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过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康复干预对于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影响程度,提高社区护理的质量和水平,以提升颅脑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方法:根据笔者研究范围内的50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各25例,一组施加社区康复干预措施,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并在干预过程中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进行问询调查,记录在案,并在疗程内对患者的康复度进行统计评估,主要评估的指标是颅脑患者的理解能力、生活认知能力与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对比。结果:对照组的患者理解能力、生活认知能力和生活能力水平明显低于干预组,其评分低于干预组。结论: 对于社区颅脑损伤患者施加社区康复干预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理解能力、生活认知能力和生活能力水平,提升患者的生活舒适度和康复进程,相关研究值得深入探索和推广。
【关键词】社区康复干预;干预组;对照组;颅脑损伤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63-01
1、引言
我国的人口基数大,颅脑损伤患者的数量多,但限于收入水平和社区护理水平的因素,颅脑损伤患者经过在医院的手术质量或传统保守治疗之后,对患者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及时病情趋于稳定,但治疗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和残留神经损伤给后期的康复工作带来了消极作用,尤其是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在经历了手术治疗后,往往选择回家等待式的自然康复,但由于缺乏心理辅导和必要的康复常识,往往会错过最佳的康复时机,造成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阴影,特别是对于患者的生活能力、认知能力和生活理解力方面的负面影响比较严重,降低了患者的康复质量和水平。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将对在2011-2013年之间的颅脑损伤患者的研究进行剖析,对比探讨社区康复干预和非干预手段在其中的具体作用,以为我国的相关研究贡献微薄之力,论文观点仅作业内研究人士探讨参考之用,不足之处,有待指正。
2、研究对象
针对笔者在2011-2013年间研究的5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分析,将全部病例进行随机分组,各25例,一组施加社区康复干预措施,另一组作为对照组,患者的资料主要有颅脑损伤的原因、类型、部位,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并在干预过程中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进行问询调查,记录在案,并在疗程内对患者的康复度进行统计评估,主要评估的指标是颅脑患者的理解能力、生活认知能力与生活能力。
3、方法
3.1研究方法
将5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干预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干预组在出院后继续施加药物治疗和社区康复护理训练,对照组则在家中等待自然康复,定时定期的对两组患者进行同等的问询调查工作,研究时间分别以2个月和4个月为统计评估的基准,进行评分对比。干预组的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1)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有治疗师向患者和家属事先进行沟通说明,向家属说明护理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并对家属的护理工作进行引导,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确保患者和家属都积极参与到康复护理的工作当中来,配合治疗师的工作。康复治疗师和患者、患者家属拟定康复训练的时间表、地点、工作规划等内容。并且康复治疗师要具体的根据患者颅脑损伤的成因,患者外在的功能障碍表现方面,如语言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理解障碍、心理障碍等具体情况,针对性的拟定康复干预的计划。定期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摸底,适当的调整康复计划,并组织社区护理人员、家属、患者的分析讨论工作,进行评估论证,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2)社区康复中心定期组织康复训练培训,成员包括专家、患者、患者家属和社区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培训,主要是针对性的训练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专家则可以进行训练的指导工作,提升护理的常识,并现场答疑,解决家属和护理人员工作当中遇到的疑难点。此间,可以将护理工作当中卓有成效的护理案例进行宣讲推广,相互借鉴操作中的优点。
(3)社区康复服务中心组织人员定期的对患者和家属的康复工作进行摸底,康复干预的疗程为4个月,每个月3次进行情况摸底工作,没10天为一次。摸底工作主要是针对两方面的内容进行开展的,其一,训练康复的指导工作,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问询谈话,针对日常工作的训练情况详细了解,如药物的服用情况、运动训练和操作规范方面,及时指正其中不正确的康复动作;其二,是心理康复指导,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失语、偏瘫等严重的疾病会给家属带来困扰,处于对病情的担忧,家属工作当中会有消极情绪,社区护理人员要进行及时的疏导、安慰,消除患者家属的忧虑和烦躁情绪,另外,患者是病症承受的直接方,生理压力和心理压力的双重作用更加明显,烦躁、紧张、性格多变、行为异常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康复工作人员对患者的心态进行了解,必要的要引入心理咨询师,开导患者,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康复工作的进行,对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微小进步也要表扬鼓励,营造健康、乐观的环境,提升其自身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3.2评估方法
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2个月和4个月后的测评比较,将日常生活能力指标(ADL)和功能独立性指标(FIM)指标进行打分评估,主要针对患者的理解能力和生活认知能力比较。
3.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软件对调查记录的信息进行分析统计,认为P<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2个月和4个月之后的统计显示,干预组的成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时间越长,效果差异越大,其中4个月之后的患者康复程度表现最好,说明社区康复干预措施能够明显促进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进程,自然等待式的康复不仅速度慢,而且效果并不十分良好。
5、讨论
传统的颅脑损伤康复停留在病情问询阶段,实质性的训练指导和心理干预工作有限,通过上述研究分析证明,患者出院后,社区康复干预作用的效果非常明显。主要做到三方面的工作:其一,治疗师组织社区护理人员、患者、患者家属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其二,各参与人员要有信心和耐心,坚持生理康复与心理康复同步进行的原则,并做好长期康复护理的准备;其三,社区组织人员定时定期的问询调查,进行训练和心理开导工作。限于我国的人均生活水平,颅脑损伤患者长期住院治疗并不现实,因而提高社区康复干预的措施具有现实意义,对患者的康复指导和帮助无疑符合当今的生活水平和环境。
参考文献:
[1] 石坚,李华,刘利辉,等. 脑外伤后的心理行为问题与处理.[J]. 现代康复,2001,5( 10 下) : 13~14
[2] 燕铁斌. 现代康复治疗技术[M]. 第1版. 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90~314
[3]王丽春,曲鐳. 脑损伤后的作业治疗趋势[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5, 10(6);267~ 277
[4] 卢淑金. 认知障碍康复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ADL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0, 4(7)