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理论下对鲁迅文学翻译策略转变的解读

2014-04-29 01:10:38梁海波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解读鲁迅

梁海波

摘要:偏见理论作为一种常用的艺术现象,是从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的偏见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通过这种方式的整体运用,能收到有效的结果。在文学作品的整体结构与艺术追求之中,运用偏见理论,并结合归化与异化策略的应用,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本文将围绕鲁迅翻译活动,分析偏见理论整体发展的相关方面的知识,并阐述偏见理论下对鲁迅翻译策略转变的解读,将鲁迅翻译作品以及创作意识更好地融合知识的发展,形成个性化的發展趋势。

关键词:偏见理论 鲁迅 翻译策略转变 解读

鲁迅曾经从事过翻译活动,尤其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以及历史语境的发展中,鲁迅采用先归化后异化的翻译方式,并对译者主体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整个翻译活动中形成个性化的翻译艺术,这些主流作品的整体风格,为偏见理论下的翻译作品提供坚实的需要。

一、阐述偏见理论的发展以及运用特征

(一)偏见理论的整体发展。伽达默尔认为,“偏见”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先于个人,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然而毕竟“偏见”不同于错误,所以应该有“偏见”的合法地位,它是经过历史的选择在传统中保留下来的,因而“偏见”的作用是积极的而非消极的,正是“偏见”成为我们全部理解的前提和出发点,它为我们提供了历史的视界,这就是其由理解的历史性而引申出来的“合法的偏见”的思想,这一思想显然有其积极的意义。

(二)偏见理论下的翻译艺术。通过采用偏见理论的艺术运用,在翻译策略上,打破传统的硬译手法,融合译者的主观色彩,并将这种文学艺术置身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之中,形成主观翻译的从属地位,尤其是体现出译者的主观心理,结合知识的掌握情况,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理论背景,将译者主体活动与作品本身形成精准的配合,尤其是形成贯穿整个作品的主题表现,这些技术的巧妙运用,不仅仅体现在译者对原文的把握上,也包含有层次角度的本体体现,尤其是从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偏见理论来看,更是为翻译作品提供坚实的整体需求,所谓的偏见,是指在理解的过程中人们无法根据某种特定的客观立场,超越历史时空的现实去对所要理解的对象进行比较客观的理解。但他认为合法的偏见是历史所赋予的,具有正面意义,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而对于后天习得的目的偏见,他认为必须通过意识去克服它,这样才能形成更好的发展模式,而对于作品的整体翻译,正是这种理论下的翻译策略,成为了鲁迅翻译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分析鲁迅文学翻译作品与译者之间的有效联系

(一)汉语主题的转换。在鲁迅翻译的作品中,由于受到外国文学作品的影响,尤其是一些杂文、小说之类的文章,鲁迅自我感到在汉语主题中浸泡的时间太长,难以找到相应的艺术看点,于是就转向对外国作品的翻译,这些主流翻译作品的出现,也正是鲁迅内心感受的一些真实体现,尤其是在他看来,新的文艺,全新的创作视角,能形成一种偏见理论下的个人魅力,这些重视翻译作品的现象,能巧妙地看出作者的真实内心,现代理念下的个体化文字或许难以置换这种病态形势下的语言,因此,通过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特色,融入鲁迅的自我心理意识,在翻译的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翻译策略,进而形成全面的翻译特征。从鲁迅翻译的很多部作品来看,这些都充分展示出鲁迅在不同语境以及时代背景下的差异性翻译,在揣摩鲁迅心理的同时,他所选择的翻译作品给人更多的艺术感悟,所翻译的三十几册作品,思想斑驳,艺术魅力充足,文体不同,都具有丰富的时代感和内容的丰富性。

(二)文学翻译作品的整体分析。从鲁迅翻译作品的整体来看,具有深厚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这些翻译作品虽然比不上鲁迅原创的作品,但是带给人们的精神享受还是依旧存在的,大致看来,他译介的作品有以下几类:一是短篇小说(包括童话、科幻作品),二为随笔,三是美术史著作,四是美学专著,五为长篇小说,六为剧本。不过他不曾涉及的外国著作很多,像考古报告、哲学专著、电影评论、史学理论,都没来得及动手去译。但这些思想对他的暗示毋庸置疑。他一面翻译,一面结合中国的实际发表言论。我们不看这些译作,就不能了解一个全面的鲁迅。实在说来,没有与外国艺术的碰撞,就没有鲁迅的诞生。因此,从这些艺术角度来欣赏鲁迅的文学作品,在体会不同感受的时代背景下,能巧妙地构建出鲁迅思想的整体分析,对于我们研究鲁迅的人格魅力以及文学作品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探讨偏见理论下对鲁迅翻译策略转变的解读

