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问题与突破

2014-04-29 00:44闫英明
今传媒 2014年4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受众

闫英明

摘 要:我国地市级电视台虽然数量多、分布广,但是人力、财力、物力相对贫乏,在发展新闻节目的过程中面临巨大困境。市井化、粗俗化、碎片化、同质化的民生新闻泛滥,由于缺乏优秀的人才和资金实力,无法保证节目制作和内容的质量,加之高层级电视媒体的强势竞争,网络媒体的技术革命,自身体制的局限,地市级电视台新闻节目亟需寻找自身发展的突破口,强化本土新闻特色,深化服务类新闻节目,打造品牌新闻节目,精化新闻节目制作是地市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突围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地市级电视台;新闻节目;服务类新闻节目;品牌新闻节目

中图分类号:G21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4-0058-03

一、地市级电视台的概述

1983年3月底,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召开,制定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政策[1]。中央、省、地、县四级办电视的格局形成,本文主要研究地市级——即处于第三级的电视台新闻节目发展,区别于城市电视台、地方电视台、都市电视台,城市电视台是相对于中央、省级卫视而言,以城市命名的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是相对于中央电视台以下的省、地、县级电视台,都市电视台是按照受众群体分类,指政治、经济、文化相对比较繁荣,人口稠密的大中型城市电视台。2000年以后我国逐步从四级办电视过渡到三级办电视,缩减非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 GDP1000 亿以下地区城市台的市级频道, 取消县级办电视频道,使之只具备转播台的功能[2]。目前我国有地市级广播台284个、电视台333个[3]。面对央视的高覆蓋率、省级卫视和地面频道的地缘优势、境外落地电视台的强大实力,地市级电视台虽然数量多、分布广,但是处境堪忧。在娱乐节目和电视剧充斥荧屏夺取高收视的竞争态势下,地市级电视台呼唤“新闻立台”,然而人力、财力、物力相对贫乏的地市级电视台在发展新闻节目的过程中面临巨大困境。

二、地市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问题现状

(一)民生新闻的庸俗化

近些年地市级电视台大力发展民生新闻,寻求个性化竞争,但结果却是市井化、粗俗化、碎片化、同质化的民生新闻泛滥,甚至不少新闻报道为了吸引观众眼球给新闻贴上一个夸张的噱头,只是报道新闻事件的表面现象,却没有深入分析新闻事件背后的成因,还有些新闻节目打着民生的旗号,不惜侵犯公民的隐私权,通过曝光个人隐私来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窥私欲。这样的民生新闻在收视率上有所收获,但是违背了新闻传播的道德规范,造成了民生新闻节目庸俗化,降低民生新闻节目的质量,在电视媒体承担教育大众的基本功能方面,这样的民生新闻对本地受众的思想、文化、习俗有着深刻影响。

(二)“人财”的贫乏降低节目质量

很多地市级电视台所在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高,因此在招贤纳士和财力投入方面处于劣势地位,缺乏优秀的人才和资金实力,无法保证节目制作和内容的质量,专业而富有经验的新闻工作团队和成熟的技术设备支持是地市级电视台提高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新闻节目的质量首先需要基础技能的保证,地市级电视台制作出来的新闻节目质量问题之一就是镜头语言的不达标,画面的“平、稳、准、匀”是基本播出要求,但是很多新闻画面摇晃不稳,播出视觉效果不佳,例如2013年6月17日的《苏州新闻》,从导视到节目内容,很多画面的不专业性导致节目质量不高。地市级电视台的一些新闻调查类节目在故事叙述上明显功力不足,苏州电视台《前沿930》在6月13日播出的一期节目《花季少女离家出走入歧途?》,没有深入分析小妞离家出走的真正原因,主要采访对象只有母亲与专家,没有访到主人公小妞和大妞,失去了新闻的客观性和平衡性,同时采访专家的地点和专家出镜的衣着非常不符合身份,给观众一种不信任感,这些都是细节安排的失误。

