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代忠
【文章摘要】
企业社会资本概念的演进历程,其实质是不断借鉴社会资本理论核心概念的过程。其测量法也来自于社会学的个人网络测量法,但因研究需要而呈现多样性,目前常用测量方法是替代测量法和直接测量法。企业社会资本概念界定已取得共识,但其测量方法多样化制约企业社会资本理论在企业管理实践层面的进一步运用。
【关键词】
企业社会资本;概念;测量法
社会资本的概念自汗尼凡(Hanifan,1916)提出以来,吸引了大批社会学、管理学界诸多学者的注意,纷纷从概念界定、测量等领域加以研究,其研究领域已从微观人际关系网络扩展到较为宏观的社会经济运行层面,并延伸到企业层面,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尚未达成共识,确实很有必要对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及测量方法加以梳理。
1企业社会资本概念的演进
1.1社会学视野下的社会资本研究
最先对社会资本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P. Bourdieu,1986)。他认为:与有形物质资本相对应的是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也是积累劳动的一种形态,具有物质资本的一般属性,既有自身的权利所有人,也能够获取相应的利益和资源。因此,布迪厄提出“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资源的总和,既包括真实资源,又包括虚拟资源,既包括实际存在的资源,又包括潜在未发生的资源,是一种资源的集合体,其产生是由于拥有制度化关系,而且包括此关系形成的网格。”在布迪厄眼中,社会资本是一种比较稳定、制度化和可持续的社会关系网络,该网络存在于行动者的亲属、职业、组织、邻里等社会关系之中,并且这种网络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源,通过制度化的网络关系和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加以保障强化。从中可以发现,布迪厄对社会资本的研究视角为社会关系网络及资源,研究侧重点在于社会资本产生及转化,对其功能效用很少提及,故实用性有所欠缺。
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James S.Colman,1988),从功能角度对社会资本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并自成体系。他认为,“社会资本的定义由其功能而来,它不是某种单独的实体,而是具有各种形式的不同实体。其共同特征有两个,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种要素组成,而且为在社会结构中个体的某些行动提供便利。和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是生产性的,是否拥有社会资本,决定了人们是否可能实现某些既定目标”。他还进一步指出,“社会组织构成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为人们实现特定目标提供便利;如果没有社会资本,目标难以实现或必得付出极高的代价”。科尔曼还指出: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具有三大特性,即社会资本具有不可转让性、公共产品性和生产性。从中可以看出,科尔曼在对社会资本界定时并不局限于行动者自身,而是把个人和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突出社会资本的社会属性,为罗伯特·普特南在社会资本概念中引入“公民参与合作”的动态维度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弗朗西斯·福山把“社会规范”纳入社会资本研究范畴做出了贡献。
林南(2005)在总结归纳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社会资本,作为在市场中期望得到回报的社会关系投资,可以定义为在目的性行动中获取的,或被动员的、嵌入在社会结构中的资源。这表明,社会资本是一种外在于行动者的资源,并且这种资源镶嵌于社会结构或者社会关系网络之中,只有当行动者为了获取某种利益才会对社会资本加以利用。
1.2管理学视野下的企业社会资本研究
社会资本管理学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企业理论、组织理论等方面。在管理学界,Burt(1992)是最先把企业用作社会资本分析客体的学者,他认为企业社会资本就是企业内部、企业内外部之间的关系。Nahapiet和Ghoshal(1998)认为企业的社会资本应该是“企业〔包括其内部成员〕占有的关系网络中、通过关系网络可获得的、来自于关系网络的实际或潜在资源的总和”。Leenders及Gabbay(1999)认为企业社会资本是“企业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所获得的能够促进其目标实现的有形或无形资源”。以上学者研究的立足点都是关系网络中的资源,与布迪厄对社会资本的研究是一脉相承的。
国内研究者比较知名的是边燕杰、丘海雄(2000),他们认为:企业社会资本主要指企业通过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和社会联系涉取稀缺资源的能力。强调“企业不是孤立的行动个体,而是与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发生种种联系的企业网络上的纽节”。这种基于“能力”为研究重点的企业社会资本观念与科尔曼的观点有一定关联。
尽管管理学界中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对企业社会资本加以定义,其本质都是强调社会关系网络、社会结构、资源及获取能力等核心概念,不过都是借鉴了社会学界界定社会资本的核心概念。
2 企业社会资本测量法
