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尔斯对符号问题最终解释的语言哲学视角

2014-04-29 04:18王兴龙
青年文学家 2014年35期
关键词:皮尔斯符号

王兴龙

摘 要:本文试图从语言哲学角度对皮尔斯关于符号问题的最为成熟的解释进行讨论。首先概述了皮尔斯对符号问题的最终解释,然后运用该解释对皮尔斯曾经回答过的两个指称难题,即认知意义问题行了重新的解答。最后作者将皮尔斯的最终解释理论与分析语言哲学思想之间差异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皮尔斯;符号;语言哲学;认知意义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5--02

一、简介

皮尔斯思想和当代分析哲学思想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皮尔斯学术思想研究的热点。皮尔斯总是和分析哲学的核心问题,如真理、科学、知识、逻辑和意义的本质等联系在一起。他的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刚开始时的证实主义之间的相似之处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他在形式逻辑和数学逻辑史上的地位也得到了肯定。然而,最受关注的还是对皮尔斯符号学与语言哲学之间关系的比较和研究。正如赫尔穆特·佩普(Helmut,Pape)指出的那样,“在读皮尔斯时,分析哲学家可能会问指称概念到底是从哪里进入皮尔斯的符号学框架的?”(Pape, 1991: 144)。这也是本文的核心所在,我们试图通过研究皮尔斯思想和分析语言哲学中对应部分之间的联系来解决这个问题。皮尔斯对符号的问题作出了如下最终解释:

1. 符号

2. 动态对象(真正的对象,在知识探究的最后阶段得到它)

3. 即时对象(通过目前理解联想到的对象,由前面的动态解释项产生)

4. 即时解释项(我们对符号的形式,或句法的一般理解)

5. 动态解释项(在符号链或符号化进程的某个中期阶段对动态对象的实际理解)

6. 最终解释项(知识探究结束阶段对动态对象的理解)

在后文中我们将使用的这些思想和概念。

二、皮尔斯对这两个难题的回答

为解决认知意义问题,我们先来看这两个关键句子:

1) 长庚星是长庚星。

2) 长庚星是启明星。

为了解释2)对1)的认知意义,我们需要了解2)中使用的这两个词语之间的显著差别。在1中这两个词语之间不存在差异,所以1)的认知意义不大。那么上面概述的对符号的最终解释理论,对解释为什么2)的信息量较大提供了什么帮助呢?

“长庚星”和“启明星”的动态对象是相同的,即长庚星。同样,最终解释项也是我们对长庚星的两个符号的动态对象的全部或完整的理解。因此,这些特性都无法解释2)的认知意义。然而,通过即时对象、即时解释项和动态解释项有可能解释2)中两个词语之间的差异。

这两个词语即时解释项之间的差异在于,虽然他们都是名字,但他们是不一样的名字。因此,1)和2)的差异存在于即时解释项层面:1)相同名字使用了两次,2)一次使用了两个不同的名字。然而,这种差异可能无法解释认知意义。这里提到的即时解释项中的差异类似于弗雷格(1879)试图依据符号,而不是符号所指称的对象来解释1)和2)之间差异的情况。弗雷格认为,从元语言来看,1)中“长庚星”和“长庚星”代表相同的对象,而2)中,虽然“长庚星”和“启明星”代表相同的对象,但显然2)比1)的信息量大。然而,弗雷格驳回了这个名字理论,因为这些论述似乎不是关于名称之间关系的:2)的信息量较大似乎是从天文学角度,而不是从语言角度来论述的。然而,从这里所说的皮尔斯(Peirce)理论角度出发,虽然不认同弗雷格上述理论可以解释2)对于1)的认知意义,但却认同在元语言层面1)和2)是可分离的(至少可部分分离)。而我们坚持认为动态解释项之间和即时对象之间的差异能够解释认知意义问题。

三、概念对比

用皮尔斯的最终解释理论解决这些难题时,我们发现它与当代哲学思想存在一些明显的相似之处。例如,在这两个难题中,动态对象都是被指称的对象。这里存在明显的类比:弗雷格的意谓(Bedeutung),或直接指称论学者的指称对象(reference)或指示物(denoted object)概念。例如弗雷格用符号的意谓来表示符号所代表的对象。相似的是皮尔斯认为动态对象就是符号指称的真实对象。当然两者之间也存在差异。如希尔皮宁(Hilpinen)所说,对弗雷格来说,一个句子的指称对象是一个真值(Hilpinen,1992:473)。但是,皮尔斯是否将真值作为句子的动态对象,这点并不清楚。只是他将“我渴了”这样一句话的动态对象定义为“事情的一个状态”。皮尔斯说,“事情的状态是现实的一个抽象组成部分;由于这样的性质,需要一个命题来代表它。”显然这个特征是很明确的。

