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菁
摘 要:美术教育不能只是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应重视学生艺术感受、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厚积薄发;浓墨重彩;深入浅出;百花齐放
美术教育应重视学生艺术感受、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正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标,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因此欣赏评述课的作用显而易见。
在美术教学工作中,我对欣赏评述课也尝试了许多不同的教学模式与策略,总结了一些经验。下面就我自己曾经教授过的几节课例谈谈在欣赏评述课里的四点教学策略,以抛砖引玉。
一、厚积薄发——收集学习资料,促进互动与交流
要想上好一节欣赏评述课,不提前做好相关准备,不可能有好的效果。这里说的准备,既是指教师也是指学生,双方都需要收集关于教学内容的资料。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掌握充足的教学资源,有能力为学生释难解疑,做到厚积薄发;学生提前有准备,那么对于课上的内容就不会感到陌生,而且会因为自己收集的资料在课上进行了运用而会感到快乐,体会到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例如,我在五年级欣赏评述课《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的教学中,提前给学生布置了这样几道题:
1.齐白石的生平。
2.齐白石最喜欢表现什么内容?
3.他的作品具有什么特点?
4.齐白石除了擅长绘画之外,还有其他类型的艺术作品吗?
5.他为什么会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在布置了这几道题后,我对学生作了如下要求:(1)回家通过网络查找或者向家长请教,找出第1题至第4题的答案,部分答案可在书中找到;(2)欣赏齐白石的艺术作品,思考第5题;(3)所有答案请直接写在书中。
上课后,当我看到学生的书上记满了问题的答案,更有甚者,查找了太多资料,便密密麻麻记在笔记本上时,我感到非常满足。课堂上,知识问答环节,学生的手举得像树林似的,每答对一题,我给小组加上一分。这样的形式立刻使教学气氛热烈起来,小组竞争的方式也使学生更积极活跃。
也正是因为学生事先收集了齐白石的其人、其画、其事等知识,所以在谈到对齐白石为什么会喜欢表现花鸟鱼虫时,学生说出了这样一番见解:因为齐白石曾经是木匠,所以他接触的事物可能都是大自然里最微小的生命,例如花鸟鱼虫,他既有一颗热爱生活、极富激情的慧心,又有每天坚持观察和刻苦作画的勤奋精神,因此齐白石技艺高超,除了画出了许多不同凡响的画作,还精通篆刻、书法等艺术作品,不愧为人民的艺术家。当学生说出这番言论时,不仅是我,全班学生都为之惊喜,为之叫好鼓掌。
每节课,我和学生都是如此有备而来,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双方知识的积累与沉淀中产生智慧的碰撞和思维的火花,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怎能不相得益彰?教学效果怎能不精彩纷呈?
二、浓墨重彩——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兴趣与共鸣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课尤其是欣赏评述课中,学生的兴趣是美术教学的基础。欣赏课上得不好,就会出现上文所述的死气沉沉的效果,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源,更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欣赏内容创设相对应的欣赏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主动地欣赏评述艺术作品。因为,美术是“视觉艺术”,比起文学以文字形式的阅读鉴赏来得更形象直接。
在教授五年级欣赏课《多姿多彩的门》时,我将课堂设计成了一段门的旅程,带领学生分别走进门的中国和异国之旅。在门的旅程中,学生欣赏了门的古代、现代的历史发展,在不同的门的比较之中,学生仿佛走进了时空隧道,回溯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的古门边,去感受历史在小小的这一道门上的沉淀与厚重;然后在飞驶到科技发展的现代,那一扇扇用先进的科技材料制作的防盗门、具有设计理念的校门等等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这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旅程让学生似乎感受到一幅历史长卷,又或是一部历史影片。
浓墨重彩似的教学情境立竿见影,不仅仅让学生身临其境,激發了学生的欣赏兴趣,更多的是启发了学生对作品孜孜探索的求知欲,并在这种递进式的欣赏情境中使教学内容更有层次。另外,教师选择教学情境切合课题,新颖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中,学生会更容易引起共鸣,激发艺术感悟。
三、深入浅出——挖掘文化内涵,学会理解与表达
欣赏评述课要真正引导学生去思考学习内容中最深层次的东西,譬如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作品想要阐述的内在、什么是作者心灵流淌的情感。
1.理解作品,提升内涵
我继续以《多姿多彩的门》为例谈谈我的感受。课中,当我引导学生走进门的中国之旅后,学生对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其实,这时候,我可以继续让学生参观门的异国之旅,欣赏门的不同种类,但在中国之旅后我插入了单独一扇门的欣赏,那就是中国的标志——天安门。通过欣赏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幕,请学生说说对天安门的认识。学生感受到:
1949年10月1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60多年来,中华儿女无论身在何处,只要一看见天安门,就会想起祖国母亲,它屹立着的身躯是我们民族永远不屈不挠的精神,它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
