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游记》对宗教世俗化的影响

2014-04-29 14:15严澜
青年文学家 2014年32期
关键词:世俗化宗教西游记

摘  要:《西游记》作为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是对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和佛教、道家以及儒家文化等都具有密切的关系。宗教的世俗化过程是指其基本要素逐渐的社会发展中失去了原有的重要地位,在社会系统中逐渐的边缘化,社会运动更加的理想化。《西游记》将儒释道杂糅在一起,全然没有对原始宗教的虔诚,这和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西游记》与宗教世俗化的研究,对于了解现代宗教以及宗教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西游记》;宗教;世俗化;影响

作者简介:严澜(1975.4-),女,籍贯:江苏无锡人,职称:讲师,学位: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2-0-02

宗教作为特定社会时期产生的意识形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原始宗教经过了千百年的变化,一直到近代工业文明世俗化的变化,都是宗教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意识形态,往往受到社会经济的影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宗教也在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并且逐渐地走向世俗化。《西游记》包含了丰富的佛教和道教的内容,和宗教的世俗化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对于宗教的世俗化也具有深刻的影響。

一、《西游记》中的宗教意识

《西游记》出世之后研究者各执己见,有人认为是一部佛教著作,有人认为是一部道教之书。《西游记》作为一部以宗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其中的宗教思想和宗教意识非常浓厚。要想深刻的理解《西游记》中的宗教意识,有必要研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在吴承恩生活的时代,在政治生活中道教受到了统治者的欢迎,佛教被抑制,所以《西游记》中要比较多的批判道教的内容。在嘉靖皇帝的时代,嘉靖为了追求长生不老,迷信道士与道术,而且花费了大量的人力与财力,全然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西游记》正是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产生的,它对道教进行了无情的讽刺与批判。例如在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需要妖怪,感受到了许许多多光怪陆离的事情,这些妖怪的首领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往往不惜伤害其他人的生命,使人民生活在黑暗中。例如在比丘国,国仗白鹿精怂恿皇帝吃小孩的心肝;在车迟国象征着道教最高代表的三清被抛进了刨坑,并且说到“你平日家里受用无穷,做个清净道士,今日里不免享些秽物,也做个受臭气的天尊”,由此可见吴承恩对于道教的厌恶程度。

《西游记》创作的原型是唐代佛教高僧玄奘西行印度求经的历史,所以其原本有着弘扬佛教的本意和思想;同时吴承恩又联系现实,将偏离现实中的种种事件融入了其中,增添了作品的趣味,同时也达到了针砭现实的目的。但是吴承恩对于佛教也不是一味的奉承,在批判道教的同时也对佛教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揶揄和讽刺。《西游记》作为一部以佛教历史、传说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其故事的发展都和佛教具有密切的关系。作者对于菩萨和西天诸佛的成功塑造,反映了作者对于佛教的认识既入世又批判。吴承恩扬佛抑道的思想非常明显,对于道教处于居高无上的地位相比,西天的佛祖和诸佛们都重视修行,而且具有是非观念,能够认识人才并且善于利用人才,并且关心一般百姓的生活。

二、宗教世俗化的特点分析

宗教作为社会文化中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主要由宗教组织、宗教意识、宗教礼仪和宗教法器等基本要素组成。宗教的发展和变化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在宗教的变化过程中,其基本要素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呈现出了世俗化的特点。

1.宗教意识的世俗化。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物理和生物学方面的进展,大大地提高了人类对于自然中的不可知事情的解释进程,人类也对于自然现象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宗教意识包含了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宗教作为调整人类心理状态的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对人们的精神状态施加影响。在现阶段宗教不仅作为人类一种宗教信仰的支柱,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情感的寄托,通过对人们进行心理抚慰,达到平和的效果。

2.宗教组织的世俗化。现代社会人们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更加的频繁,其方式也逐渐多元化,宗教过去的封闭性和神圣性得到了一定的减弱,这种表现比较明显。例如著名的少林寺已经从社会上招聘了一系列的专业高学历人才来协助寺庙的发展,帮助少林寺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同时也偶不少佛教寺院主动地将寺内的僧人送到相关的院校中进行专业培训,还有不少寺庙主动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将寺院改成观光旅游的场所。还有很多宗教组织独立经营,这样使不少宗教组织成为了潜在的金融集团。这种现象具有愈演愈激烈的趋势,从这种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到经济活动对于宗教世俗化所带来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对于相关宗教从事人员的观念带来的影响。

3.宗教礼仪与行为的世俗化。宗教礼仪和宗教行为也受到了世俗化的影响,例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少宗教中的禁忌与条例都受到了人们的挑战,其过程也大大的简化或者消失。例如在《西游记》中,作者借助孙悟空对佛教中的诸神进行了无尽的嘲讽怒骂,这在佛教旺盛时期是难以想象的。同时这种行为又进一步的加速了宗教的世俗化进程。宗教行为与礼仪作为宗教意识的外化,是贯彻宗教意识的有力手段,但是也受到时代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其功能也逐渐的削弱。例如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在传习宗教内容的过程中已经逐渐的依赖现代通讯工具,通过电脑传送经文等,都反映了宗教的世俗化对宗教行为的影响。目前宗教世俗化对于宗教礼仪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部分宗教禁忌已经消失,大部分禁忌管理都比较宽松,而且宗教戒律也比较松散,宗教的仪式也受到了人们对环境、生活等限制而大大的简化。坚持去宗教场所的信徒也在不断地减少,一些年轻的信徒更容易被现实生活所吸引,他们也能够借助现代通讯手段了解宗教活动,因此宗教世俗化已经表现在了宗教的各个方面。

