,解决人车矛盾十分重要。

(2)游赏观光活动。道路组织着校园的空间,使行人在沿着道路行走的同时可以欣赏到校园的建筑、花园等美景。道路是校园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浓郁的行道树,美丽的路边景,与周围建筑物融为一体,为校园景观增色。大学校园常以风景秀丽而闻名,而大学的开放性为校内外人士进入校园游览提供了条件。

(3)教学实习及学生活动。学校是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因此教学实习是学校的主要任务。学校组织的许多教学活动都在校园道路间进行,如测量学实习、植物学实习等野外实习。除此之外,有许多学校组织的或者学生社团组织的各种野外活动都会在校园道路上进行,如校园越野比赛、校园“寻宝”等各类活动。

2.4 校园道路景观整体分析与优化 通过发出100份调查问卷向其他同学进行调查。相应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和对西南大学校园道路景观的实地调研和体验,发现目前校园道路景观体系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2.4.1 人车矛盾,道路空间需优化。

由于西南大学历史悠久,早期的校园道路规划不能满足现在的功能需求,又受制于现有地形,不便进行大幅度规划改造。校园道路设计应达到人车共存的基本目标,即行车速度控制、交通流量控制、路边停车管制[7]。目前“人车分流,构建步行校园”的模式深受校园道路规划的欢迎。但对于老校区的改造,该模式则无法实行。目前西南大学人车矛盾主要体现在许多通行量较大的主干道上。校园道路路幅窄,车流量多。道路人流量在学生上下课期间有突发性增加,而校园人行道宽在1.5 m以下,且有大树占道,部分行道树分枝过低,增加通行障碍。因此,校园道路空间显得十分拥挤。

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以下改造思路:

(1)加强校园交通管理。大学校园以步行优先为原则,要切实关心学生安全和利益,减少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控制交通流量;通过增加减速带来控制行车速度;设置慢行标识来限制机动车的速度。西南大学交通管理部门通过校园高峰期定时限制通行,以有效保障高峰期学生通行。

(2)合理安排车流。对由西南大学南区通往北区的车辆进行疏导,使其由外环线通往北区,避开教学区道路主干道。南区教学区内部人流量大,道路较窄,应组织车辆单向环线行驶,减少相向车辆对学生通行的影响,减少交通压力。

(3)适当拓宽人行道宽度。校园内人行道过窄,人行道两旁种植的地被植物起不到实质性作用,反而因行人践踏而长势不好。可以通过工程措施,适当减少人行道两旁的绿地面积,拓宽人行道,从而使学生在人行道内自由行走。

(4)定期修剪行道树枝干。对于部分分枝低的行道树,要经常修剪,提高行道树分枝,保障行人正常通行。

2.4.2 步行道交通量过大,需进一步改造优化。

西南大学南区步行道主要是沟通教学区和生活区的便捷通道,以方便快捷的优势深受广大同学欢迎。例如,从竹园到第38教的步行道是竹园学生园区连接38教、药学院、31教等最便捷的道路,但是道路宽1.5 m,道路基础设施简陋,一侧面临高坎和斜坡,致使上下课高峰期道路人满为患,通行质量下降,容易产生安全问题。

道路的本质是满足人们的通行需求,其设计和改造都要以人为本,从使用的角度思考,追求人性化设计。因此,步行道要从方便学生使用的角度进行改造和优化。同时,步行道的成功改造可以进一步缓解人车矛盾。

目前存在问题的步行道主要是宽度低于1.5 m的连接生活区与教学区的便捷通道。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改造思路是:

根据实际情况拓宽步行道宽度,达到2.5~3.0 m。通过建设构筑物等工程施工方法,在保证道路的安全性和牢固性的前提下增加路面宽度。施工时可以采用不同材质铺设路面,增加道路的层次感和趣味感。如38教—竹园的步行道,上下课人流量大,道路拥挤,一边为斜坡。可以在外坡修建步行廊道,以拓宽步行道宽度。外部廊道以混凝土框架为基础,保证廊道的坚固性。同时,在路面铺设实木板,边缘修筑木栏杆,增加廊道的观赏性,提升道路景观品质(图5)。

2.4.3 路标指示不清、道路信息平台使用率低。

西南大学校园面积广阔,校门多达8个。对于初入学校的同学

及校外人员,很难辨别方向,找到自己的目的地。目前,校园道路指示系统不健全,不能正确完整地指示学校的各个建筑物。学校每年都会有大量新生入学,并且经常组织各种学科的年会、培训等活动,都会有大量校外人员进入校园。因此,完整的道路标示系统十分重要。

学校现在需要在各个校园入口处制作校园地图指示牌,在地图上详尽地反映校内各栋建筑及道路走向,标明该校门在地图上的位置,同时在校园各个交通节点处制作路标。路标的位置应该清晰醒目,指示方向正确。

目前西南大学南区校园道路旁的信息平台主要有LED大型电视和路边广播两种。目前,这两种平台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LED電视播放次数少,因维修关系不善,经常损坏,不能正常清晰播放。路边广播也因年久失修,鲜有正常运作的广播。

学校应组织人力物力对校园道路信息平台进行维修管理,使道路信息平台发挥传播文化、发放通知等作用。

3 结论

笔者以西南大学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调查问卷形式对大学校园道路景观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道路景观的主要构成要素。对大学校园道路景观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优化,得出以下结论。

3.1 统筹管理措施与工程措施以解决人车矛盾

大学校园道路改造过程中受到场地地形以及现状地物的影响较大,难以通过大的工程施工拓宽路面。面对与日俱增的交通压力,可以通过加强校园交通管理以保障学生的通行安全。例如采取限制行车速度,控制校园内机动车数量,高峰期主要路段限行等措施。同时兼顾工程措施,对学生流量大的人行道及步行道进行改造拓宽,满足学生通行需求。

3.2 从人性化的角度配置道路基础设施

道路基础设施的服务对象是校园内的人,道路的各类基础设施应从使用者的角度合理配置。如道路指示系统,应使初入校园的新生能够准确便捷地到达目的地;行道树的配植应做到遮阴避雨,又不阻挡车行视线;路灯及座椅的安置应方便行人。道路景观设施的优化改造应以人为本,从人性化的角度设计修建。

3.3 道路景观的优化与校园人文环境相结合

大学校园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道路景观要体现自然景观与校园人文景观的融合,更加体现出校园景观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DOBER R P.Campus Landscapes: Functions, Forms, Features[M].New York: Wiley,2000.

[2] 张涛. 校园交通组织的探索[J].建筑学报,2000(6):57-59.

[3] 陈浩强.步行校园的构建[J].华中建筑,2006,24(6):74-77.

[4] 梁宝燕.环境与行为:大学校园步行系统建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7.

[5] 曹永先. 大学校园道路规划设计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6] 杨丹.大学老校园景观更新设计[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7] 叶茂,过秀成,刘海强,等.基于人车共存的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探讨[J].规划设计,2009(6):47-50.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优化分析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