三、地市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问题之因

(一)媒体困境

电视媒体层级中,地市级电视台处于最底层,因而受到的冲击比较大。在覆盖范围方面,央视和省级卫视覆盖全国,地域传播范围广泛,这是地市级电视台无法匹及的一个现实困境。在报道力方面,央视和凤凰卫视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新闻节目策划报道的快速反应机制,特别是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的灾难性报道中,央视进行现场直播和演播室直播,全方位实时更新消息,给观众传递最快、最新的信息。在地缘接近性方面,省级卫视的地面频道对地市级电视台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地面频道报道民生新闻、惠民政策 “以小见大”,从地市新闻延伸至全省立场,宏观分析和微观报道的视角转移地市级电视台受众的视野,根据2008年央视索福瑞提供的一份全国城市电视台收视份额显示,从2006年开始我国地市级电视台的收视开始处于下降趋势[4],这一趋势如果持续下去,对地市级电视台的生存将造成重大影响。

网络媒体瓜分受众,网络媒体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传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并且在虚拟空间内庞大的网络受众群体进行多向传播,信息的海量性和透明性,受众的匿名性和草根性,网络的易接触与互动性的特点正在将观众剥离电视。据引力传媒数据表明,当前我国网络视频的用户已达3亿,博睿传播的研究也认为2011中国在线视频用户花费的时间已经超过看电视的时间[4]。网络媒体正在侵蚀电视媒体的受众,更不用说处于电视媒体底层的地市级电视台,在这个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更多的新闻第一来源不再是传统媒体,而是来源于网络媒体背后的大众。

(二)自身困境

体制因素是地市级电视台发展的困境之一,地市级电视台同时接受上级广电部门和同级政府的领导,并且以同级政府领导为主,制播分离与双重领导严格管控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地市级电视台的发展,在政策和纪律的约束下,曝光类新闻、批评性报道、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受到严格限制。作为电视媒体,宣传任务与受众中心的矛盾导致了地市级电视台新闻节目“以领导为中心”,会议新闻和政策宣传为主,忽略了电视本身的媒体性和受众为中心的特点,观众每天面对“文山会海”必然会失去耐心,转移视点,这样导致了地市级电视台“我播我的,你看你的”,忽视新闻传播规律和技巧就会失去受众,失去了电视新闻播出的意义。

地市级电视台处于第三级,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平台低于中央级和省级电视台,因此微弱的人才吸引力使地市级电视台面临核心竞争力的缺失——新闻专业人才的缺失,覆盖范围的限制使其失去大量广告收入,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现实使财力困乏成为制约地市级电视台发展的基础原因。这种内外交困的发展现状阻碍了地市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视野高度和制作水平。

由于高层级电视媒体的强势竞争,网络媒体的技术革命,自身体制和“人财”的限制,民生新闻道路上误入歧途的探索过程,导致地市级电视台困境重重,面对各方的压力和竞争态势,地市级电视台新闻节目亟需寻找自身发展的突破口。

四、地市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突围之路

(一)强化本土新闻特色

电视新闻节目的本土化就是以自身地域为基础,以本土社会经济文化为内容,发掘地域特色,发挥地域传播优势。本土化、本地化的要求就是在实践中遵循“三贴近”原则,关注本土的地缘、人缘、情缘,在新闻中突出符合本地人文历史环境的特色,逐渐形成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新闻节目。例如浙江省台州市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设立《您早台州》、《正午台州》、《晚安台州》,不同时段播报新闻,又紧密联系本土,保证新闻信息量和播出时间,为本地受众及时传播最新消息。百姓最关心的就是身边发生的变动,因为这些变动关系到他们的生活和利益。地市级电视台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缘、人缘、情缘优势,报道本地社会现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播本地生活资讯,方便百姓日常生活,传递本地政策信息,建立政府与群众的沟通桥梁。

(二)深化服务类新闻节目

尽管央视和省级卫视在新闻领域已经独占鳌头,但是地市级电视台自身的地缘优势仍然可以争取一席之地。根据2011年南宁市场新闻节目收视率排名[5],南宁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新闻夜班》、《南宁周刊》收视率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三,因此地市级电视台新闻立台的宗旨下可以赢得收视,赢得观众。