三、《西游记》对于宗教世俗化的影响

1.小说中的宗教世俗化的表现。《西游记》故事中的主干内容是师徒四人为了正果,在取经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面临了一系列的妖魔精怪。这些妖魔精怪可以分为道教系统和佛教系统。其中的很多内容都反映了作者对于宗教的不以为然的态度,吴承恩本人并不是虔诚的佛教徒或者道教徒,所以在世俗的眼光中,宗教就是这样的充满随意性。这种随意性表现在取经过程中,唐僧师徒以及诸佛、诸神面对妖魔精怪的态度,首先太白金星、天上的诸位神将以及武当山的天尊等等为唐僧等人出力。南海观音为了考验唐僧师徒取经的决心,请黎山老母、普贤等下山化为美女,而黎山老母作为道教的神祇,普贤作为佛教中的菩萨,作者将两者放到一个场合中一起出现,打破了宗教之间的间隔,反映了传统原始宗教在人民心中已经没有了遥不可及的地位,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来随意的安排和摆布,而其结果也没有受到佛教徒或者道教徒的责备,说明了这种世俗化的现象已经被广大人民所接受。

2. 小说对世俗化的影响。通过对《西游记》研究可以发现,它和宗教具有密切的关系,甚至《西游记》之所以能够产生就和宗教的宣传具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在敦煌发现的《唐太宗入冥记》可以认为是目前发现的和西游记中的故事内容具有直接密切的关系,而吴承恩将其加工之后成为独立的艺术品,但是《西游记》仍然印上了深刻的宗教思想。通过吴承恩对于菩萨和诸佛的塑造,可以看到作者并不是有意的宣传宗教思想,只是希望借助宗教故事来映射现实社会,这也是作品的伟大之处。通过赋予这些宗教人物的世俗化气息,让读者看到所谓的神仙也不是十全十美,他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着自己的自私自利。《西游记》通过一系列的故事和人物的对话,通过世俗的语言,将这些一般百姓觉得高高在上的宗教人物从神圣的祭台中拉下来了,让人民能够看到一个真实的宗教社会,使宗教人物的光环在世俗社会中消失殆尽。《西游記》虽然是以宗教为题材的小说,但是在书中有不少内容却对宗教充满了嘲讽,并没有表达足够的对宗教信仰的尊重。本书的主线是以佛教故事为主,并且对佛教推崇备至,例如在第八回和第十二回中都集中表达了对佛教的颂扬。但是当唐僧等人到达灵山,需要拜见佛祖时却受到了诸佛的责难,被索取“人事”,此外佛祖也发表了经书不能够贩卖的理论。这对于宗教信仰中的神来说具有不尊重的意味,而且也违背了宗教信仰的要求。但是在《西游记》小说中这种现象被保留下来,并且广泛流传,受到了群众的欢迎,这可以看到《西游记》对于宗教世俗化的影响,传统的宗教在人民群众中失去了神圣的光彩,其意识形态也受到了人们的奚落。这也反映出了人们对于宗教信仰的淡漠,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心灵的表达和心理的调适。在《西游记》中作者多次借助小说中的人物调侃佛祖,例如孙悟空就曾经讥笑如来佛祖是妖精的外甥,认为观音菩萨该“一世无夫”。这种例子在《西游记》中信手拈来,使宗教内容能够随着小说的情节而加以改变,使小说充满了嘲讽的意味,使原来众人膜拜的宗教大神也成了小说中可以任意调侃的对象,反映了人民对于宗教的淡漠。

3.宗教世俗化的发展前景。宗教世俗化是为了不断适应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象,它不是为了自己的灭亡,而且希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能够更加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同时宗教世俗化的发展也越来越剧烈,在社会中的影响也在逐渐地变大。对于宗教信仰来说,各个教派不同宗教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某一宗教要想在世俗化的社会中生存下去,就必须依赖于大量的教徒。因此现代宗教逐渐地向人为主体进行转变,而且和人们的生活更加的密切,更加关心世俗利益,在这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下,宗教的世俗化不可避免的一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肯定宗教世俗化变化的积极效应时,也应当看到宗教世俗化的消极和负面影响,例如其可能被极端人士利用,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部分社会学家对于宗教的世俗化表现乐观,认为其前途是光明的。但是很多神学家则比较消极,认为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就是导致宗教走向衰落和灭亡。

结束语

宗教世俗化是宗教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这是宗教的属性所决定的。在小说《西游记》中已经出现了一定的世俗化的特点,原始宗教虽然还受到了统治者的推崇,但是在人民群众中已经表现出随意性的特点,这在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宗教世俗化并不代表宗教的消失,而且以一种新的形式表现或者才存在。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日益丰富,宗教也表现了个性化和世俗化的特点。为了适应现代教徒的需要,宗教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内容和实现方式,对宗教系统进行改革。它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内心需求,同时也为了解决现代人们所需要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霍省瑞.民间世俗宗教的西行朝圣——《西游记》主题新释[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3):441-445.

[2] 刘玲.《西游记》的宗教观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29(6):15-17.

[3] 刘玲.《西游记》的文化精神[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2,(6):18-20.

[4] 朱俊海.论《西游记》的世俗情怀[J].大家,2010,(14):3-4.

[5] 马晓军.宗教世俗化的表现及其社会意义[J].前沿,2009,(3):79-82.

[6] 庄恒恺.“双翼结构”视阈下的制度宗教世俗化——以汉化佛教若干现象为中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74-78.

猜你喜欢
世俗化宗教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19世纪中晚期英国基督教世俗化原因初探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从福柯“权力话语”视角解读清前期西藏世俗掌政人物传记世俗化倾向
论鸠摩罗什形象的世俗化演变
浅谈唐代敦煌莫高窟菩萨造像世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