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多来整个能源系统“出事”的官员及高管不下20人。一时间,能源圈几成“腐败圈”,圈内人人自危、噤若寒蝉。
北京月坛南街38号院里那栋高大建筑的顶层有个阳光房,里面配置了数个可供打羽毛球和乒乓球的场地。“发改委和能源局经常组织自己人打球,每周都会固定打几场,有时也会请我们去观战。”有着多年部委跑项目经历的白符凡(化名)说。据说,最近风向陡变——几乎没人打乒乓,全改打羽毛球了。“那是因为江湖上传当年打乒乓的人中有不少被‘干掉了,而至今没出事的那帮人都是打羽毛球的。”于是乎,一些跑项目的人也开始练起了羽毛球。
事实上,今年以来能源局被带走调查的5人中有4人都曾在或仍在电力司(电力处)任职。“当年电力处权力很大,各省做能源投资公司、电站、燃煤电厂都要他们批,就是所谓批电源点。”江苏一家大型火电企业负责人说。他透露,一个项目要通过审批,首先需要拿到发改委的预核准文件,即发改委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函,俗称“大路条”。而要拿到这么一个“大路条”,没有3、5年跑不下来,有些甚至要跑20多年。“对电力司来说,别说一个司长,就是处长权力也非常大,原因在于项目初选要经过他们之手。如果处长认为这个项目不行,甚至都不会往上报。有时,即便司长、局长打过招呼的项目,处长也有可能从专业角度提出否定意见。”该负责人说。
这种情况“就需要费点钱了”,白符凡语带调侃。他举了个20MW电站项目的例子。正常情况下,申报成功的话全部费用至少要200多万。这其中,约75%是花在刚性用途上,如可研报告等;剩下的25%中很多是冤枉钱,如被中介黑、用于灰色目的等。“有些钱是说不清楚的,比如开评审会要请很多专家、领导,每个人都要给费用,有时开一次就过,但有时候就‘老得开会。还有些时候,不是先收,而是后收。项目成了,你再给。给不给那是你的事。你也可以不给,但以后就别混了。”白符凡说。
“过去十年搞电力审批的官员几乎被抓空了。就这几个人,过去十年批出去几万亿,只要占上一点点便宜就数目惊人,更何况他们那几年几乎天天都在干这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吴疆说。
除电力项目审批外,石油、煤炭同样是另一个腐败高发地带。以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来说,一个已流传甚广的段子就是被调查时他家中被搜出上亿元现金,并烧坏四台点钞机。魏本人也因此得到“亿元司长”的诨号。但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一亿元对一个手握大权的副司长来说根本不算什么。相比之下,石油领域的腐败则差异很大——涉及上游的项目,往往和煤炭一样涉资惊人,但下游领域则各有乾坤。
在很多人看来,中央针对能源领域连续打出的反腐重拳,除了要涤清行业生态外,另一大重要目的还是为下一步改革扫清障碍。“本质上,能源反腐就是反垄断,而垄断在经济领域的代表就是利益集团。”吴疆说。而反腐的目的就是为了切断垄断利益集团向经济寡头突变的基因链。为此,需要一场真正的能源體制革命——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要进行电力、油气体制改革的真正原因,而反腐则为此做好了铺垫。从这个意义而言,一系列的反腐行动就是给这场革命扫清障碍。摘自《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