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山川颂》学案

2014-04-29 00:44陆娜
新高考·高一语文 2014年3期
关键词:山川形容祖国

陆娜

[课文背景]

黄药眠(1903-1987)中国作家,文艺理论家,广东梅县人,1927年在上海参加创造社,并出版诗集《黄花岗上》,1929年被中国共产党派赴莫斯科,回国后遭逮捕,1937年保释出狱后,先后在延安、桂林、香港等地从事新闻、宣传、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期间出版有散文集《美丽的黑海》等。1944年后,黄药眠主持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办的一些报刊,并参与民盟的领导工作。著有长诗《桂林底撤退》,小说集《暗影》《再见》,论文集《论走私主义者的哲学》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副秘书长等,著有《沉思集》《黄药眠文艺论文选》等。

[课堂学习]

(一)字词积累

1.正音

(1)层峦叠嶂(zhang)汲水(ji)烧灼(zhuo)萦回(ying)颓壁残垣(yuan)

(2)沼泽(zhao),(同音形近字)沼气(zhao),(异音形近字)诏书(zhao),(同音形异字)找寻(zhao)

(3)哺育(bu),(同音形近字)捕猎(bu),(异音形近字)果脯(fu),(同音形异字)补充(bu)

(4)嘹望(liao),(同音形近字)姓廖(liao),(异音形近字)缭绕(liao),(同音形异字)撂下(liao)

2.辨形

“心旷神怡”的“怡”是“忄”字头,不是“饣”字头;

“林荫小道”的“荫”是“艹”字头,不是“阝”;

“瑕疵”的“瑕”是“王”旁,不是“日”;

“疏浚”的“浚”是“氵”旁,不是“立”。

3.释义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势奔腾直下,也比喻文笔奔放畅达。

云蒸霞蔚:蒸,上升;蔚,弥漫,像云霞升腾弥漫,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茫若无涯:形容水或其他事物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震耳欲聋:欲,快要,像要;形容声音很大,耳朵快被震聾了;指声音特别大,特别吵。

振聋发聩:聩,耳聋;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莽莽苍苍: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

一望无际:一眼看不到边,形容辽阔。

叹为观止:形容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斑斓:灿烂多彩。

斑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中颜色,花花搭搭的。

(二)整体把握

1.分析层次

文章段落较多,共34段,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1、2段为第一部分,总领下文,点明全文要旨——爱祖国,爱祖国的美丽风景和山河大地。3~32段为第二部分,是爱国主题的具体化;是对风景如画的祖国的歌颂与赞美。第33、34段为第三部分,是对主题的升华;小溪汇人大海,群山默默相送,流水化作羽云,回首嘹望故乡,这些都带有象征意味,是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祖国山川景物的秀美多姿,歌颂与赞美了风景如画的祖国。这部分可以分成如下五层:

3~7段是第一层,作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充满自豪地列举祖国大地的优美景致,以动情的笔墨,尽情地倾吐赞美之情。8~12段是第二层,这三段均以“我爱……”开头,从“人民”“文化”“语言”三个浓缩了爱国情感的具体对象出发,表达了作者的满腔挚爱。12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的总括,又很好地引领下文,由人文过渡到景色。13~25段是第三层,对祖国自然景色的描写在这一层得到重点展示。有对春夏秋冬四季美景的勾勒,有对晨光落日的描摹;眼中景与心中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26~32段是第四层,其中作者选取了家乡的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的瀑布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以点代面,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无限爱恋。

2.明确主旨

这篇描写祖国山川、表现爱国主义情感的散文选取了伟大祖国的多个侧面,用饱蘸感情的笔触,张弛有度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质朴而又崇高的爱国激情,激发起人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3.掌握特色

