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认同在港澳台广播中的作用

2014-04-29 00:44徐宏
今传媒 2014年4期
关键词:广播文化

徐宏

摘 要:通过明确对港澳台广播的使命与责任,论述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广播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探讨广播媒体的文化传播策略要从人文视野出发、强化港澳台同胞的主角意识、加强沟通互动等方面切入,以文化的“不变”性应对当今“多变”的世界,切实履行媒体职责。

关键词:文化;广播;港澳台

中图分类号:G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4-0095-02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虽时移世易,但特色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依然是联系两岸三地的重要纽带。在全球化、区域化的大背景下,广播媒体应利用好文化这一纽带,增强港澳台地区的文化认同感、民族认同感,做好对港澳台广播。

一、明确对港澳台广播的使命

港澳台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种种历史原因,相比内地,港澳台人民接受了更多的西方文化,对祖国的概念相对淡薄,一定程度上缺少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当下国际舆论呈“西强中弱”格局:国际新闻市场的资讯来源和资讯解释权几乎都被西方通讯社垄断,全球大部分地区约80%至90%的资讯由西方通讯社提供,而以华语为载体的信息量仅仅占全球信息总量的5%左右。港澳台地区,民众对内地的印象往往来自国外媒体,我国的媒体不能有效地影响国际舆论。而西方媒体对我国的报道和分析常常是偏颇的、歪曲的和不公正的,宣扬“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不断“妖魔化”中国。

为此,我们首先就要明确对港澳台宣传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传播渠道真实地介绍内地,从政治、经济角度出发—传递中央声音、传播新闻事实,增进港澳台同胞对祖国内地的了解,同时更重要的是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来打动港澳台居民内心潜伏的情感,增强其对祖国的认同。

二、重视文化传播的作用

建构主义提出了“文化—规范—认同”范式,认为文化因素是国际政治秩序重新建构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资本的自由流动与整合,带来了国家的政治功能弱化,因此,文化作为一种隐秘地发挥政治功能的“微观”力量,在当下社会更为迫切。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强调以文化传播的形式来塑造国家形象。以韩国为例:

1998年,韩国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在新政策的扶持下,韩国影视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带来了极大的“外宣”效果。根据韩国贸易协会统计资料,2004年由韩流形成的韩流商品、观光、影像制品等3个大项收入达18.7亿美元,在韩国国内形成附加值10.4亿美元;出口商品总值9.18亿美元,观光收入8.25亿美元,影像制品销售额达1.3亿美元,特别是在比2003年来韩观光增加的96.8万名旅客中,因“韩流”而来观光的人数占增加游客的66.9%。先感染进而再影响,这是符合传播的客观规律的。传播学中的培养理论认为,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有一种“共识”,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重要的事物以及社会的各种事物、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要有大体一致或接近的认识。笔者认为,文化正是这种“共识”。文化的传播可以以“随风潜入夜”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传播完全契合了对港澳台广播的所期待的效果—“入耳、入脑、入心”。

三、履行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折射出来的一切活动。在当代,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都在被动地接收海量的信息。人们没有精力去判断哪些是必要信息,哪些是垃圾信息。每天所接触到的信息也都是由各式各样媒体所提供的。这也就是说,人们再也不是生活在客观环境中,而是生活在由媒体提供的“拟态环境”中。我们所知的一切都是由媒体提供,每一个字句的选择都渗透着传播者的思想和观点,体现一定的立场和倾向。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发挥到极致,虽不能决定受众怎么想,但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受众想什么。由此可见,传媒是世界上最大的传声筒和最好的洗脑工具,是传播文化的主渠道。所以它必然担负着为文化传承、融合、创新、发展、繁榮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的重要使。所以说,弘扬中华文化是媒体对外传播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现实价值。

