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企后编辑工作的一些思考

2014-04-29 01:15梁彩红
今传媒 2014年4期
关键词:管理体制

梁彩红

摘 要:本文主要从编辑的行动力、创新的思维意识和行动、出版业环境因素制约、管理体制、领导者的决策、人才使用、出版从业人员再学习等几个方面写出版业从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性质后从业人员,应该转换思维,改变行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做好出版工作。文章强调了管理者应具有企业管理知识和意识,引进、使用企业运作性人才,具体从业人员应学习新知识、创新思维和行动,才可适应新环境下的工作。

关键词:管理体制;现代企业运作;人才引进与使用;再学习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4-0125-02

如今,出版业已经完成了改企转制,作为专业的编辑人员,应该如何适应变化,迎接挑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在编辑工作中的所见、所想,谈一点编辑工作的体会。

一、行动力是编辑成功的前提

作为一名编辑首先要有一定的行动力。行动力,就是指策划战略意图,具备超强的自制力,同时能够去突破自己,实现自己想做而不敢去做的事情,即已制定计划就要下定决心一定要去实现。对个人而言,它就是自制力。在编辑过程中,有什么好的想法,关键是能否付诸行动,能否落到实处。很多编辑人员,不是没有自己的想法,而是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的自制力或者说是缺乏实现目标的激情,有时遇到一点困难就望而止步,或者是有想法而懒得去做。当然这一方面是缺乏外界激励因素,但更重要的一个方面还是个人缺乏行动力。同样一个选题,在不同的编辑人手中实现率是不同的,有的人会想法设法努力去实现目标,而有的人稍有一点挫折就没有行动了,致使一些好的选题中途夭折。比如《狼圖腾》这本书,如果是一般人操作,就不可能把这本书做出来,而且做到如此大的影响。正是因为有安波舜及长江文艺出版社一批精锐的团队,才有了《狼图腾》最后的成功。所以说,行动力是编辑做书成功的前提,如果没有前提,成功就无从谈起。

二、创新的思维和行动是出版人员成功的关键

编辑必须具备不断创新的思维意识和行动。出版业是一个变化特点显著的行业,别人出过的书,你再去出就会失去竞争力,要出应当有自己不同于别人之处,故此,作为一个编辑,必须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创新有一下特点。第一,创新意味着改变,所谓推陈出新、气象万新、焕然一新,无非是说着一个“变”字;第二,创新意味着付出,因为惯性作用,没有外力是不可能有改变的,这个外力就是创新者的付出。作为一名编辑人员,如果没有创新意识,编辑出的图书也很难引领图书市场,只能跟随别人。多少畅销图书,读者喜欢的图书,看看他们的出版过程,都凝聚着编辑人员不同一般的付出,从身边人员以及他人做书过程中都可以看出。比如《乔布斯传》这本书,它的出版营销模式可以说是创新的典范,凝聚着一个团队的思维与智慧。但是创新不是一句话的事情,创新来自一定的知识、技能积累,来自对社会发展、对读者需求的时时地准确把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对一个领域不熟悉、不了解社会的发展,也就谈不上有敏锐的眼光,也就谈不上创新。只有对一个行业或者是一种技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有了一定量的积累,才可能有质的变化,思想和行动才可能有创新。有人分析,世界500强企业生命周期是50年,世界1000强企业生命周期是40年。为什么呢?因为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必须不断提供新产品,否则会被淘汰。第一次把管理作为一门学科的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说:“企业只有两种功能,就是营销和创新,对企业而言,只提供产品和服务还不够,必须提供更好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才行。[1]”笔者曾经在网上遇到了实质是卖书的一个Q群,他们主要销售传统文化方面的书。他们有一套有创意的售后服务,像《易经》很多人刚接触,可能就读不下去了。于是他们通过网络、实地讲课、每年组织几次天各一方的人在一起由老师讲课、大家学习讨论,实地考察这种游学方式来进行书的推广,一套书5000多元,销售很好。依现在的情景看,前景将很不错。正因为他们的服务创新、到位,所以才有后续发展。像年轻一代的郭敬明,他现在公司的合作模式和经营范围就有新意,因而经营效益好。可见,创新对企业来说很重要。对转企后的出版社编辑来说,创新意识就自然更重要了。在如今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不管是出版业的管理者还是具体编辑人员,怎样适应时代,行业发展,真正理解现代企业含义,具备创新意识,以更好的工作状态和形式迎接新的挑战,已经不容回避。