(1)联想和想象丰富。作者想象丰富,展开自由联想,使文章意境开阔宏大,意象丰富动人。如谈到自然美景,联想到中外名胜;谈到土地,想到狂风、冰雹、霜雪、大火、暴雨、炮弹的摧残,虽历经磨难,祖国依然生机盎然;谈到季节转换,春草、夏女、秋果、雪莲等都是摇曳多姿、耐人回味的。

(2)多重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文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文采和气势。比如“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珠花进发,有如巨龙吐沫”,比喻形象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

(3)写景抒情蕴含哲理,隐含象征。作者写春天的勃勃生机时,将春天永恒、人世沧桑的哲理蕴含其中,如“繁盛的花木掩映着古墓荒冢,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人世有变迁,而春天则永远循环不已,生生不息”。再如,长江发展的历程,象征祖国的发展壮大;大瀑布的雄壮宏伟、奔腾冲击,象征祖国的雄壮、奔腾和伟大。

(三)重点研习

1.除了写祖国的山川美景,文中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

[明确]讨论明确:还写了“人民”“文化”“语言”。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因此,对个体来讲,不仅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

2.课文前两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部分是全文的总纲,点明了文章主旨——爱祖国,爱祖国的美丽风景、山河大地。开篇点题,表明本文主要歌颂的是祖国的大自然的风景,紧扣标题“祖国山川颂”。

3.文章的第3、4段分别运用了什么手法?起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明确]第3段,作者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闻名世界的四大外国风景来衬托祖国山川的壮丽,凸显其伟大。第4段用排比的手法一口气列举了十个富有中国特色的自然景观。气势恢弘,感情热烈,更彰显出祖国自然的博大秀美。

4.第五段说祖国“尽管受了这些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存在着”,这“磨难”可分为哪几类?文中表现出祖国土地的一种什么精神?

[明确]磨难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两类。文章表现出祖国大地历尽沧桑苦难,仍然顽强奋斗,充满对胜利的信念,并最终迎来光明前程的精神。

5.第25-33段中作者写自己生平到过不少有名的风景区时,突出写了黄果树大瀑布雄壮宏伟的气势,这样写有何用意?

[明确]作者写黄果树大瀑布,既写出了瀑布的壮美,更有作者的独特用心:瀑布具有象征意义,它象征着祖国的雄壮宏伟,令人感到我们的祖国也像这大瀑布一样宏伟、壮美,令人振奋。

6.本文在表现作者主观情感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方式?

[明确]本文通过对祖国山川风物的多片段、多角度的描写,表现了伟大祖国的壮美,体现出作者深切的爱国之情。在回顾祖国历史、充满激情地展现今日祖国壮阔美好的景象的过程中,痛苦与幸福相伴,热爱与奉献共存。作者使用了大量直抒胸臆的句子,爱国之J隋有时似汹涌澎湃的瀑布倾泻而下,有时又似清幽素雅的小溪缓缓流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课后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哺育(bu) 雪橇(qiao) 铁骑(qi) 丘壑雷鸣(he)

B.晨曦(xi) 铿锵(qiang) 涟漪(yi) 折戟沉沙(ji)

C.轻俏(qiao) 蹒跚(pan) 遐思(xia) 飞流急湍(chuan)

D.耸峙(shi) 盎然(ang) 婆娑(suo) 广阔无垠(yi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抚摩 江湖沼泽 粉妆玉琢 心旷神怡

B.冲涮 云蒸霞蔚 翠锦斑斓 曲折盘旋

C.翱翔 婉转悠扬 亭亭玉立 一泄千里

D.度假 林阴小道 促膝談心 震耳欲聋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 )的黄土高原,有草树( )的西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有( )的黄河,有( )的扬子江,有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有海南岛的椰林碧海,有西北诸省的( )的青青的牧场,还有说不尽的江湖沼泽……

