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行货手机,就能保证远离恶意扣费预装软件了吗?”继去年“315晚会”曝光后,在今年央视的“315晚会”上,安卓手机上的恶意预装软件再次成为焦点。消费者在使用这些带有预装软件的智能手机时会面临哪些问题?预装软件为何如此猖獗?如何防范软件陷阱?
无孔不入易装难卸
为什么新买的手机在正常使用后,会无缘无故地被扣掉七八十元?据央视315调查显示,原来消费者买到的这部山寨安卓手机,在拿到手之前就已被植入了两个恶意程序 hct counter 和 data service。经查,这两款恶意程序的背后“操盘手”,是一个叫北京鼎开联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正规”公司。实际上,不仅是山寨机,即使是从正规渠道买的正品行货手机,也有可能被正规大公司安插“暗门”。
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有4604家加盟代理商,月均预装手机超过100万部,已经安装的软件超过4600万个。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主推的智能机预装推广“利器”——“大唐神器”,竟可远程“偷窥”用户的私人信息,在用户不知不觉中收集手机上的IMEI码(相当于手机的身份证号)、应用使用时间、地址等隐私数据。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运营部主任王明华表示,2013年新出现的手机恶意程序数量比2012年增加了3倍,达到了70万个。这些安装在手机中的病毒以对用户进行远程控制、隐私窃取、恶意扣费为主要目的。让人震惊的是这些恶意病毒程序无孔不入,在手机出厂、销售以及消费者应用过程中都有可能被植入。
与用户自主安装的软件不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手机预装软件通常很难卸载。由于木马是预装在手机ROM中,它的系统权限比后来安装的安全软件还要高,想要卸载这个木马,必须对手机进行root提权,通过普通的方法则根本无法彻底清除。“用户要想删除它,必须获得root权限,但root以后手机的质保就没了。”某手机预装软件提供商坦承。
360公司新近发布的《手机预装软件调查报告》显示,国内平均每部手机带有预装软件15.25个,88%的用户表示遇到过预装软件,并希望能够卸载,仅12%的用户对于手机预装软件表示“没遇到过”或“无所谓”。在所有预装软件中,应用软件占比90%,游戏占比10%。
隐藏利益链是罪魁
新手机里为什么总会被预装如此多程序?手机预装软件存在的背后利益不容小觑。此前艾媒咨询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应用预装市场规模达到27.2亿元。预装软件的问题涵盖了手机厂商、电信运营商、各级经销商、应用软件提供商、渠道商等多个环节,共同构成了一条隐藏在手机屏幕中的利益链。
“通常,单部手机每预装一个软件可以向软件商收费八毛钱到五块钱不等,还存在靠预装在后面偷跑流量或扣费这样的行为来变相盈利。”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目前国产手机的预装软件主要来自三种途径,一是运营商向手机厂商定制时,要求手机内绑定自己提供的相关应用;二是手机出厂时,手机厂商预装自家或与之建立合作的第三方应用程序;三是在手机层层分销过程中,经销商借渠道推广与软件商合作进行预装,或刷机预装软件。
例如,北京鼎开联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宣称将软件包提供给经销商后,通过电脑用数据线同手机连接,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软件预装到手机的ROM中,从而通过手机植入方式获利,目前每个月装机量达到130万部。
事实上,由预装应用引发的问题由来已久。特别是在国内手机厂商在智能终端本身所获利润被挤压时,预装应用和增值服务逐渐成为手机厂商重要的获利方式。对渠道商而言,刷机利润可观;对应用开发者,手机内置也成为它抢占市场、扩充用户的一种捷径。于是,一条庞大的黑色产业利益链也由此而生。
建议设立预装退订机制
实际上,关于手机预装并非无法可依。去年11月工信部《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管理的通知》正式执行,要求生产企业不得在移动智能终端中预置五类应用软件,其中包括擅自调用终端通信功能,造成流量消耗、费用损失、信息泄露等不良后果的。但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认为,《通知》只对手机厂商的环节进行了限制,实际上预装途径很多,各级经销商甚至店员都有可能对手机进行刷机预装。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手机捆绑软件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安全保障权、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研究员王融建议,对手机捆绑软件不能一棒子打死,可以仿效治理垃圾邮件的做法建立退订机制,让用户自己选择要不要。在他看来,在相关规定允许的范围内,开发出一些界面友好、实用性强的手机软件,适用于某品牌的手机,这对提升其品牌竞争力或许会有帮助。但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是,这些软件必须允许用户方便地进行卸载,相关手机厂商不能设置“门槛”予以阻挡。(据第一财经日报、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