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工商局暂停了一项干部人事任命。由于其他干部的实名举报,娄底市工商局副局长阳姣莲被暂停任命为正职。今年5月,山西大同市原副市长靳瑞林,在被拟提名为市级正职领导候选人后被宣布违纪违法。在此之前,网络上关于靳瑞林滥用职权的举报不断,但偏偏在“往上走”的关键时刻跌了一跤……
有专家表示,升迁路上的“拟提拔期”,往往也是某些问题官员的“危险期”。官场生态在这一时期的投影,往往颇具戏剧性。
“身边人”实名举报的威力 “对线索不清的匿名信和匿名电话,公示期间不予受理。”这句话通常都会出现在各级干部的任前公示公告上。西部某市纪委信访室主任称,这就表示,除非是证据确凿的、且有人愿意为之负责的“猛料”,其余举报更可能被“酌情处理”。在这段“危险期”内真正对官员产生影响的,正是那些“坐实”的材料。而“证据”提供者,则是与被举报官员有利害关系、工作或生活上有来往的人。
杨琨在落马前,曾被外界认为是农行董事长、行长的热门人选。2012年4月,正当其被推荐为董事长、行长候选人之际,有人实名举报杨琨涉“蓝色港湾”一案,据中国经济周刊的报道,这一举报就来自内部。
有时举报其实是报复 对个别举报人来说,在大力反腐环境下抓住“拟提拔期”的敏感期,举报者可能出于权力之争,也可能出于报复心理。
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委书记胡健勇因为指使他人造谣中伤、干扰换届被调查。當时的知情者曾向媒体表示,胡健勇未能被列为拟提任副厅级干部人选,不满之下,他将矛头对准赣州市委书记史文清,让多人用短信、匿名信等方式“造谣污蔑”。
“先兆”和“未兆” 记者搜集多方信息,发现多个在“拟提拔期”被举报后接受调查的,在“拟提拔”之前,舆论中没有太多“先兆”,至少没有公开的举报信息。
这样的官员,一旦在“拟提拔期”受到举报,往往却更引人注意。这也使得这一时期容易被人利用,一些官员即使没被查出什么问题,但其升迁之路也因此受阻,个人仕途受到一定影响。
据媒体报道,靳瑞林在朔州市任职期间,“其子女吃空饷”就为百姓诟病。然而靳瑞林带着“恶名”一路升迁。眼看着靳瑞林在不长的时间里屡受提拔,举报人向纪委发出质疑。直到有知情者透露,早在今年1月公示开始时,纪检机关就已开始对靳瑞林的调查。
落马后,杨琨被“带病提拔”的过往也浮出水面。多年前,他就曾躲过一遭“危险期举报”。据媒体报道,早在1998年,就曾有内部举报,但该举报未被处理。风波过后,杨琨升迁,成为“农行副行长的后备干部”。
专家表示,没有先兆的“拟提拔对象”,可能因一次举报或轰然落马或黯然“躺枪”;而多次被举报的“拟提拔对象”也许能顺利过坎。这两种结果,不禁引人反思,既要完善“拟提拔期”应对举报的措施,更应警惕“带病提拔”背后的种种成因。摘自《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