再后来,在门的异国之旅中,通过学生对法国凯旋门的欣赏,我与学生共同提炼了这样一句话:门不仅具有造型、材质、装饰、色彩美,还具有独特的意义,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天安门和凯旋门的鉴赏,我想对学生说,艺术作品承载的不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映射,它还有可能是用高超的艺术造诣表达历史的沿革或人性的光辉,又或是对生命的寄托。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付出更多的苦功,才能让学生在欣赏各种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能丰富自我的文化艺术修养。
2.学会表达,评述作品
美术欣赏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走进作品,更是要把学生带入与作品相关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中,让他们学会体会作品中的各种美,学会欣赏艺术,提高审美能力,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这是引导学生走向最高层次的文化领域的开始,也是实现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
在《多姿多彩的门》一课中,我创设了游览门的旅程这一情境,出示了大量门的图片,但视觉上的一顿饱餐并不是我最终的目的,粗略地浏览就是走马观花。于是,在学生欣赏之后,我在黑板上悬挂了最具典型的四扇门,提问:你最喜欢哪一扇门?为什么?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发现,造型、材质、装饰和色彩是鉴赏门的秘密武器,只要带上这些武器,一定能百战百胜。接着,教师出示《挑战书》:古代的门和现代的门有什么不同?谁能用这四种秘密武器来分析?
学生根据门的造型、材质、装饰和色彩这四个特点分组进行讨论,并且以小组的形式作出了如下汇报:例如古代的门造型偏对称型,现代的门形式多样;古代的门多以木料为主,现代的门有多种材质,不锈钢、玻璃、石头等。
另外,在此课中因为师生之前对天安门的评述,因此对凯旋门文化内涵的提炼,也无需教师引导什么,学生便能从凯旋门上的浮雕内容领会和表达:它是欧洲纪念战争胜利的一种建筑,它的意义是永远鼓舞着法国人民为自由、平等、博爱而战斗。
这些就是欣赏评述课中学生学会了欣赏之后,还必须掌握评述的能力,将内化的知识再运用、再创造的最好表现。
四、百花齐放——采用多元评价,拓展形式与内容
新课程标准中所述,评价的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因此,进行多元评价、主体评价和发展评价关注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它包括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
我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两点:
1.学习情感的多元化评价
例如,每一节课伊始,我都会根据教学内容在黑板上设置每个组的闯关园地,以小组竞争的方式展开评价。举个例子,在四年级《生活与艺术中的花》一课中,我为四个组分别画上了花园,谁在课前准备了预习资料或者在课上积极思考问题,我请他为花园里添上一朵美丽的花,花瓣中可以写上自己的名字,代表着他为花园种上了一朵自己命名的花。下课时比一比,哪个组的花园里鮮花最多,谁就是个人冠军,哪个组是集体冠军也一目了然。
这节课上完后,黑板上开满了茂密的各式各样的花,这何尝不是将教学内容中生活中的花进行了艺术的再创造呢?同时,这样的比拼与评价方式极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感,不用去花费精力地组织纪律,也不用去刻意地评价学习内容,谁能说它不是一节成功的美术课呢?
2.学习形式的多元化评价
欣赏评述课与工艺、绘画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欣赏教学要善于借助绘画与工艺等美术实践的“外力”。“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我们可以在欣赏评述课中安排一定时间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深入分析和挖掘作品的内涵,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作者创作时的思想感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与画家达成共鸣。
例如,《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一课,不妨让学生照着齐白石的画风临摹一下虾的动态,也试着创造一下《蛙声十里出山泉》的意境和创意,这样会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齐白石的艺术特点。
多元化的评价,能使学生多一点欣赏鼓励,多一点征询探讨,多一点尊重宽容,多一点期待关注,更能使学生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建构多一分提升与成长。
一首歌只有在演唱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最完美的体现,一幅作品只有在欣赏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从辩证的角度反过来看,教师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学习美和创造了美,学生也会体验到让自己身心愉悦的审美快乐,从而在这种美好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审美素质得到提升。
“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山泉”都是有名的“留白”之作,凡观者都会细细遐想“空白”的意境。希望我的文章如这些“留白”之作,也能给观者一些回味与思考,让我们共同抛弃那些传统欣赏评述课的误区,与艺术亲密地对话,与心灵真诚地交流,与文化和谐地交融,去感受艺术的真正魅力。
参考文献:
刘继华.让作品点亮生命的意义:少儿美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08.
(作者单位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五里墩小学)
?誗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