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子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称:2014年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随着网民数量的不断扩大,网络舆情成为社会总体舆情中愈加重要和活跃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引导主流舆情的导向。自2003年“非典”发生之时,形成了较大的舆论风波,严重地考验了我们的党和政府,自此,学界普遍开始关注“公共危机”这个概念。正确认识网络舆情,认识网络舆情的社会影响,运用危机管理的原理,找出一套适合网络舆情的有效管理方法,加强学习,及时预防和应对网络舆情危机。
1.网络舆情危机发展现状的主观方面表现
1.1网络舆情危机下的政治民主现状
民主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系统表达民主的是古希腊思想家和政治家亞里士多德,十八世纪后,民主原则被广泛运用于政府治理。在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人们通过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民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民主的主要制度体现是选举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1]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民主意识不断提高,经常在网上讨论国家的大政方针,影响着我国政治方向和政治决策。政治的民主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导致我国政府并没有充分完善我国民众参与政治的民主化建构。但是,随着网络的产生,由此而来的网络舆情也就随之而来了,广大民众表现出来的越来越积极的通过网络国家政治,讨论国家大事,民众通过网络的平台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我国正在进入政治民主化的重要转折时期,民众在网络舆情中,通过政治参与也提高了自己的爱国意识和对国家民主政治的进一步认识。我国一直在探索民主政治的构建,整个社会结构由于迅速发展的社会慢慢地出现了各种不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力量的不断强大,“因为网络的开放性给人们带来真正的‘自由”。[2]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民主化政治发展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是政治上的不断改革、优化与转型。但民主政治的建设依然面临着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实背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方式单一、参与途径少的现象使广大民众的政治愿望和政治诉求不能够及时地表达,因此形成了政治参与提供的途径与公众对政治参与的现实需求上的强烈的反差。尽管这种差距在任何社会体制下都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在我国民主政治化进程中的今天,伴随着完善的网络体系的形成,这一问题却显得尤为的突出。其次,政治监督不到位。政治监督一般包括体制内监督和体制外监督,由于网络政治参与是近几年来兴起的话题,在民主决策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大呼民主的口号却缺少广大群众的参与,那么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止步不前,政府就也会不受社会上的监督也没有任何来自社会上的挑战得压力。然而网络正在使这一切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舆情正在网络民主政治化进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这就是网络舆情危机的政治民主现状。
1.2 网络舆情危机下的道德现状
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要求,道德既可以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更能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对经济基础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受中国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公民容易忽视个人存在价值观而遵循中国儒家传统道德,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全球化经济的到来,我国逐渐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了西方思想,并逐渐加强了强调个人价值观念的不同于传统道德观念的新的道德观念体系。注重个人存在价值是一种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在重要的历史转型时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的道德体系仍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当一个人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帖子的时候,有可能会不加以深思熟虑就随手写下自己的态度和看法,这样就有可能招来无数的反对者的声音,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不顾他人感受,极其自私狭隘。既然在这个巨大的网络空间里,尽管网络的虚拟性,但还是需要人与人之间间接地接触,因此必须加强自己的道德观念,注重网络道德的培养,不要只受西方以个人为中心的道德观念的影响,要全面加强网络自律。
1.3 网络舆情危机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毫无疑问,网络舆情为广大网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但从另一个方面讲,网络舆情对网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当代网络使用普及率比较高,所以网络舆情对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网络舆情就有如一把双刃剑,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
络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事物,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集中于课堂,很少与外界新鲜事物接触。网络的出现与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舆情的教育改变了传统课堂上的说教形式,以图片、声音、视频以及各种形象的事物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枯燥乏味。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过去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假大空”现象早已遭到人们的反感,甚至被厌恶。