四、广播媒体文化传播策略

(一)从人文视野出发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实行的是“一国两制”的政治制度,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过去,我们较多地强调对外宣传的宣教功能和政治意义,没有充分在人文视野上做文章。从人文视野出发能有效地软化政治宣传的生硬,避开政治宣传引起的反感。将政治倾向融入到具有人文关怀中才是高明的做法。时代在变,一味地强调政治宣传已经收效甚微,尤其是在媒体如此发达的港澳台地区。而人文视野作为一种国际化的意识,最容易获得本土观众的情感认同。它可以让听众暂时忘记制度差异、地区差异,共同回到中华文化的怀抱中。所以,在对港澳台的传播中,要注意挖掘题材的情感色彩、人情魅力,体现共同的“人文关怀”,受众在情感上的接受或排斥直接影响传播效果。比如说,2010年12月,文化部港澳台司组织100名香港汉华中学的学生,到广西南宁体验壮族文化。华夏之声记者进行了随行报道和实地探访,制作播出了四期专题节目《探访刘三姐的故乡》。四期系列节目从历史、民俗、服饰、文化、语言等方面,立体地介绍了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壮族灿烂悠久的文化,并用话筒记录了香港中学生在体验中国民族文化时的感受。与此类似,南京“小红花”艺术团从宝岛回来以后,金陵台立即派记者采制录音报道。既报道“小红花”在台湾受到热烈欢迎的盛况,反映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的共同性;又报道“小红花”与台湾小朋友心心相印的同胞手足深情,使人们看到中国的未来和希望。这两期节目都从人文视野出发,在展示人文关怀的同时强调了两岸三地的同宗同源性,以“文化”共鸣,增强自古就是一脉的民族认同感极为重要。节目播出后,不少听众来信一再要求重播。

(二)强化港澳台同胞的主角意识

虽然我国的媒体都必须自觉地充当起党的喉舌,肩负起一定的宣传任务,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忽视了媒体自身的传播特性, 文化的认同感是要建立在“平等对话”基础上的。所以,在对港澳台地区宣传中,必须始终强化港澳台同胞的主角意识,节目内容要尽量本土化,越是具有贴近性(地理上的距离以及心理上的距离)的内容越能引起受众的注意力。

以对台广播为例当,前两岸关系出现了和平发展的前景,但台湾民众的“本土意识”、“主体意识”、“务实重利”、“维持现状”等心理在一定时期内并不会出现大的改变。要想强化广播的传播效果,必须正视并贴近台湾民众多元化的心理特点,从他们的收听需求和收听习惯出发,提供更多可听的讯息和元素,服务听众而非教育听众;在题材和内容上,寻找“我们要宣传的”和“岛内听众想知道的”之间的契合点;在文风和语态上,力求身段柔软,热诚服务、真诚交流。以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为例,2007年,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福建省气象局合作,开播《台湾海峡渔业气象海况预报》、《渔民之友》节目,向台湾渔民播报包括天气、能见度、海浪等渔业气象预报,开播三年来,受到台湾听众的一致好评,台湾渔民“不仅出海听,在家也call in到对岸点歌”,主持人在節目里还会分析台湾政局,“听得连民进党支持者也直说赞”。

(三)进行充分有效的互动

正如上文所说,“我说你听”是我国传统媒体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新媒体的出现,让大家意识到了“互动”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新媒体就是建立在“互动”基础上的。新媒体正以其“互动性”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比如微博、微信等。不过可喜的是,传统媒体已经意识到这点,纷纷与新媒体联合,弥补自己先天的劣势。

在对外传播,尤其是在对港澳台的广播中,“互动”更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互动就是交流,这种方式无形中弱化了媒体在传播过程中过于官方的形象,也就是弱化了国家的形象,也就是弱化了内地与港澳台的差异。这种传播就演变为“人与人的交流”大大减少了“跨文化”之感,无疑有助于提升港澳台地区群众的文化认同感。港澳台地区因为历史原因接受比较多的西方文化,一直又受“西强中弱”媒介态势的制约,对内地的了解甚少。因此,港澳台地区受众在面对内地的传播的信息总是有一种天然的抵触情绪。开展多方位的互动,让听众亲身体验,有助于消除这种抵触情绪。当听众与节目形成一种紧密联系的时候,“既有倾向”便会不断弱化,说服就变得容易。广东电台南粤之声u radio有一档名为《粤港零公里》的节目,联合香港城市台直播连线。来自香港和广东的主持人通过电话直接进行对话,一同介绍粤港两地最新潮流资讯,打造粤港同城。不管是心理上还是地理上的距离感都完全被打消。

五、结 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和灵魂,也是我们做好港澳台和海外文化统战工作的根本和出发点。时代在变,港澳台目标受众的信息消费方式在变,媒介生态环境也在变。这一系列的变化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想要应对这些变,就要抓住这其中的“不变”,即我们同属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文化传统。所以,只有以加强文化认同感为切入点,才能办好对港澳台广播,才能为祖国统一、繁荣尽媒体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邵培仁,范红霞.传播仪式与中国文化认同的重塑[J].当代传播,2010(3).

[2] 刑宗兰.以中华文化为精神纽带团结和凝聚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4).

[3] 叶世明.两岸精神共同体的价值共识与整合建构[J].台湾研究,2009(6).

[4] 陈蓉.新媒体视阈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11).

猜你喜欢
广播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谁远谁近?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浅谈广播五要、五不要
网上广播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