首先,经济新闻可以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服务类新闻节目,在新闻类节目调查中,有50.62%的受众选择了民生新闻,有25.67%的受众选择了经济新闻[6]。在地市级电视台“挤爆”民生新闻的现状下,经济新闻的重要性崭露头角,做好经济新闻关键是把百姓日常生活的消费行为作为地市级电视台经济新闻的报道重点,从生活中的“小经济”反映全市的 “大经济”,延伸至国家的经济动态,从鸡毛蒜皮的小事中发散理性思考,把经济新闻做“活”,让本地观众了解日常消费变化动态的同时,知晓变动原由,做好消费计划,真正通过新聞节目为百姓服务。

其次,法制新闻在推动我国法制建设、提高公民法律素养方面功不可没,法律是百姓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的保障,日常生活中的纠纷和矛盾的解决都离不开法律,地市级电视台创办符合地域特点的法制新闻节目,例如有关庭审现场、法律知识讲座、以案说法等形式的节目,为本市观众学习法律知识提供了认知窗口,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了示范性、导向性作用。在普法活动的内容报道上,应更多地倾向人的权利意识方面调整[7]。法制新闻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培养公民权利意识有着重要作用,利用地缘接近性和心理接近性,地市级电视台可以通过法制新闻节目在服务观众的同时形成口碑节目。

农业新闻在地市级电视台节目中有待开发,据统计,有20%的城市台没有开设农村栏目;在各台开设的农村栏目中,一般每周制作一期长度平均在15分钟左右,最长也不超过30分钟[8]。由于地理接近性,地市级电视台报道农业新闻有着先天优势,农民和农村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粮食和蔬菜,我国拥有9亿农民[9],这个庞大的收视群体需要专业的新闻节目,同时,地市级电视台在制作农业新闻节目方面应该考虑到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由表及里,由小及大,准确全面地报道农民、农村和农业。

(三)打造品牌新闻节目

1.方言类新闻节目。 随着普通话的不断普及,方言正在渐渐消逝,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市级电视台可以充分利用地方语言的特色,开设方言类节目,不仅传承了本地方言,而且语言的亲近会迅速吸引观众,形成高收视的品牌节目,但是要避免粗俗化、市井化。例如杭州台的《阿六头说新闻》、苏州电视台的《施斌聊斋》都是当地收视率很高的品牌节目,地市级电视台可以借鉴这些已经成功的典型,充分发挥自身语言特色和地方特色,在新闻报道上运用鲜活生动的方言传播信息,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方言具有区域特征,不局限为本市本地观众可以听懂,例如吴语方言分布在上海、苏州、温州等地,这些地区的方言交流基本没有障碍,地市级电视台可以利用这一传播区域特征,创办方言类新闻节目,通过区域传播和跨媒体传播,扩大方言类节目的受众群体,传递新闻信息,传播地方文化。

2.新闻评论节目。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的时效性已经远不及网络媒体的迅疾,它正从信息的提供者转变为观点的提供者,走向观点媒体。地市级电视台在发展观点媒体的同时探求独家和深度,才能在差异化竞争中优胜。新闻评论节目在推进社会民主和制度完善方面发挥重要功能,因此,地市级电视台需要给予新闻评论节目一定的宽容度,允许节目发出批评的声音,在表达上注重通俗化、大众化和人情味,在正确地行使社会舆论监督的同时,本着“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来报道新闻[10],根据地域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评论角度,才能为当地观众所接受和认可。美国许多地方电视台重视用独树一帜的评论表达其编辑、编审委员会或出版者对某一事件、文章的意见或意向[11]。我国地市级电视台可以探索发展新闻评论节目,但是评论角度选择应有别于宏观的高屋建瓴,追求寓庄于谐与风趣幽默的特色,通过深入浅出的通俗表达为观众带来生活与思想上的启迪。

此外,城市电视台的心理接近性和地理接近性奠定了其舆论监督平台的基础,增设政务节目,推进官民互动交流,不仅能够体现政府的公开透明,而且可以有效缓解以致消除矛盾,促进政务工作的不断完善,最终推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四)精化新闻节目制作

