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014-04-29 00:44孙平
河南教育·高教 2014年3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改革发展

孙平

早春2月,春意融融。201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省“两会”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的教育工作。会议首先传达了徐济超副省长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批示。省委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朱清孟发表重要讲话,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副厅长訾新建主持会议。

2013年:高等教育发展成效显著,一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

朱清孟在讲话中全面、客观地总结了2013年全省教育工作,肯定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

——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郑州大学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河南大学等7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扎实推进;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校工科等应用型学科专业比例达到70%以上;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获国家级项目位居中西部地区首位;新增3所本科高校;新增3所博士、1所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再创新高,分别占全省的91.4%、92%;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整体平稳,截至2013年9月1日,河南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0.16%,高于全国同期2.76个百分点。

——高等教育改革开放展现新活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地方政府统筹高职发展等3个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启动实施了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改革、教师教育改革等5项重点改革项目;高职考试招生改革稳步推进,单独招生试点扩大至39所;深入推进国际合作交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分别与3所世界知名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

——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2013年全省高校毕业生51.4万人,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高校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协同创新计划扎实推进;河南农业大学牵头申报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14个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科技学院小麦育种项目“矮抗58”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仅13项),实现了我省高校在该奖项零的突破,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累计种植面积2.3亿亩,增产86.7亿公斤,增效170多亿元,为我省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围绕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9大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高校31个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与各地产业集聚区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多途径扩大省外优质高等教育招生计划,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上年同比提高了2.9个百分点,达到30.1%;以黄淮学院为代表的一批新建本科院校,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转型发展,不仅赢得了地方政府的认可和支持,也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2014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会议开始时,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副厅长张亚伟宣读了徐济超副省长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批示。徐济超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取得的成绩,要求全省教育系统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促进公平,进一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朱清孟强调,2014年,河南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着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是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既为全省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人才培养的规模、质量、结构,对科技创新的方向、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三是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既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使高等教育面临更多的挑战。河南省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省,肩负着加快发展、加速转型、改善民生等多重任务。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及“四化”协调发展进程的加快,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处在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以高素质劳动者和拔尖创新人才构建竞争优势,以科技创新创造新的发展动力。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的基础与关键,必须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新变化,努力推动学科专业设置与城镇化进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相适应,人才培养与劳动者素质要求相适应,科研资源配置与创新驱动方向相适应。四是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也进一步激发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动力。全省教育工作者要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推进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深化改革:提高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朱清孟提出了2014年全省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切实把教育改革发展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紧紧围绕三大战略规划和“四个河南”建设,大力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深化改革為动力,以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为重点,加快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加快提高教育治理能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朱清孟强调,高等教育要深化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要着力强化服务,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高等教育只有很好地融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具有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只有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才能赢得广泛尊重和支持。一是切实增强服务意识。主动服务于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尤其是三大规划等重大战略,从中寻找工作着力点,强化教育服务全局的意识;主动服务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尤其是“四化”协调发展及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需要,从中寻找工作结合点,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性和贡献力;主动服务于人民群众重大关切,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我们教育工作的最高标准。二是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要加强人才培养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多样化人才支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加强科技研发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创新性科技支撑。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层次智力支撑。三是不断完善服务机制。要健全人才需求与学科专业调整机制,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科学预测和调整人才培养的结构、规模,加强急需、特色学科专业建设。要建立高校科技资源与企业需求对接的平台与机制,及时主动掌握企业技术需求,增强高校科研工作的针对性。要完善政策指导和资源调控机制,加大就业率在高校招生计划安排中的调控力度,对就业率低的专业一律不新增招生计划,各高校也要对就业率低的专业进行压缩、调整,切实培养社会需要、“适销对路”的人才。要改革教育评价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价,真正做到教育质量由群众说了算,由社会说了算,从而引导学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需求办学。

