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台电视经济报道应找准着力点

2014-04-29 01:15刘如良
今传媒 2014年4期

刘如良

摘 要:目前,电视经济报道要想有特色,显得越来越困难。笔者认为,只有以突出地域特色、增加“三农”题材、关注典型人物为着力点,县级台的电视经济报道才能彰显自己的个性,做得有影响力、有吸引力,并能进一步拉近与当地观众之间的距离。

关键词:县级台;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4-0139-02

一般来说,电视经济报道在受众中的普遍印象是枯燥、专业化、复杂,没有民生新闻、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那样能吸引人。就县级台而言,电视经济报道在大容量、大投入、大手笔方面,要与省级台和城市台开展竞争,优势更难以体现。笔者认为,县级台的电视经济报道要找准自己的着力点,只有从本地实际出发,抓住区域经济特点,对当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典型进行深入透彻的了解,用辩证的态度、崭新的视角分析经济现象,突出经济报道的地域特色和个性,那么才能在差异化竞争中获得更多的观众。

一、突出地域特色

在收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县级台的电视经济报道要吸引更多的观众,难度是很大的。只有立足本土、扎根地方、突出地域特色去搞经济报道,才能把目标受众吸引住。经济报道最主要的是地域特色,记者分析经济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乃至报道的取材,首先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中体现出地域特点。

轻纺产业是绍兴市柯桥区(原绍兴县)的主导产业,中国轻纺城的繁荣与发展,带动了当地轻纺产业的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绍兴县(现为绍兴市柯桥区)已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91个,2012年的成交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21.55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中国轻纺城成交额和钱清轻纺原料市场成交额分别为557.04亿元和415.29亿元,同比增长14.1%和3.6%。[1]”县级台的电视经济报道要在尽可能掌握和占有区县经济大量生动实践材料的基础上,胸怀全局,在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上高出一筹。

电视经济报道,不仅要报道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决策,而且还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报道好当地发生的重要经济事件。在2013年中国轻纺城“秋季纺博会”期间,绍兴市柯桥区台的电视记者采拍了一组由3条单片组成的系列报道《纺博会之变》。在第一篇《从请“嘉宾”到请“客商》”中,记者对已举办了13年的纺博会在2013年却首次不搞开幕式的现象进行了深入采访,发现展会的效果并没有因此而打折,因为组委会把更多的精力财力投入到提升专业采购商的数量和质量上来。据统计,在4天的展会时间里,来自国内外30929名专业观众赴展会现场进行采购,成交额达63.38亿元,比上一届增长9%。第二篇《从“招商”到“选商”》,说的是从“招商”到“选商”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彰显的却是一个展会的品质和底气。历经十余年发展,纺博会“国際化、专业化、特色化、时尚化”的趋势和纺织“风向标”的作用日益显著。本届纺博会,共有643家企业订购展位1423个,其中特装企业93家,吴江华联、张家港沙洲、徐州荣盛达等省外品牌企业和30多家境外企业前来参展,展会规模和参展企业档次为历届纺博会之最。展商品质的提升也使得采购数量增加,采购数量的增加又反作用于“招商选商”工作的加速推进。在第三篇《从“制”造到“智”造》中,记者抓住了这次纺博会上从面料到机械、从软件到硬件,纺织产业已由“制造”转向“智造”的亮点。传统纺织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受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倒逼”,纺织产业向“智造”转型的步伐正在加速,这种转变在本届纺博会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经济新闻往往比较抽象,其新闻的价值要素不像社会、文体、时政等新闻类别那样体现在及时、重大、显著、趣味等方面,而更多的是体现在影响力上。[2]”县级台的电视经济类新闻报道要让当地观众感兴趣,除了题材要以本区域为主,还要突出内容的本土化,增强实用性、贴近性、服务性与可看性,通过对当地日常经济活动的报道和对本区域企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给予关注,向观众提供指导性强的政策信息和致富信息。同时,做好本地经济现象与外部经济热点事件相联系的深度文章,以不断增强县级台电视经济报道的吸引力。

二、增加“三农”题材

农业新闻是经济报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县级台的电视新闻节目中增加“三农”报道的比重,能牢牢地锁定目标受众。农民是县级台电视新闻节目的主要受众群体,增加“三农”题材、搞好“三农”报道,能使县级台的电视新闻节目更加受到广大农村观众的欢迎。

据笔者了解,现在绍兴市柯桥区的大部分农民接收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看电视,而最为关注的信息是新闻节目中有关农业经济的报道、天气预报及其它致富信息。因此,要搞好县级台的电视经济报道,就必须在经济报道中增加“三农”的内容。在采访“三农”题材时,记者要深入一线,与农民交朋友,了解农民群众的呼声与要求,及时反映“三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在报道时尽量使用农民朋友生活中的日常语言,让他们感到亲切、自然、生动、有感染力,能让农民朋友从中受益。

