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记载着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然而,古代声乐艺术也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色彩斑斓的古代声乐艺术经典作品,成为从事歌唱艺术创作和表演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声乐文化源泉,其中古曲也是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它的发展也是非常显著的。本文对古曲进行了简要的说明,作品《阳关三叠》的演唱风格、艺术处理做出了一些简单的分析,并浅谈了古曲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古曲;阳关三叠;演唱风格;艺术处理;传承与发展
作者简介:蒙晓华,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西安郵电大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 J64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5--01
中国古代声乐艺术根植于广阔的社会生活土壤,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千百年来,声乐艺术与其他传统音乐艺术,如歌舞音乐、戏曲艺术、说唱音乐及民族器乐相互吸收、不断融合,在内容、体裁、风格及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着极其深厚的积累,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然而,中国古代歌曲表现了不同时代的人情世态,反映了不同阶层的意愿志趣,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及独特的审美价值,那么我们就更要重视并演唱好古典诗词歌曲这种远古而来的高雅艺术,要普及发展和保护,应该使其走入寻常百姓之中。
一、古曲简介
古典诗词歌曲简称“古曲”,古曲的歌词一般采用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著名作家的诗词,后配上音乐乐器而形成的一首完整的曲目。古曲一般包括两种曲调,原词原谱是一种,这类作品南宋时期姜白石曾留下来了一些;另外一种也是当今社会我们所演唱的大部分古典诗词歌曲,这类作品是曲子的原谱已丢失,当代的作曲家根据原词配上曲子后而形成的。现在我们听到的王苏芬老师所演唱的古曲《南风歌》,就属于后面这类作品,此曲是现代昆曲名家傅雪漪老师谱写创作而成的。古典诗词歌曲博大精深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值得我们研究与探索,虽然古代的歌曲距离我们较远但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及追随。由于古人在当时的环境下记录方法有限,没有办法保留更多的作品,据统计,现在只有近50首的作品被完整的流传和录制下来。
二、作品《阳关三叠》为例
1、作品内容解析
《阳关三叠》是古典诗词歌曲中的名曲,同时也是一首有争议的作品,剧宋代记载,当时的《阳光三叠》就有三种唱法之多,这首作品流传至今已有多种乐谱及唱法,各不相同各有特色,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都为古琴曲谱。《阳关三叠》为唐代著名琴歌,歌词以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曲》为主。词中的“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渭城”在今陕西咸阳以东。“安西”为古时西域地名。全诗写朝雨浥尘,客舍柳青,已现一种秋惨景象,不待临别赠言,已觉黯然销魂。客舍殷殷劝酒,寒春依依话别,尤见真挚的情谊。作品写别不言别,别情充溢曲间,劝勉中含思念,清丽中现爽朗,全无伤感哀怨、悱恻缠绵的情绪。在中国古代琴歌也被称为“弦歌”,这首作品是著名的琴歌,它是一首自弹自唱,采用古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古典诗词歌曲对于演唱者在演唱上的要求很为严格,演唱者在演唱之前,不仅要熟练整首曲子的演唱技巧,更要对本首作品的内涵深刻理解。因此,笔者在这里提出自己的一点经验,下面主要谈谈《阳关三叠》演唱风格的把握和艺术处理。
2、演唱风格、艺术处理
古诗词歌曲在演唱的时候需要演唱者表达出诗词的音韵美及声韵美。诗词格律中,我们将“平、上、去、入”这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汉语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都为平,三声和四声则为仄。阴平和阳平都是平声的种类。“上、去、入”都是仄声,根据汉语中诗词格律的特点,就需要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对作品细致分析,运用平仄特点,再加上自己本身娴熟的演唱技巧充分的演唱出本作品的音韵美和声韵美。在演唱中同样重要的那就是字正腔圆,那么我们演唱的时候,如何才能做到字正腔圆呢,那么我们需要注意这个“腔”字,腔可以分为字腔和过腔,字腔和过腔在演唱中也有所不同,需要细心处理。在汉语要求中,字腔应为主,过腔应为辅;字腔应为实,过腔应为虚。以《阳关三叠》中的“依依顾恋不忍离”这句为例,分析字腔与过腔的不同处理方法,这句中的“依依顾恋”为字腔,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就需要用声多一些,充分表现出依依不舍的情感,而后面紧接的这个“不”字就是过腔,演唱的时候需要用声少一些,应该虚唱,体现出无奈的离别而造成的不舍之情。要想成功的演唱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者还需要做好唱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首先,细致的了解整首歌曲;其次,掌握该曲的情感及词曲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最后,运用娴熟的演唱技巧充分的表达出歌曲的情感。不管什么样的曲目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歌曲中去才能成功的演绎一首作品。
三、古曲的传承与发展
古曲的演唱看似容易,并非容易,要想演绎好一首古曲,必须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和修养,自身还需要有较高的文化历史功底,对古诗词及古典音乐具有基本理解的能力。正是因为古曲具有严格的要求而致使古曲的地位一直处于一种孤芳自赏、阳春白雪的状态,这对古曲的发展与传承都有一定的限制,就目前的状态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泄气,我们应该呼吁广大的歌唱学习者和音乐爱好者在平时涉入更多的古曲演唱及学习,加深对我国古代文明的学习,发展和继承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瑰宝,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傅雪漪.中国古典诗词的吟与唱[J].音乐研究,1994.03.
[2]王苏芬.演唱古典诗词的体会[J].中国音乐,1987.03.
[3]张晓农.中国古代声乐艺术[M].北京:中华书局,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