三、环境因素制约着编辑行为

环境因素制约、影响着编辑的行为。从理论上分析,这里的环境有各种各样的。有外部环境、宏观环境、产业环境、竞争对手等等。外部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周围,影响企业经营及其发展的各种机构、因素和力量的总称。比如现在随着中国经济、文化发展,图书市场除了国内,还要考虑国际。从国内来说,是短缺市场还是过剩市场,企业如何注重社会形象、社会责任等,都不容忽视。从出版社编辑个人角度来说,必须考虑社里有什么样的选题计划指导,一个编辑部有什么具体规划目标,应该从那些方面来考虑选题,对每个编辑都是一种考验,有时候必须有所舍弃,那怕被舍弃的反而可能会有好的市场情况。宏观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等。对出版社来说,这些都是影响出版社编辑个人策划选题的因素。比如从新技术方面来说,现在的网络、电子图书开始占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这都是影响编辑选题策划的因素。产业环境有潜在进入者威胁、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价格竞争等。具体到出版社的编辑工作就是纸质图书的替代品、出版社与出版社之间的竞争,同一类书的价格竞争等等。竞争对手,也就是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潜在能力都是影响出版社发展的外在因素。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了对手的状况,才能取长补短,更好地发展自己。具体到编辑工作方面,就是策划的选题要有“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特点。再者,随着出版社企业化改革,编辑同出版单位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编辑与出版社已成雇佣关系。总之,环境影响、制约着编辑个人的行动。一个人脱离不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并受环境所制约。前面谈到编辑的行动力,行动力是编辑做书的前提,如果编辑只有行动力,而没有相应的客观的环境,没有激励编辑行动的可行政策,编辑的积极性恐怕很难调动起来。

四、管理体制影响着编辑的行为

管理体制是大家经常说的一个概念,它的核心就是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各个机构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企业中的管理体制就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机制、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的总称。近几年出版集团化的改革,也是体制改革的具体表现。管理体制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率。出版社的编印发环节就影响着图书出版的效率与效益。一些发展好的出版社,都有比较先进、完备的管理体制。有的出版社出版流程灵活、短而快,出書效率也高,而有的出版社半年一年书出不来,好的合作伙伴都被无行赶走了。再就是出版社的激励机制也直接影响着编辑个人工作的积极性。管理体制好的出版社,编辑工作积极性就高,出版社也有好的效益。所以说管理体制影响着编辑的行为。

五、领导决策是现代出版业成功的关键

领导者的决策也影响着从业人员的行为,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决定出版社是否成功的关键。在理论中有一个领袖魅力的概念。是指具有领袖魅力的领导具有自信、远见,对目标有坚定信念,不循规蹈矩,作为变革的代言人出现,也有一定的预见性,会使用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特点。比如拿图书出版业从业人员来说,特别是从事图书发行人员,因为过去的事业单位性质,一般进入出版社的人员大都是文科知识背景出身,大多发行人员都没有学历,依靠他们做出版社的关键工作——图书发行,说的严重点就是用人不当、认识不够、缺乏企业意识。据调查,西北一些落后地方的出版社大都是这种情况,在今天稍微有一些变化,但大多数还是原来的模式。但是北京等地一些大的出版社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变,因而对现在的出版社来说,应积极引进、招聘有企业营销经验和企业管理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因企业和事业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让不太懂企业或者说没有企业运作经验的人继续做出版业,那是一种不妥当做法。从做的好的一些书的经验看,他们都是专业人才团队运作的结果。像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2010年1月就入选中国百名优秀出版企业家。中信社以规范的企业机制运行,在组织结构上以强化市场功能、符合业务运作规律为原则,做到人才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贯通;人员队伍以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国际化为特点,因为有了具有领袖魅力的管理者,才有相应的管理措施,也有了中信社的发展,有了《谁动了我的奶酪》及前面提到的《乔布斯传》等优秀图书的出版[2]。拿破仑说“一头狮子率领的一群绵羊,可以打败由一头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3]”海尔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就是一个具备领袖魅力的管理者,有了他的带领,海尔才走向多元、走向国际,走向成功。因而对走向企业的出版业来说,急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领导者。而对编辑人员来说,领导决策也影响着编辑行为。

六、再学习是不断致胜的途径

编辑等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有新的进步。社会不断发展,新技术、新观念层出不穷,稍不注意,就会被抛于时代之后。“活到老,学到老”是古人经验的总结,特别是对出版业从业人员来说,面临的是企业转制、文字工作和不断变化的新技术和高端的作者群以及营销模式的变化,一是对出版业管理人员来说,学习企业管理方面知识十分必要,因为出版业是从事业性质转换而来,很多管理者缺乏从事企业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和经验,所以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二是转企后编辑工作从原来的单一性质转变为策划、营销、合作等综合性工作,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专业及各方面能力,特别是对一些很专业、很有学术研究价值的稿件及专业研究作者,就要求编辑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并懂得研究规律、否则单就稿件和作者交流这一点都很受影响。笔者曾参加过一个学术研讨会,作者都是国内外某一方面的研究专家,如果编辑对该领域没有研究或不了解,很难和作者取得良好沟通。所以,常说的做学者型编辑对出版社来说,很有必要。三是对营销人员来说,企业及营销知识是从业者急需和必须学习的,如果不懂这些,在营销越来越专业化、多元化的今天很难做好图书的营销工作。所以学习是出版业对从业人员的客观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再学习。

总之,在我国今天出版行业内、外形势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出版业存在着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对出版人员来说,特别是对一线的编辑人员来说,怎样适应新形势,突破自我,迎接未来,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美)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 中信出版社[EB/OL].wapbaike.baidu.com/view/162355.htm?ssid =o&from.

[3] 城市晚报[N].2010-06-12.

猜你喜欢
管理体制
西方艺术金融管理体制创新对中国的启示
建设生态文明与我国环保管理体制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国外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与经验借鉴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论各地高新园区管理体制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研究
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及启示
2020年形成大通关管理体制机制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反思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