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群女性在北京一家咖啡店演出了话剧《剩下的独白》,反响颇佳,于是组织者决定在大一点的场地加演两场。
报道说,这出话剧呈现了诸多“剩女”的第一手口述,它的成功反映了年轻未婚女性在中国所引发的关注度。
媒体没完没了地报道“剩女”现象,女权主义者对这种歧视怒不可遏,而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相亲及相关产业蓬勃发展。政府也出手帮助“人老珠黄”的未婚女性,教育她们不要挑剔,要懂得施展魅力但不要黏人。
报道称,相比之下,中国真正剩下的人群——男性,受到的关注明显不足。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和重男轻女思想导致如今30岁以下男性的人数比女性多出约2000万。即使所有女性都听取政府的建议不那么“挑剔”,也仍将有2000万男性剩下来。“剩女”是可避免的社会用语,“剩男”则是不可回避的统计学现实。
在接受《南华早报》记者采访时,学者兼作家罗爱萍大谈“剩女”为什么总和高学历高收入女性挂钩。她说,这是因为这一群体往往是具有发展前景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没有听到太多人谈论“剩男”话题。报道说,中国典型的“剩男”生活在偏远和欠发达地区,收入低,前途不佳。因为不能给家族传宗接代,他们被称为“光棍”。他們不是广告商追逐的对象,因此在市场的喧嚣中无人问津。
然而,报道同时指出,“剩男”对中国构成的挑战是惊人的。他们是一系列日益严重的问题的当事人,因为女性这一资源越来越稀缺。把女性称为“剩女”大错特错,不仅仅是从语义学的角度才这么说。
延伸阅读
中国如何解决“剩男剩女”问题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称,当代中国的结婚率正在下降,尤其是在大城市。但是,中国政府认为家庭不仅是社会的基石,也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对于中共来说,剩男剩女问题是一个事关全国的危机。
一些媒体向中国年轻女性传递出的信号是,如果不在学业完成后迅速定好终身大事,她们就会被剩下。虽然大多数社会都重视婚姻,但是婚姻与不动产挂钩如此之紧密的,在中国以外的地方还是很少见的。要结婚,必须购买婚房。中国夫妇在购买不动产时几乎都没有做出平等的财务安排。大多数女性把婚房所有权让给了丈夫。
原因何在?因为这种做法太不浪漫了,也因为相关文书工作很麻烦。结果,在中国最大的四座城市中,大约80%的男性把名字登记在双方共同出资购买的房产证上。显而易见,女性名下没有硬资产导致其在夫妻关系变坏时更加难以脱身。
尽管人们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城市单身女性身上,但真正被剩下却是数以百万计的农村男光棍。在中国经济增长和女性取得成功之际,那些可能成为农村男光棍伴侣的农村女性逐渐离开家乡进城,剩下这帮男性留在农村。如果要更加完整地描绘出中国婚姻市场图景的话,就不能对这些男性的境遇一笔带过。摘自《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