[3]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结合网络舆情中的趣味能更好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的网络舆情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效果,使广大民众更加了解中国国情,提高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更加容易接受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热点事件层出不穷,网络舆情可谓是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网络舆情大大减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的权威性,因为教育教学地点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以往学生通过课堂教育接受学生思想教育,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唯一来源,现在学生通过网络论坛、博客、新闻、网页等网络上的舆情接收到了更多与众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另外,网络舆情的传播加大了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危机管理的难度。近年来,网民通过网络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拓宽了视野和思路,更加会利用自己的话语权,在日益复杂的网络中抒发自己的见解,思路清晰、语言犀利、见解独到,甚至酿成网络舆情的危机。因此我国现阶段缺乏一个专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去健全网络舆情的监管机制,避免网络的负面因素妨害广大群众的身心。另外,网络舆情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常是泛泛之谈,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避免走形式主义的旧路,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实际成果,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确保广大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2.网络舆情危机发展现状的客观方面表现
历史上,我国实行了长期的闭关政策,因此在现阶段的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社会上冲刺着各种思想、各种矛盾,很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干扰,致使情绪激动,不能正确判断事物。[4]因此,面对网络舆情体系的日渐成熟,我国相应地完善了网络舆情的干预技术。我国政府在法律技术上保障网络舆情的发生和发展,用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行为,设定专门的机构,配置专业的人员,24小时监控网络舆情动态,收集网络中重要的舆情信息,分析网络舆情的走向,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同时避免官员回避网络舆论的现象的发生,对广大网民的疑惑做出明确解答,避免猜疑的倾向而导致的恶劣言论甚至行动。西方国家企图利用网络控制我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对我国进行“西化”,这是绝不容许的。因此必须对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的这些恶劣现象进行及时整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从而引导和控制网络舆情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
2.1现阶段我国的网络舆情分析机构现状
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局是中共中央宣传部设立的专门负责舆情信息收集、发布、总结等工作的专门机构,洞察一些具有倾向性的舆论走向以及和可能会爆发的群体性事件。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密切关注网络动态,判断网络舆情的变化,预测网络舆情的走向。人民日报社相关机构早在2006年就专注研究网络舆情危机,在2008年成立了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舆情检测室,加强网络舆情研究,监测网络舆情信息、发布和准确把握最新网络舆情动态、趋势,分析舆情产生的原因对网民的影响,总结网络舆情案例特点并找出规律和建议。建立舆情深度分析机构,对登记网站IP地址和个人帐号的信息进行过滤选择,有利于抓住问题的本质,防止舆情信息的泛滥,从专业的角度来规范舆情信息,是舆情信息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2现阶段我国的网络技术预防体系现状
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整体的网络设施趋于完善,网民的网络技术逐渐提高,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技术防控体系显得尤其的重要。一个有效的网络技术防控体系首先要严格实施网络用户实名制制度,防止网民任意散布与传播虚假信息,看到的是更有责任的言论。现阶段我国网络技术预防体系完善了社会主义信用体系,预防网络犯罪的发生,同时可以保护互联网用户,尤其是青少年用户,防止色情与暴力误导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减少了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的发生,为网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网络空间。网络实名制度是我国网络技术预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尽管网络实名制受到了一部分习惯网络虚幻的网民的抵制,因此落实网络实名制依然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大部分网站能够遵守网站登记原则,完善网站与网络用户统一归口管理。
2.3现阶段我国的网络舆情监督机构现状
我国目前的网络舆情监督机构由权威机构的领导小组建立决策的中心系统,建立党政机关的核心部门来统一领导,制定有针对性应急预案,应对舆情危机,引导网络舆情健康发展。网络的特性导致网络难以有效管理,网络的庞大性使单纯建立一个决策核心远远不能保障网络的健康发展。网络舆情监控机可以及时预防舆情危机带来的破坏性,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出现,努力挽救公共财产,避免损失社会财富。针对网络舆情的信息监控,要做到针对有倾向性、刺激性、煽动性的言论及时删除或加以纠正,对恐怖、色情和暴力信息封杀其网址,并给以相应的处罚,一旦发生网络舆情危机的苗头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地处置。针对网络舆情监控机构,政府还要强大力量,调动社会各界的積极性一同监督网络舆情信息走向。现阶段我国政府针对网络舆情建立了监督举报的网络信箱,并建立信息分析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逐渐完善我国的网络舆情监督机构。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监督机构同时可以使政府更多的收集网络舆情信息,从而做出及时应对,扭转舆情走向,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作者单位: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秦学艺.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J]. 理论探索, 2004(1):36-37
[2] 互联网. 标题:《论网络舆论在民主政治构建中的积极影响_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b116a887b9d528ea81c779…
[3] 廖深基.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着眼点[J]. 思想教育研究, 2007(12):19-21
[4] 第四届信息安全漏洞分析与风险评估大会. 社会计算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C].北京:陈昱, 张慧琳,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