(一)归化与异化的整体统一。在鲁迅翻译策略的应用中,归化与异化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是促进整个文学作品整体进步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鲁迅通过采用偏见理论的技术应用,在作品翻译中既有中国文化的元素,又能看到众多的外国要素,形成这种矛盾统一的整体优化。尤其是充分考虑在外国剧作翻译的艺术处理上,加强异化与归化的处理,从多方面进行适度并存的翻译策略,这些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翻译的过程中,鲁迅将外国作品的主题思想进行了复写,形成个性化的综合语言,既能忠实地再现原作的整体风格,又能将这种风格与笔调带有浓厚的异国风情,在整体的翻译中,采用异化的手法,既有整体通顺部分,又能巧妙地进行作品翻译,译者在语言的表达过程中,对于文本采用何种方式,要综合考虑相关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俗,突出对整个作品的艺术魅力,在全面升级的发展背景下,构建更为优秀的翻译技巧,在主观思想的影响下,融合现代作品的创作风格,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归化与异化的整体发展,推动翻译策略的全面实施。

(二)传统因素的巧妙融合。作为有着重要影响的伟大文人,鲁迅作品的艺术魅力是家喻户晓的,尤其是在创作的过程中,将整个作品的翻译与文化特色融合在一起,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特色。与中国的传统以及现代的文化因素结合在一起,进行了异化的策略应用,同时也有更多的归化色彩。将外国作品与归化、异化巧妙结合,同时它也是一种对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而处于边缘地位的运用也能通过归化的策略而更被观众所留意,他们的努力也更能被认可,提高整体的效率,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在翻译技术的运用上,融合中西文化的结合点,将现代家庭生活完美地呈现出来,将能更好地发挥出外国作品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同时,也能适应中国文化的特色需求,更好地展示出外国作品的种种特色,迎合中国人的心理,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

(三)偏见思想的影响力。在鲁迅翻译策略的艺术运用中,译者的主观生活有着很大的偏见效果,这些都与鲁迅一生的遭遇与生活背景是分不开的。鲁迅所介绍的作品,几乎都是心灵深处的喷吐,或直面现实,或拷问内心,显出精神的深。而且他绝不以士大夫的口吻叙述和转述对象世界的思想,一直试图转化出新的语序和新的逻辑表达方式。越到晚年,他越自觉地和自己旧的表达习惯相背离,译文也越苦涩难懂。他试图创造出严明的语句,希望以此增添汉语表达的丰富性。而鲁迅在思想和审美上,向来是反常态的,因为恰恰是非常态的存在,可以超越人的感觉阈限。这些整体文学映像,呈现出来的是更多的艺术表现,能给人一种更多的艺术感染力。因此,从这些翻译作品的整体来看,都能给人一种更加精致的念头,既能让人感受到鲁迅的伟大,也能感受到外国文学带来的冲击力。

(四)策略转变的艺术魅力。在鲁迅作品的整体展示中,这些活生生的文学作品,呈现出的都是既有技巧性的翻译,也有综合特征的表现,从这些文学作品的功能表现中,归化与异化的处理技术,一丝不苟的遵循主流创作的主题,通过风趣幽默的场景显示,同时在翻译中,将现代化语言与传统文化等进行细化,形成语言环境的整体交错使用,让不同角色都能诠释出一种完美的艺术特色。通过归化与异化的人文环境处理,形成鲜明的艺术效果,将情景喜剧与生活化喜剧放置在口语化、现代化的语言环境之中,更具备有鲜明的个性特色。这些偶能为鲁迅翻译策略的转变提供厚实的文学基础。

四、结语

由于受到不同历史时期以及环境背景的影响,鲁迅作品的艺术魅力通过翻译策略的转变,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尤其是在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之中,融合现代化的创作技巧,将表达方式、语言组织、语言风格等形成各种方式的表达,更好地推动翻译的主流性,对于整个作品的发展都有着强大的推动力。通过对鲁迅翻译作品策略的整體解读,可以更清晰地掌握鲁迅作品的主题风格,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分析鲁迅以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语

参考文献

[1]段宇晖.略论国际旅游中的文化休克与语言翻译的适应[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2]李征臻.网络美剧字幕翻译的归化与异化[J].青年文学家,2012(04).

[3]丁雪莲.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归化法和异化法的运用[J].现代交际,2012(05).

[4]谢丽娟,李琳.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及翻译方法[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猜你喜欢
解读鲁迅
鲁迅,好可爱一爹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44
鲁迅《自嘲》句
鲁迅看书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00:03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36:18
解读日本摄影家植田正治的摆拍写实现象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鲁迅的真诚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海峡姐妹(2015年10期)2015-02-27 15:13:26
早期受控之鲁迅的翻译选择
外语学刊(2011年3期)2011-01-22 03: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