1.专业化的编排与制作。地市级电视台新闻节目需要经过精心编排,在全局观念和受众观念的引导下才能赢得收视。特别是黄金时段节目编排、特定色彩、文字符号、片头片尾、音乐、卡位等编排都是提高收视、形成品牌的重要元素。例如苏州电视台新闻栏目都是以蓝色为主色调,新闻标题、字幕以藍色为主,台州电视台新闻栏目则是蓝色和橙色为主色调,屏幕下方的滚动条、栏目名称等都配合主色调,形成了本台的标志性符号和观众收视习惯。在内容编排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体现时效性和专业性,例如《苏州新闻》2013年6月15日节目报道有关高考生被国外名校录取和中考期间天气变化的新闻都是因时制宜,在重要事件发生期间给观众传递有用信息,真正为大众群体服务。

地市级电视台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态度和新闻理念是是专业化的决定因素,新闻工作平台有大小,新闻本身没有大小之分,只要新闻从业者有专业的新闻态度和正确的新闻理念,用细节打造成功的新闻内容,用专业表现精良的制作水平,一定会获得观众的青睐,根据2011年各城市市场收视份额排名[5],常州(江苏省)电视台新闻频道、湖州(浙江省)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梅州(广东省)电视台时政综合频道、苏州(江苏省)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荆州(湖北省)电视台新闻频道等地市级电视台的新闻频道收视份额均排名第一,由此可见因地制宜的专业新闻节目已经赢得了受众群体。

2.培养专业的新闻人才。专业新闻人才的核心是节目主持人,很多节目赢得观众往往在于主持人的受欢迎程度。地市级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更加需要突破中规中矩的形象,在符合公众和社会的共性要求的同时展现鲜明的个性特点,为不同的新闻节目匹配个性主持人,同时要考虑到主持人的专业素质,比如新闻评论节目的主持人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法制新闻节目主持人则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学知识;农业新闻节目主持人需要了解一定的农业生产知识。

正如一个成功的企业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一样,电视台培养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技能的同时不能忽略文化氛围的熏陶,一旦新闻团队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制作的节目就会有文化感召力,从而反映整个城市的文化特色。在培养和选拔新闻人才方面,完善人才管理制度,特别是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构建地市级电视台的软实力。

3.聘请新闻顾问。美国电视台新闻部门一般都会雇佣新闻顾问,电视新闻顾问分析受众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反应,提供趋势性的信息,建议量身定做节目,合理进行频道编排,选择恰当的内容[12]。美国已经成立了许多专业的电视咨询顾问公司,新闻顾问对电视节目的发展和收视率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地市级电视台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下,需要寻找电视新闻专家和学者,在实践和理论上研发新的节目形式和内容,利用自身人文历史和自然地理的优势,编排适合自己的电视节目和表现方式。新闻顾问同时处在观众视角和新闻节目立场,用观众的角度分析节目内容,用专业的眼光分析节目制作,他们不仅能够为电视台解决现存问题提供一定可行的方法,还能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视野总结成功的电视台新闻节目制作与经营的得道之处,为谋求发展的地市级电视台提供借鉴,电视节目的成功依靠模仿与创新,无论是新闻节目还是娱乐节目,都有其赢得受众的普遍规律,新闻节目也需要在模仿中超越,才能创造出观众喜爱的优秀电视新闻节目。

参考文献:

[1] 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 郑保卫,李洋,郭平.试论媒体格局变化中的电视业——关于我国电视业发展现状的研究报告[J].东南传播,2007(12).

[3] 弥建立,郝飞婷.坚持城市广播电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012中国城市广播电视发展创新论坛综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1).

[4] 何芝莹.地市电视台的生存发展策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3.

[5] 王兰柱.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12[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2.

[6] 成倍,赵彦华.城市台广播电视节目发展战略管窥——一次万人调查透露出的信息[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3).

[7] 张鲁闽,陈桂林.集团化:城市电视新闻的对策[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8] 李世成,张淑玲.论城市台创新宣传思路[J].现代视听,2007(12).

[9] 吴锦才.两会小词典:中国有几亿网民?[EB/OL].http://news. 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3/04/content_1345454.htm.

[10] 蔡曜宜.从“民生”向“公共利益”转轨——三网融合下城市台新闻价值的思考[J].今传媒,2011(7).

[11] 陈虹.新闻立台——美国地方电视台的生存之道[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3).

[12] 王朋进.新闻节目——美国地方电视台的经营核心[J].视听界,2006(3).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受众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