A.茂密 莽苍 一泻千里 浩浩荡荡 广阔无垠

B.莽苍 茂密 浩浩荡荡 一泻千里 广阔无垠

C.莽苍 茂密 一泻千里 浩浩荡荡 广阔无垠

D.茂密 莽苍 一泻千里 广阔无垠 浩浩荡荡

4.以“夏日的风”为对象,仿照下面这段话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期盼着晨曦。果然,红光满面的太阳出来了,它愉快地抱吻着每一枝树梢,发出金色的微笑。

答:__

5.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然后写出三个关键词。

今天中国独特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直接源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在开放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不但摆脱了民族生存危机,而且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这时的爱国主义应当注入新的因子和意识。它不再应当仅是一种内聚型的强烈感情,不应当是封闭的、种族的、排外的,而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即开放的世界观、积极的进取心、正确的价值观念。

答: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装束。春天,它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夏天,它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秋天,它穿着金黄色的庄严礼服;冬天,它换上了朴素的雪白长袍。

(2)大自然的季节的变换,促使着新生事物的成长。

(3)这是春天的消息:你瞧!树枝上已微微露出了一些青色,窗子外面开始听得见唧唧的虫鸣了。我知道又一代昆虫,正在以我所熟悉的语言庆祝它们新生的快乐。

(4)碧油油的春草是多么柔软、茂盛和充满着生机啊!它青青的草色,一直绵延到春天的足迹所能达到的辽远的天涯……

(5)因此,草比花更能引起人们的许多联想和遐思。

(6)繁盛的花木掩着古墓荒坟,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人世有变迁,而春天则永远在循环不已。

(7)夏天的清晨,农村姑娘赤着脚,踩着草上的晶莹的露珠,走到银色的小溪里满满地汲了一桶水。云雀在天空歌唱,霞光照着姑娘的鲜红的双颊。

(8)这是多么纯朴的劳动者的美啊!

(9)秋天,到处是红红的果子,翠锦斑斓的树叶。

(10)在冰峰雪岭下不也能开出雪莲来吗?你看它是否比荡漾在涟漪的水面上的睡莲更娇艳?

(11)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企盼着晨曦。果然,红光满面的太阳出来了,它愉快地抱吻着每一枝树梢,发出金色的微笑。

(12)黄昏蹒跚在苍茫的原野里。最后看见它好像醉汉似的颓然倒下,消失在黑夜里了。明早起来一看,它早已无影无踪,只看见万丈红霞捧出了初升的太阳。

6.选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格?试举例说明。

答:__

7.为什么“草比花更能引起人们的许多联想和遐思”?

答:__

8.“繁盛的花木掩着古墓荒坟,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答: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A.骑,音ji;C.湍,音tuan;D.峙,音zhi)

2.A.(B.涮-涮;C.泄-泻;D.阴-荫)

3.C(茂密是指植物生长得茂盛繁密,适合形容草树;莽苍可形容迷茫的郊野或原野,适合题意;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势奔腾直下,适合黄河的水流特点;浩浩汤汤指水势壮阔的样子,适合长江的水流特点;广阔无垠可形容任何广阔的地方,可用于此形容牧场)

4.夏日的风像一个淘气的小孩,一会儿神清气爽,送来凉风习习,轻抚着我们的脸;一会儿满脸恶气汹汹,掀翻了瓦房的顶,拔起了大树的根;一会儿又扭着腰肢和杨柳跳起了伦巴。

夏日的风耍起了野,见谁不顺眼就与谁作对,这不,它跟王大叔结仇了,寻找时机,狠狠地报复了一番,把王大叔辛辛苦苦搭起的大棚撞翻了身。

5.开放时代

爱国主义

深沉理性

6.比喻、拟人、排比。

7.草比花最先感受到春的气息,并且是有春的足迹就有草的生长。

8.人世可以有变迁,但春天永远循环不已,并且充满着生命力。

猜你喜欢
山川形容祖国
山川依旧 风味不改
你会形容吗
退耕还林还草 再造秀美山川
退耕还林还草 绿了山川 富了百姓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山川
一干二净
用一句话形容你有多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