然而,即时对象就没那么简单了。回顾定义,我们知道即时对象就是根据前面解释项的提示所得到的对象,即在知识探究的某个中期阶段,动态对象的一部分影像。在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中即时对象的作用就是提供进度汇报;即报告符号化过程离动态对象还差多远。此外,即时对象(及其相关的动态解释项概念)似乎是皮尔斯解决认知意义问题的候选项。部分强调、部分演示概念,以及即时对象作为解释认知意义的候选项都明显地引出了其与弗雷格的意义思想之间的对比。而事实上,这两个概念之间有着一些惊人的相似之处。

弗雷格的意义思想是众所周知的,但简单地说,弗雷格的认知意义不是通过意谓或指称而是通过向我们展示指称对象的模式得到解释的。意义作为一个展示模式解释了为什么2)信息量超过1),因为认识2)就是认识到:同一个指称对象对应了两个不同的意义。究其原因,我们看到意义为我们提供的仅仅是一个局部的,或不完整的对象。这是有道理的,即时对象也是这样的。事实上,弗雷格对意义的许多关键论断和皮尔斯对即时对象的论断似乎是一样的。例如,弗雷格认为,一个指称对象可能有许多个意义而一个意义最多对应一个指称对象。某些类似于存在即时对象和动态对象之间的东西。假设每个动态对象生成一个符号链,而最终解释项是这个符号链的终点。在该符号链中的每個阶段包含了一个即时对象,或对动态对象的部分映射。因此,任何的动态对象都存在许多潜在的即时对象。由于即时对象产生于某个特定动态对象的某个特定动态解释项,所以将每个即时对象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动态对象。同样,弗雷格认为我们可以找到没有指称对象但有意义的符号(Frege,1892:28)。皮尔斯研究学者们有这样一个猜测:没有动态对象的符号链可能会解释空的指称对象或非真实情况的指称对象问题。

四、结论

这是对皮尔斯符号思想的最终观点和当代分析语言哲学中一些对应概念进行的第一次试验性的比较。动态对象就像是皮尔斯版本的指称物或指称对象。即时对象类似于弗雷格的意義:尽管两者存在一些重要的差异,但在回答哲学难题和解释推定问题现象时起着相似的作用。即时解释项看起来有点像皮尔斯所谓的许多词语的“干瘪”意义,或说是词汇/字面意义,而分析哲学家尝试用本质或表征意义等术语来表达它,再次说明,他们在解决哲学难题的情况下功能相似。正如我们看到的,动态解释项很难在当代语言哲学中找到对应项。

但是凭借它,我们可以推测在皮尔斯符号思想的最终观点中意义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而且最终解释项在功能上很像分析哲学中的命题,即它为符号提供了一个最终且真实的意义,是所有动态解释项的基础。我希望这些比较有助于解答皮尔斯与当代分析哲学之间的关系。预期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即他们与许多当代哲学概念之间有着极强的相似性,同时也有着很多不同之处。

总而言之,这可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也可能值得我们提出下列问题:

这样的比较应该进行到什么样的程度?这只是皮尔斯的奥秘之一吗? 相似之处没有不同之处重要吗?对于它的价值是什么,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应该认真地对待:皮尔斯对对象的区分类似于弗雷格对意义/指称对象的区分。他对解释项的区分类似于批评指称论者的观点即符号有多层意义。更重要的是,我认为当代语言哲学家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见解。我认为它们对当代语言哲学家们很重要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之中的不同之处。

皮尔斯符号思想的最终观点中某些概念十分有趣且有意义。这是因为皮尔斯用他们来把握指称对象的动态信息构建过程,我们对指称对象的认知状态变化以及对同一个对象不同接近方式所产生的差异。如果要为这些概念在当代语言哲学的舞台上找到一席之地,(我认为我们可以),那么,我们必须保持谨慎:将这些概念从他们的背景(使得他们不同的东西)中分离,有可能会使他们失去他们的独特和趣味性。

参考文献:

[1]Pape, Helmut. 1991. "Not Every Object of a Sign has Be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harles S. Peirce Society 37 (2), 141-178.

猜你喜欢
皮尔斯符号
学符号,比多少
原始的风景——大卫·皮尔斯作品欣赏
“+”“-”符号的由来
苏珊·皮尔斯有关博物馆藏品研究的梳理与思考
真理重生
变符号
光明尽头的终极挑战
马克思主义元信仰与皮尔斯的科学符号观
保罗·皮尔斯:钢刀刺不倒的男人
倍图的全符号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