当前,县级台“三农”题材的经济报道,还要从“转变观念,找准政策切入坐标点,展示农村新貌;转变视角,挖掘鲜活新闻兴奋点,关注农业进步;转变作风,抓好基层忧愁落脚点,贴近农民生活”三个方面予以加强和改进。农业产业的区域化、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新格局已经出现,市场、品牌、科技、信息在农业生产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环保农业、节能农业正为越来越多的农民所接受。这方面也应该成为县级台电视经济报道的重点。

倪长兴是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县(现为绍兴市柯桥区)的第一代种粮大户,他从1984年开始承包粮田,已累计缴售国家商品粮350多万公斤,先后荣获全国售粮模范、绍兴县建设社会主义功臣、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种粮大户等几十项荣誉。2013年4月,绍兴市柯桥区台记者发现,一大批来自安徽、贵州等地的客人,在倪长兴的农场里学习怎样种植“沙澧特”晚秋黄梨,记者就以此为题材做了一条《种田也要转型升级》的深度报道。报道对倪长兴2011年通过与浙江沙澧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引进“沙澧特”晚秋黄梨这一高科技品种、当年栽种当年挂果、亩产达4000公斤、每亩效益可达5万元左右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报道播出后,倪长兴成功打造的效益农业新样板,不仅吸引了大量本地农户前来参观学习,外地参观者也络绎不绝。倪长兴毫无保留地为农户提供技术咨询,目的就是希望再次为大家带个头,实现共同富裕。

当前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已处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收方式转变,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新阶段。县级的穿农业经济报道不能再唱“四季歌”,而要急农所急、帮农所盼、解农所难,帮助农民增收增效,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县级台要发好区位优势,在电视经济报道中增加“三农”题材,以此来更好地为农村观众服务。

三、关注典型人物

长期以来,电视经济报道中比较偏重对“事”和“物”的报道,而对经济活动中“人”的报道却经常忽视。经济活动离不开人,人是经济报道中的主体。县级台的电视经济报道要通过人的经济活动来形象地反映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并通过对他们成功经验的介绍来指导人们的经济实践。

“典型人物报道的诞生和典型人物的选取,都是为了满足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国经济虽发展较快,但却遇到了产业结构的瓶颈,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为时代的需要。‘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作为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关键词,被提及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在此社会背景下,专业技术人员的‘爱岗敬业和‘开拓创新的价值理念必然会成为典型人物报道的重点。[3]”在电视经济报道中关注典型人物,电视媒体有着其他传媒不可比拟的表现优势。所选的人物既要典型,又要可信、可亲、可学,最好是当地观众身边的人物。2013年11月13日,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镇麒麟村彭秋根家樓顶的水稻又开镰收割了。2007年,彭秋根对自家120平方米的屋顶进行防水改造,堆积泥土种植瓜果蔬菜和水稻。经过摸索,屋顶种植水稻、西瓜、蔬菜都获得了成功。从一开始当时的绍兴县台记者对此进行报道后,记者每年都要进行跟踪报道。老彭的事迹感动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他由此而获得了“世界屋顶水稻最佳人物金奖”。2012年,他又获得了世界屋顶绿化协会授予的“空中花园建造师专业委员会委员”证书。由于老彭的示范作用,现在绍兴市柯桥区已有不少人在屋顶种植水稻和水果,经济效益可观。强调人的作用,可以使电视经济报道摆脱传统的套路,不是只盯着成本和效益,而是引入人的经济行为。在经济报道中反映人的活动,会使报道更活泼、更具有人情味。

总而言之,县级台的电视记者在从事经济报道时,要贴近生活、贴近大众,使报道中有人物、故事、情节,有生活气息。成功的经济报道应该能起到三个效果:一是让更多的受众知道;二是引发人们的思考;三是影响经济决策者和消费者的行为。经济报道专业性很强,县级台的电视记者在对经济领域发生的情况进行报道时,往往要涉及到一些业务性问题。为了提升电视经济报道的思想性、针对性、服务性和可看性,记者在报道中也可以请专家学者解析经济热点和经济现象,并结合当前热点和本县特点,有针对性地释疑解惑,以拉近经济报道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增强经济报道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2012年绍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绍兴县报[N].2013-02-25.

[2] 肖鲁仁.影响力是经济新闻的核心价值[J].求索,2007(7).

[3] 倪思洁,董天策.典型人物报道的价值导向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