随着企业社会资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比如信任、关系、网络和规范等因素,得到了学者们的一致认同,推进企业社会资本测量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由于社会资本的核心概念都是一些难以定量化的抽象性概念,再由于研究者基于自己研究视角对企业社会资本的不同界定,导致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一直无法在社会中加以实施,学术界目前还没有找到一致公认的测量方法,但这并没有阻碍学者们的不断探索。目前常用测量方式是:一是替代测量法,二是直接测量法。
2.1 替代测量法
替代测量法,即用对企业内部个人层面社会资本的测量代替企业层面的社会资本测量;也是社会学界常用的个人网络测量法在企业中的运用,通过对企业中内部人员(经理或企业家)社会关系网络的规模、网顶、网差、网络构成等四个纬度加以测量,综合测算出个人社会资本总量,并以此代替企业社会资本总量。
国外研究者常用企业经理与其他经理的关系、与政府的关系、是否担任协会领导等指标来测量企业社会资本(Peng,2000;Acquaah,2007)。
边燕杰、丘海雄(2000)是国内对社会资本进行研究并加以测量的先行者,他们通过考察企业法人的横向、纵向和社会联系来替代企业的内部及外部联系,并借以测量企业社会资本,三个指标分别为:①企业法人代表是否在上级领导机关任过职,②企业法人代表是否在跨行业的其它任何企业工作过或担任过管理、经营等职务,③企业法人代表的社會交往和联系是否广泛。徐尚昆(2009)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特有文化背景和制度安排,采用横向联系、纵向联系、社会网络和信任四个纬度来作为企业社会资本的衡量指标。
但刘林平(2006)对边燕杰的研究提出质疑,他认为:企业法人代表的社会联系并不等同于企业的社会联系,企业法人代表的社会联系或社会网络不一定为企业所用,只有有效使用的社会网络才是社会资本。因此,他从生产投入的角度来测量企业的社会资本,可以用花费在社会关系上的费用来测量企业社会资本的投入。
2.2直接测量法
在对企业社会资本的直接测量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和量表测量法。在社会资本量表测量法中,最为出名的是世界银行的SCAT(Social Capital Assessment Tools)多维度测量法,目前运用的是SCAT改进版,即A-SCAT。该量表采用了7个问题测量结构型社会资本,11个问题测量认知型社会资本,包括与组织联系、集体行动、参与公共事务、社会支持、社会凝聚力、归属感、信任和互惠等维度。Grooteart又在此量表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资本综合问卷(SC-IQ),从6个维度对社会资本进行测量。
国内最先对企业间合作程度加以测量的是张其仔(2000),他认为企业社会资本主要有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管理层之间关系三种类型[]。Nahapiet和Ghoshal(1998)从结构、关系、认知三个纬度来对企业社会资本加以考察,韦影(2007)在此基础上对结构纬、关系维、认知维加以测量,其测量指标分别为:结构纬度主要关注网络存在与否、网络结构及联系强弱;关系纬度主要包括通过创造关系或经由关系获得的资产,包括信任与可信度、规范与惩罚、义务与期望、可辨识身份等;认知纬度主要指提供不同行为主体共同理解的表达、解释和意义系统等资源,如语言、符号和文化习惯,以及组织的缄默知识等。蒋天颖等(2010)将企业社会资本分为社会网络、信任、共同愿景等三个纬度,共用14个题项进行测量。赵瑞等(2012)在Westlund H(2003)把企业社会资本分为内、外两部分的基础上,从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层次来构建企业社会资本,内部企业社会资本主要由企业家、管理层、员工三个层面构成,外部企业社会资本由企业融资、投资、生产、销售、协调等能力构成。
3 结论
对于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的界定,管理学界主要吸取社会学界的研究成果,对企业社会资本的构成要素基本达成共识,其内容表述也是大同小异,争议性不大。
管理学界研究主体是企业,企业虽由个体组成,但不等于个体的简单相加,涉及到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因此,目前企业社会资本的研究主体观有:一是把企业本身当作社会资本的研究主体;二是个人主体观,即把企业内部个人当作企业社会资本的行为主体,认为企业社会资本就是企业内部个人总体社会资本总和;三是企业个人混合观,认为企业社会资本既包含企业作为行为主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也包含企业内部重要人物所拥有的社会资本。正因为研究主体的不一致性,导致企业社会资本测量方式的多样性。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问题有:测量单位如何界定?采用何种方式测量?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社会资本如何相互比较?以上问题制约着企业社会资本理论在企业管理實践层面的运用,这也是目前制约企业社会资本理论体系建立的重难点,也是研究点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厂[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理论[M].张磊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边燕杰.丘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2000(2)
[4]徐尚昆,杨汝岱.中国社会企业责任及其对企业社会资本影响的实证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9(11)
[5]刘林平.企业的社会资本:概念反思和测量途径——兼评边燕杰、丘海雄的“企业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