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雪
【写作目标】
1.了解什么叫细节描写。
2.学会在文中进行恰当的细节描写。
【技法指津】
作家李准说过:“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起着同样的作用。”细节描写犹如点睛之笔,运用得好,往往就能收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艺术效果。
一、抓住人物特征,尽显人物风采。
在文学作品中,细节描写可以是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也可以是人物所处的环境中的一草一木、一来一往。因此,在塑造人物时,同学们务必要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节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活动。如阎连科在《打》中的描写:从初一到初五,父亲没有给我脸色看,更没有打我和骂我。可到了初六,父亲问我偷钱没有。我说没有,父亲便厉声让我跪下了,反复问我偷没有,我仍然说没有,父亲便狠狠地朝我脸上掴起耳光来。我的脸又热又痛,到了实在不能忍了,我才说那钱的确是我偷的,全都买了烧饼吃掉了。然后,父亲就不再说什么,把他的头扭到一边去。不看我,可等他再扭头回来时,我看见他眼里含着的泪。
在塑造父亲这个人物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对儿子严厉的人;但有一个关键字——“扭”,让我们一下子看到了父亲“眼里含着的泪”,那是一个父亲在面对不争气的儿子时内心的慈爱。
二、妙用特殊道具,深化性格特征。
高尔基说过:“应该采取微小而具有特征的事物,制成巨大的和典型的事物——这就是文学的任务。”这个能够制造成“巨大的和典型的事物”的“微小而具有特征的事物”,便是细节。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便通过一些不为人所注意的细节,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我从通讯员背后看去,他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不是伪装,而是“装饰点缀”,这反映出通讯员活泼的性格特征,同时也是对他那颗年轻而火热的内心的真实写照;而当通讯员回到团部时,“我”又一次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这含蓄地表现了我们的战士在面对战斗时毫不畏惧的革命精神。这两处细节描写,揭示了通讯员美好的心灵,为下文其舍身救人之举作铺垫。
此外,同学们在写作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写作,变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就能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并使细节变得更有美感。
【牛刀小试】
希斌三闹蝎子窝
□张希斌
我叫张希斌,是一个戴着眼镜的初中男生,相貌普通,猛然一看,给人一种老实憨厚的感觉。但你如果能看到我那厚厚的镜片反射出的寒光,就会立刻联想到一种狡猾的动物——狐狸。看到这里,你该知道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了吧。
有一年夏天,我大清早起来发现有一只大蝎子正在我拖鞋边绕圈,吓得我嗖地一下跳起来,抓起鞋就乱拍起来。那只蝎子知趣地向墙角爬去,然后不见了。我这才发现原来是我家墙角的一个裂缝成了它的藏身之处。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我决定除此大害。
我先用一根筷子在那个蝎子窝里翻江倒海地搅,不一会儿就把蝎子给弄出来了。我一急,伸手就去抓,结果差点被蝎子蜇到,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它又逃回了老窝。
临近中午,我又开始用筷子捅,可那只蝎子却死活不出来。我就使出了一招撒手锏,拿录音机播放从电脑上下载的老鼠叫声的音频,利用老鼠“吱吱”的叫声引蝎子出来。可惜的是,估计蝎子已经上了好几次当了,我愣是连个影儿都没见。
下午的时候,我真的没有招了,就把暖水瓶对着那个缝,往里浇水。大半瓶开水浇进去后,那只蝎子慢慢地漂了出来。乘它还没有站稳脚跟时,我便拿起棍子,一边敲,一边踩。我先是轻轻地敲击蝎子的四肢,等它跑不了的时候,便脱下鞋来把它拍成了“一个平面图”。我大笑三声,这只讨厌的蝎子终于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晚上,我弄了点石灰泥,把家里的大洞小洞全填了个遍。晚上本来应该睡得很香才是,但我却怎么也睡不着了。我心想:蝎子虽然有毒,但终究还是敌不过人的狡诈。可是,动物应该是我们的朋友,我怎么就偏偏忘记了这句话呢?
点评:这篇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把一个“狡猾、心急、顽皮”的孩童形象展现出来。比如“我”拿起棍子,一边敲,一边踩,轻轻地敲打蝎子的四肢等这些动作细节均体现出作者狡猾的一面;晚上本来应该睡得香才是,但“我”却怎么也睡不着了,这个心理细节描写,则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狡猾背后的善良与反思。
【误区警示】
一、不是所有的人物描写都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细节描写,究竟用不用、怎么用,还是要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以服务主旨、突出人物性格特点为目的。
二、细节是为人物、事件而服务的,不能为了写细节而影响主要人物、事件的写作。
【延伸训练】
请以“我的同桌”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思路点拨:这篇作文要能选取那些最能体现同桌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例来写,突出表现同桌不同于其他人的个性特征。在写这些事件时,对那些能体现描写对象个性的部分应注意恰当运用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从而进一步塑造出人物的形象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