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提升改造的实践创新

2014-04-29 16:08东相如
中华民居·学术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文脉防灾

东相如

摘 要:城市公园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积极的、有效的作用。本文简述了城市公园的功能、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理念以及以天津市南翠屏公园为例,在市市容环境整治中提升改造的实践创新。

1 城市公园的功能

近日,北京及周边地区雾霾四起,严重影响居民出行。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各种沙尘暴,干旱,地下水缺乏等日益恶劣的环境状况不断考验着人们的生存底线,也在拷问着我们发展的良心。面对日益恶劣的环境状况,全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除了在能源产业结构调整中逐步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需求,政府还加大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治理力度。城市公园在改善生态和预防灾害方面的功能也得到加强。

1.1 生态功能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大的绿色生态斑块,是城市中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之所在,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城市的肺”、“城市的氧吧”。城市公园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积极的、有效的作用。

1.2 空间景观功能

城市土地的深度开发使城市景观趋向于破碎化,唐山市由工业化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转变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城市景观严重破碎的问题。而城市公园在措施得当的前提下,可以重新组织构建城市的景观,组合文化、历史、休闲的要素,使城市重新焕发活力。城市公园甚至成为城市重要的节点、标志物。

1.3 防灾功能

在很多地震多发的地区,城市公园还担负着防灾避难功能,尤其是处于地震带上的城市,防灾避难的功能显得格外重要。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都让我们认识到防灾意识的提高以及防灾、避难场所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而城市公园在承担防灾、避难功能上显示了其强大作用。

1.4 美育功能

从城市公园诞生开始,它就被赋予了美学的意义。传统艺术、现代艺术的各种流派,或多或少地都能在城市公园中找到它们的踪迹。城市公园融生态、文化、科学、艺术为一体,符合人对环境综合要求的生态准则,能更好的促进人类身心健康,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社会行为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2 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理念

2.1 文脉延续

城市中的历史遗迹、空间格局、建筑风貌等传承着城市文化,体现着城市地域特色,因此,在城市中新建或改建城市公园,要严格保护历史遗迹,尽量保持城市原有肌理和格局,妥善保留和发扬具有传统地域风貌的建筑。这并非是要求城市发展一成不变,随着历史的推进,社会经济生活环境的改变,城市及城市公园必将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有据可依的、有史可查的,而非切断历史的盲目建设。

2.2 兼容并蓄

多样性是城市的活力之源,地域性和多样性并不矛盾,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宽松的氛围和对艺术、文化的包容,使得许多城市公园呈现出多元文化并处的格局。当前,我国的城市公园建设应以地域性为本,在沿袭自身文化惯性的同时,吸收外部乃至外国文化中的有益元素,兼容并蓄,以此改变“千园一面”的局面。

2.3 因地制宜

城市公园的建设规划除了要延续城市文脉、兼容并蓄之外,还要因地制宜,根据城市自身发展及使用者的需要,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废弃地,因地制宜地在工业遗址上恢复生态环境,重塑衰败工业区形象,一方面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休闲娛乐的需要。

2.4 以人为本

城市公园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居民和旅游者,因此,以人为本,是城市公园建设的出发点和根本原则。舒展的草坪,斑驳的森林合理的道路尺度,舒适的服务设施,都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的建设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时代、社会和文化因素以及生活习惯,加强绿色空间的亲和性、开放性与可达性,提高开放空间利用程度,提升交往空间的人本品质,从而营造和谐的城市公园空间。

2.5 凝练精神

城市公园要有统一的主题,主题是高度凝练、高度抽象的文字,而公园小品、设施、标识等具象的物体是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优秀的设计可以展现城市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提升公园的品质。许多与功能相结合的小品、设施、标识应该成为公园的“点睛之笔”,应体现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与绿色自然景观相统一,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和环境景观。

3 南翠屏公园提升改造的实践创新

打造整洁城市,建设美丽天津!

立体绿化,拓展城市绿化空间!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文脉防灾
保护“文脉” 吸引“人脉”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防火防灾”大作战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浅析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