二要着力深化改革,确保高等教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

改革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改革必须立足省情,找准方向,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始终坚持有利于扩大教育资源、有利于提升教育水平、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服务人才成长、有利于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的原则去推进。一是推动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利用社会、市场、民间和国际资源办教育,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学校要立足于依法办学、自主管理,通过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等,充分发挥办学主体作用,特别是要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章程建设。二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始终。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体系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加强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人文素养。坚持特色发展、个性发展,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和创新拔尖人才成长创造条件。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习实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管理,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宽松环境,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招生制度改革重点是高考改革。全国各省市试点将在2014—2017年分四批进行。今年试点省份9月1日前要公布试点实施办法,三年后即2017年开始实施。河南要尽快开始编制方案,确定启动时间。四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建立“知识+技能”的招生考试制度,推动中高职衔接,打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升学通道。积极探索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体现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五是加强高校分类指导,引导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通过制定高校分类标准、完善配套政策、改革评价机制、探索高校分类拨款机制等措施,进一步推动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明晰以服务地方经济、以应用型为主的指导思想,引导各高校根据实际,科学定位,在不同层次、领域办出特色。对承担国家和省级试点的院校加大经费支持和工作指导力度,加大试点成果转化推广。

三要着力突出特色,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当前,我省高等教育发展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要明确没有质量的发展不是科学的发展,没有质量的发展不是人民群众需要的发展;在发展中必须始终坚持把质量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一是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继续实施高等学校重点和特色学科专业提升工程;全面落实第八批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任务;实施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坚持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发布制度。要建立健全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脱颖而出的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启动“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计划”“专业学位特色品牌建设计划”,用5年时间建设100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重视科研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建立激励机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二是促进国际教育开放发展。加快推进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充分发挥我省汉字文化、武术文化和中医文化等优势,加大汉语国际推广;继续实施国家留学基金委河南省地方合作项目,启动“留学河南”政府奖学金计划;加强与港澳台地区交流工作。

四要强化保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需要进一步强化教育保障能力,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手段,配置好资源,激发出活力,发挥好效益,以科学的保障机制支撑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一是加强教育经费筹措与管理。经过多年的努力,4%的目标得以实现。下一步,重点是在保证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用好管好、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上下工夫。要在政府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千方百计地争取利用更多的社会资源投资教育。要用好经费,为杜绝铺张浪费现象,今年将在全省开展“建设节约型校园”活动,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要管好经费,探索建立教育经费管理新机制,健全完善高校财务公开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过程审计和绩效考评,保证教育经费从分配、使用到评估都在阳光下运行。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深入贯彻全省教师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高校高水平教师团队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及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立高等学校教学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手段进行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建设全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实现资源共享。积极关注、跟踪、使用、对接MOOC(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等在线教育资源。四是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要把高校党建和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提高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继续加强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认真做好广大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大学生日常行为、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要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巩固完善教育系统网络信息应急机制和网上舆情联动反应机制,决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空间和渠道。五是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要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扎实推进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創新,深化平安校园建设,认真解决好食堂饭菜价格、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实际问题,维护师生切身利益,确保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五要转变作风,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

良好的作风是确保高校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根本保证。要通过狠抓作风建设来强责任、抓落实、提效能、树形象。一是以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决纠正“四风”。要努力巩固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把活动中形成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工作中的常态,特别是要把活动中提出的“三服务一满意”(即服务广大师生、服务教育教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活动向全省高教系统推广。目前,各高校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启动。要高度重视,做好准备,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加强学习,认真查摆解决好“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切实把活动开展好。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教育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二是以更高更严的要求,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学校是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教育工作者在廉洁自律方面应当有更高要求。但是,一个时期以来省内外在考试招生、学校基建、科研经费等方面的腐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党风廉政建设规定,特别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若干意见,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坚决杜绝腐败行为,做到廉洁自律、公道正派。三是以提高教育治理能力为核心,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各高校要在科学管理上下工夫,使管理更加精细、服务更加便民,通过管理改革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使高等教育事业得到更好发展。

最后,朱清孟还对教育宣传工作提出了要求:积极主动做好教育宣传工作,不仅有助于推动事业发展,而且有利于树立良好形象。要把握好舆论导向,及时做好教育热点问题的释疑解惑,做好社会舆论的引导,做好教育舆情的应对,传递真信息,唱响主旋律,激发正能量,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责编:沐 林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改革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改革之路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革备忘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改革创新(二)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